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分析了民企在“民转军”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随后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北京亿美博科技有限公司,对其评估,找到关键风险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给出初步的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2.
首先运用流程图法分析造成物联网环境下医药冷链物流各环节风险的众多因素源,并运用熵权法对风险指标客观赋权建立风险因素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Ge NIe软件建立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对风险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概率评估。结果显示在风险评估中运输环节风险的发生概率最高,同时企业关于设备的验证选型是影响物联网医药冷链的关键风险因素,这为企业和政府控制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飞 《科教文汇》2008,(10):196-198
随着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与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也成为广泛共识。信息安全策略是决定信息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举。基于全面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估(Overall System Risk Analysis & Valuation)理念的IML信息安全策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集约性风险(Intensivism Risk)多极性风险(Multipolar Risk)和层次性风险(hyersRisk)三方面高效地评估信息安全策略风险成为其核心特点。本文将深入探讨IML信息安全策略风险评估模型及其主要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宏波 《科技与管理》2007,9(3):47-48,51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建立风力发电项目风险管理模型,提出风险管理在风力发电项目实践应用中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划、风险监控,并建立了风力发电项目通用风险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阶段的相关问题。采用风险程度来表征风险的大小,将贝叶斯网络引入到风险计算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分析模型,有效地将风险评估与专家知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未确知理论与模糊评判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模糊理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未确知理论求得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用模糊数学求得风险发生的损失后果,最后通过风险因子的涵义综合求得系统风险。并通过实例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将主观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效、全面、系统地评价了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需求不确定及供应可能发生中断的情况下,同时考虑订货过剩风险与短缺风险,构建了双重采购条件下期权合同与回购合同协调合作的三级供应链模型,通过设定相应参数达到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时的最优订货量及整体利润大于分散式模型;供应中断风险不影响价低不稳定制造商的订货量,而价高稳定制造商的订货量随风险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黄健柏  孙芳  宋益 《资源科学》2020,42(8):1477-1488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本文选取15种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从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地缘政治和社会监管4个维度,构建10个评估指标,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保障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均处于中风险以上等级,其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锂、钴、镉、硒、钼、钯、铂、铜、铝、锌、铁、钛12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风险等级。②供应减少风险维度中铟、铁、钼、锌、锗、镉6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需求增加风险维度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的风险属于中高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维度中有9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钴的风险最高;社会监管风险维度中有11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因此,需尽快建立关键金属供应安全常态化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二次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增进与关键金属供应国间的合作,以缓解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金属约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工程应用中专家赋精确点值过于困难的问题,同时改善以往航班风险评估中未能考虑安全管理水平的缺陷,通过对签派放行工作过程的系统分析,从航路、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细致梳理风险因素、机组、机场、航空器等方面详细梳理风险因素,建立全面反映签派放行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区间可拓评价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签派放行风险进行数值化评估;然后,基于2009-2014年民航不安全事件统计数据,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对签派放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修正。最后,经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可以作为签派放行工作风险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国际工程项目跨文化风险的影响机理,从跨文化的视角,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承包商在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面临的跨文化风险因子,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苏丹共和国水利水电工程承包项目实例建立国际工程项目跨文化风险评估模型,将四维模糊数引入到该评估模型的求解过程中,增加了评估的准确性,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的转化是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采集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情况。借助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国内动力电池材料和管理系统专利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深度剖析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关系,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发展技术路线做出预测和建议,同时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发展和相关科研机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专利的申请数据为基础,从专利所有地、专利类型、专利所有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国内的电池技术还处于基础创新初期;(2)锂离子电池性能优良,是目前电动汽车主流的电池技术,也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3)结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专利的申请数量时间序列,发现政策出台对技术创新的推动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锂离子动力电池专利信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当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现状,指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使用,动力电池迎来退役潮。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文章研究政府向电池生产商征收低碳环保税,对回收企业实施回收补贴的组合政策背景下,分别在单渠道回收模式和双渠道回收模式下对电池生产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契约协调,并对组合政策设计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碳环保税和回收补贴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废旧电池回收量,组合政策的设计能有效引导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的回收行为。双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均高于单渠道回收模式下的回收量和企业利润。在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和供应链总利润能够达到集中决策下的理想情况。且在不同回收模式下,当成本分担比例和收益共享比例合理设置时,电池生产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时的利润,因此双方都愿意接受该契约。此时,回收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能够有效协调动力电池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专利的锂电池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晏强  李金坡 《情报杂志》2012,(1):35-40,16
锂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到电子、医学、汽车、航天、军事等领域。通过检索中国锂电池专利文献,从计量学的角度对锂电池在中国的发展脉络、竞争格局、技术布局、相关技术指标、主要发明人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锂电池领域的申请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申请人的申请量占到所有申请量的81%,主要公司为比亚迪、比克、力神、东莞新能源(ATL)等,主要科研机构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等。主要技术构成集中于二次电池、电极以及锂、磷、锰、钴、碳等材料的研究。技术指标分析揭示出中国锂电技术在中国已处于成熟阶段,但仍然是一种热门技术,并未出现技术衰老迹象。  相似文献   

17.
全链条创新经历基础研究到最终产业化,周期长,涉及核心关键技术多,是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要实现全链条周期的穿越,以及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跨越,涉及科技、市场、评价、人才等众多要素,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挑战的过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究以及产业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过去40余年中,围绕锂离子电池领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对全链条创新所需的生态和条件积累了一些初步认识。文章通过对该过程的梳理与分析,对新时期科研机构探索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灰关联分析法的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供应链风险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量化的方法。将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供应链风险评价中,建立了评价模型,通过对实例的求解验证了模型。研究表明: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法是一种评价供应链风险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熊勇清  徐文 《科研管理》2021,42(6):58-64
“选择性”和“功能性”政策在运作机理和实施手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新能源汽车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于“选择性”或“功能性”政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推广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应用新能源汽车A股上市公司以及示范推广城市数据,从政策效果的强弱、快慢、稳定性三个维度分析了“选择性”和“功能性”政策实施效果的变动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从前期进入中、后期, 在政策效果强度方面,“选择性”政策效果缓慢下降,“功能性”政策效果则一直稳定上升;在政策效果快慢方面,“选择性”政策效果的滞后效应不够稳定,而“功能性”政策效果的滞后效应相对更稳定;在政策效果稳定性方面,“功能性”相对于“选择性”政策效果要稳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推广的现阶段,要以“功能性”政策为主,“选择性”政策为辅,在“功能性”政策方面,要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以及“双积分”政策的支持力度,在“选择性”政策方面,要以“税收优惠”为主,“购置补贴”政策为辅,继续推行补贴退坡,更好的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莹  程和琴  塔娜  江红  阮仁良  赵敏华 《资源科学》2012,34(7):1312-1317
随着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河口盐水入侵增强,上海这一地处长江河口区特大型城市的主要水源地供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海平面上升背景下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预警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上海市水资源供需风险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预警系统及其功能结构,将上海市人均水资源量、供水保证率、万元GDP用水量、盐水入侵时上海市水源地不可取水天数作为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预警指标,利用熵权模糊物元法计算4个预警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欧氏距离确定2020年、2030年和2050年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预警等级,并提出上海市水源地供水安全预警的对策、建议和措施,为相关部门科学分析和有效保障上海市的供水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