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背景上,论述了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与真善美的统一,阐发了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阐述了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的需要,并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邓章全 《内江科技》2007,28(12):178-178
物理教学不仅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内容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情怀.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龙  熊兵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1-13
真与善是科学的两种固有属性。在科学活动中,要将真与善两种价值融合起来。科学活动中真与善的融合就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科学文化追求真理,人文文化追求终极关怀。在实现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意识,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加强科技立法。  相似文献   

6.
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是指文学知识分子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家的文化.就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在总体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催生大量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科学家不断地获得新观念、新思维、新思想能力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创造奇迹;有利于两种文化在观念上互相启发、在方法上互相通用.  相似文献   

7.
尼玛卓玛 《西藏科技》2011,(6):16-16,40
探讨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价值取向,指出生物教学学是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融合和统一,是科学教育人文体验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许慧 《知识窗》2010,(1X):17-17
<正>基因工程技术与人文价值有着复杂的关联性,用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因此,通过推广人文主义的科学教育观、强化生命科学家的道德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途径,并协同利用好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与人文价值提升的关系,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郑哲敏院士的鲜明精神特质,贯穿其一生。文章不仅阐述了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并且探源其深厚基础,挖掘其影响与启示。研究认为中国文化的浸润、危亡时代的奋发、科学家师友的激励是形成郑哲敏院士家国情怀的动力源泉,巨大的科学成就与家国情怀的传承是郑哲敏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这些对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吕妍  王涵  程丽双 《科教文汇》2020,(7):155-157
本文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家素材所呈现的人文价值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从而得出教科书中科学家素材的人文价值取向的规律与特点,对教材的改革与编写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逻辑实证主义盛行、科学与人文日益分离的时代,爱因斯坦以其理论和实践,艺术地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爱氏在探索的动机、科学与形而上学、科学与宗教、科学与伦理、科学的直觉方法与真理的美学标准等方面沟通了科学与人文,从而阐明了科学的人文基础.科学不是孤立的科学,科学是人文语境中的并吸取人文滋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陈斌 《深圳特区科技》2005,(Z1):503-508
培养儿童科学精神教育,探索人生起步阶段科学精神培养途径,是卓雅小学"一体两翼三美"教育新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并重的教育原则,循着"培育人文情怀"和"培育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改革思路进行探索实践,形成了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的教材系列;确定了贴近儿童生活的教育原则;建立了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制度机制;营造起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环境文化;造就出科技创新教育的精品;在保持传统特色情况下发展创造的优势,探索出卓雅小学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科技教育新格局、新经验.为小学阶段科技教育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人文情怀能推动科学进步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更能将人类所崇尚的能力通过科学智慧成为现实。但目前学术界存在学术不端和功利主义科学观,以及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主要由教育行政化所造成的当前学术界科学精神缺失等。解决因此问题需要提高学术工作者的自律意识,制定和完善学术规范体系,注重培养科学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人文化科学的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合 ,要建构开放的科学价值观。科学的价值实现应在满足人的物质效益基础上 ,注重人的精神价值实现 ,并把价值理念扩展到所有的生命领域以及整个自然系统。这种多维度确立的科学价值 ,为建构人文化科学提供了观念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必然,也是实现高职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和高职教育构筑自身职教特色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引,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就要彻底摒弃功利主义价值观,确立科学与人文相互融合的办学理念;强化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文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改革完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人文教育考评机制;积极融合优秀企业文化,努力构筑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业月刊》2014,(12):72-72
一、导语 品牌是精英创造和时代温度的融合! 人物是品牌真谛与人文情怀的宿主! 中国品牌大戏如果无人唱和,中国品牌群体崛起只不过是一场春梦!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16)
科普文化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承载着科学的价值和人文的意义。科普文化产业是科普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体现着科普的重要性和文化的感染力。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河北科普文化产业既可提升民众的科学素质,又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科普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河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于神农架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不仅古远而神秘,而且对于全人类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和巨大的科学价值.科学家们认为,从神农架"野人"身上,蕴藏着人类自身进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73-1780
 普赖斯采用科学的工具分析科学自身,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等问题有着深刻认识。普赖斯的学术生涯,正值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初创、发展或走向成熟的时期,惠威尔、萨顿、巴特菲尔德、贝尔纳、默顿等人的思想,对其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普赖斯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特征的总体把握,主线是对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其价值规范包括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家社会责任和价值评判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学教育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学教育正处在发展的鼎盛时期,重建科学教育和科学精神似无必要。其实不然,由于科学教育过分注重灌输科学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科学教育价值迷惘,科学精神迷失;同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长期不融,形成了人类发展的异化,重建科学教育,培育科学精神,实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