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受一个新闻刊物的委托,去北京采访几位新闻界人物成长经验。有人建议我去找找新华社记者顾迈南。说她作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成就不小。她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个问题肯定对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同志会有帮助的。于是我便去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老师邓军江一纸调令将我推到新闻干事的位置上。从未涉足新闻工作的我,顿时慌了手脚,感到肩上担子突然沉重了起来。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没有只言片语变成铅字,心情别提有多糟糕了。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满怀委屈和苦恼的我,第一次给她──我的女友写了一封报忧信。得知了我近况的女友,居然一改往日的恬淡,变得分外热情。她来电话说要我立即参加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函授,我颇纳闷地问她是怎样知道部队有这个中心,她格格地笑而不答。把学费寄出去的那个星期六下午,我在办公室里加班,竟意外地接到女友的电话。她问我是否已参加函授,又问…  相似文献   

3.
刘庆鹰 《新闻窗》2010,(5):10-11
2006年12月的一天上午.天气出奇的冷,袁俊推开办公室的门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脸上春意盎然,举止言谈沉着大方:“老师,我是黔西南日报的袁俊.你们请提问吧!”好潇洒!好自信!我和另两位评委对视一笑,给她出了道题:“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有区别吗?”她略为沉思,粲然一笑:“有,有区别,当然有区别。新闻策划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怎么样把它报道好。  相似文献   

4.
我是才涉足新闻写作的一株幼苗,灼热的写作欲望使我拿起了笔。今年我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等5种报刊。在此之前,我没有和《新闻与写作》见过面。现在,也只不过拿到了1990年的1—3期,可读过后,感觉到她确实有实用价值。到3月份,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稿件先后被地市报刊采用7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常常以她颇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向社会发言。她在描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也描绘了她自身的形象——一位勤于思考敏于表述的女记者。在全国六届三次人大会议的记者下榻处,我访问了她。我想了解她在新闻写作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她稍作沉思,随即粲然一笑:“也许,我唯一的长处,大胆!”  相似文献   

8.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常常以她颇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向社会发言。她在描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也描绘了她自身的形象——一位勤于思考敏于表述的女记者。在全国六届三次人大会议的记者下榻处,我访问了她。我想了解她在新闻写作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她稍作沉思,随即粲然一笑:“也许,我唯一的长处,大胆!”  相似文献   

9.
我与《新闻知识》的感情确非一般。8年以前,陕西日报社编委会授命我主持创办了《新闻知识》月刊,之后担任了几年主编。1988年调陕西省新闻研究所任职,新闻研究所又是月刊的主办单位之一,联系仍颇密切。世事沧桑,光阴如流,不觉她已经满100期了! 在纪念《新闻知识》100期的时候,百感交集,有许多话想说,而最想说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她培土浇水,祝愿她根深叶茂,长命百岁!  相似文献   

10.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了,而这位良师益友与我的关系却是已有二十几个年头。 是她和她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把我从一个插队知识青年引上新闻道路;又是她二十几年陪伴、引导着我,帮我不断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13.
几点希望     
我是今年才开始订阅《新闻知识》的,和我以往订的《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13种新闻期刊比较而言,感觉她可读性强、信息量大、指导性好、引人注目,有自己的特色,不愧是我们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留意了《新闻知识》1至2期,个人拙见有几点需要改进: 其一,多上一些知识性、体会性的文章,以体现她的办刊宗旨。其二,编排上有待改进,“上接下转”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报刊杂志发行、征订工作,目前正在全国上下展开了。此时此刻,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杂志。 我是1983年起走上业余通讯员生涯的,那时,尽管每年都给新闻单位投去数10篇稿件,可收获甚微。自打1987年我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才逐渐迈上了学写新闻的轨道。 在我坚持自费订阅《新闻知识》的7年间,是她伴随我经历了坎坎坷坷之路和饱尝了酸甜苦辣之味;是她同我一起迎来了希望和力量,并共享了收获后的甘甜之美,是她鼓励我坚持习作,笔耕不止,让我写稿的兴趣越来越浓,上稿率越来越高。仅1991年1月至1993年10月中旬,我共向中央和省、地、市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从未见过《新闻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邻居张伯伯家里,看到了图文并茂的《新闻爱好者》。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潜心学习。1988年在我家所订的报刊中,增添了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月接到她,我都篇篇必读,有好的段落还抄下来,细细品味。她文章短小,融知识性和趣昧性于一体,说服力和实用性强,既陶冶了情  相似文献   

16.
物换星移,时光如梭。屈指算来,我从戎戍边已30年。30年来,我看过许多刊物,大都是断断续续,未能持之以恒,唯独对《新闻与成才》(包括前身《解放军报通讯》及增刊)杂志情有独钟,一直坚持拜读了30年。30年来,许多刊物阅后被我抛弃了,在先后6次搬家过程中清理出去了,唯有对《新闻与成才》,却把她奉若宝贝,装订成册,保留至今。我阅读她,珍惜她,保存她,是因为她给了我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给了我搞好新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给了我组织指导新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启蒙的好“老师”1968年3月,我入伍来到叶尔羌河畔军营。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要看一看姐姐生前留给我的那本《新闻与成才》。在我的心目中,姐姐是一位善良文静的女孩,她很爱写作,时常对我说长大要当作家。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家里穷,姐姐只上到初三就辍学了,但她一直没中断过自学。1986年秋天,我高考落榜,万念俱灰。然而,不幸接踵而来,姐姐经医院诊断患了血癌,已到晚期。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晚上,姐姐深情地对我说:“小军,你不能气馁,你有文化,往后会有出息的,这本《新闻与成才》是我上初中时李老师送我的,现在送给你,她会给你带来好运…  相似文献   

18.
今生有缘     
认识《新闻爱好者》已经有六年时间了,1989年我还在西北某部政治处当文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她,从此便爱不释手,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成了我最忠实的伴侣,厚厚的一大撂,随我转战南北,历尽艰辛,我把她从西北部队带回到南方老家,又从南方带到东北。几年来,我从《新闻爱好者》中收集了大量的资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志同道合的好缘分,有许多文章令我深长回味,常看常新。她是我工作中的好帮手。我原是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我办公桌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凝视她的艳红,体验她的庄重,感受她赋予我的责任,于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书写我的新闻篇目,人生日记。我是从企业进入新闻圈的。在这以前,我下过乡,读了大学。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是我早就有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捧着“学生证”或“工作证”说过:学生证、工作证,什么时候变成一张记者证?!此事成了亲朋好友至今仍在提起的一段往事。幸运的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真的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殿堂。1983年初,我成了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开始用笔代步冲刺人生目标。17年中,我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