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在社会有一种玩世界新潮,什么都是“真好玩”,但仔细一想觉得生活其实不是玩出来的。现代体育比赛要是在原始人的眼里,肯定觉得可笑。任何一个原始人绝对比现代体育明星穿着跑鞋跑得快。原始人每天后面被野兽追,或饿着肚子追野兽,能跑不快吗?现在的青年人已经没有20世纪中国人的尚勇之气了,肌肉都是在健身房里而不是在大自然中,  相似文献   

3.
他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古老而善良的小村。村人也曾有过“野菜和水煮”的惨痛煎熬。也许应验了“幸运于灾难中孕育”这句中国古话,灾难的苦海里孕育着一枝婷婷的芙蓉…… 在他的眼里,故乡的每一棵小草都充满诗意,充满灵性。他喜欢听清越的笛音划过白杨林的小径,他习惯在朦胧的夜色里对着吐香的田野沉思。“查遍故乡的每一处风景/读碎那古老的乡情/才敢写下/惟恐在乡人面前犯下罪过……” 童心初前的花季时节,他恋上了诗歌,一首首清丽飘逸的哲理小诗从他那灵性的笔下缓缓流出,记下了一个纯真男孩的灵性思绪。从《十六岁的花环》到…  相似文献   

4.
《论语》本是一册记述孔门师徒言论的书。但内中也有一些记行记事的细节。孔予作为教书先生,在他学生眼里,要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要么是“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张》),是那样高大伟岸,又是那样飘渺抽象。一遍读过,合上书本想要默一默老夫子的面貌,虽然老先生的正面形象多是在谈仁说礼,但从一些细节里却彰显出他的侧影,将他还原成一个可亲可近的普通老头儿。  相似文献   

5.
了解艺术家,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看他的作品。全显光懒得展示的自我.都在他的画里肆无忌惮地绽放着。深深浅浅看似不经意的每一笔下面是千锤百炼的沉淀和积累.甚至可以看到每一次失落带来的新一轮思考和探索。我们无法想象在动荡的年代.以艺术为生的人们是怎么样顽强地让信念破土而生。使得一世颠簸却不失天真的老人眼里倾诉的是全然的可爱和美好。  相似文献   

6.
透析室里的神秘病号 沅江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设在住院部一楼,西头中间走廊被封闭,其中一间透析室只在阳台外开了扇门。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这里都显得异常的静谧,上这里来做透析的常常就只有三个病人。在其他病人的眼里,那扇开在阳台外的透析室的门始终带着些许神秘。  相似文献   

7.
(一) 2001年12月18日,县委组织部一纸任命将李育欣从县外经委党组书记的位子上调到县档案局任局长.在外人眼里,李育欣的职位越调越差.可他自己却没有从米萝跳到糠萝里的感觉,他认为工作调动是正常的,是组织上的需要.李育欣是抗美援朝烈士的后代,他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坚持要去.表现出土家人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8.
天边飘来带有斑斓色彩的梦 那天,在人潮浮动的北京车站,有种不可名状的酸楚使自己在喧闹之中感觉到了人生的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灯光下,人群中闪出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声音到喉头我又把它压了下去。我清楚看到他潮湿的眼里流出的凄凉和无奈。  相似文献   

9.
他来自中国最传统的乡土,在春节前给城市带来了粮食般朴素的歌声。不管他的名声多响亮.而在许多城市人眼里,他只是农民。  相似文献   

10.
王洪波 《现代出版》2011,(6):F0003-F0003
在朋友眼里,他是一个亲和力特强的人,你介绍一个朋友给他,一转眼,那人就成了和他关系更铁的哥们儿。在员工眼里,他总是和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没什么架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7):22-26
尽管在一些人眼里,弗洛伊德自己一生都是在说梦话,但真到今天,人们还在聆听他的梦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田丽华 《记者摇篮》2004,(12):61-61
一位记者跟笔者讲过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笑话”:在田问地头采访结束时,她要给农民拍张照片。老农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他是想穿上自己箱底里那身西装再照相。在记者的眼里.老农站田里穿西装样子很好笑:但在老农看来.上报纸版面如过年过节一样郑重,要穿上他最好的衣服。记者觉得可笑.认为老农不懂着装的学问,劳动时着装太正式不得体;但老农以为遇到大事要把自己打扮得利索点才像个样。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离生活遥远的脸谱式人物。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中南海官邸深居简出,其生活细节鲜为人知。 刻板的饮食习惯 袁世凯有着刻板而保守的起居饮食习惯,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据他的三女儿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漱,6点半吃早饭。  相似文献   

14.
栗宪庭20多年来为当代艺术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在西方艺术人眼里。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眼里,他是艺术界无上的权威,是他们见过的最富于人格魅力的人。  相似文献   

15.
华音 《现代传播》2001,(5):141-142
一、眼里有受众.播音员被密封在演播室里播音,身边没有听众、观众,没有直接的对象,面对的是一些监听、监录的工作人员和不会说话的设备.这就使播音在贴近观众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很容易出现为播而播,表现自我的现象;或者怕播错受到批评而分散精力,从而忽略观众的存在.有的播音员播完后连自己播的是什么都忘了,没留下太多的印象,由此让受众感到你的播音离他们很远.这就需要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眼里有受众,让自己感到听众、观众就在我们的面前、身边,默默地听我们的播音。这样,我们的播音才能牵动受众,深入人心。 眼里有受众…  相似文献   

16.
攀者何川     
这位大学里的光学博士,攀登近十年,被视为国内民间攀登圈中,最具实力的攀登者之一,对他来说,攀登的意义很简单,"快乐的源泉"32岁的何川住在北京后海熙熙攘攘的胡同里,跟这个大城市打了15年交道后,他的生活已被分割成互不相干的两部分。周一到周五,何川在学校教课,他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老师,终日在实验室里面对各种仪器,是学生们眼里的"何博士";其余时间,包括寒暑假,他几乎只做一件事——攀登,是攀岩圈里的"小河"。这个中等身材的重庆人,体貌上并不出众,出门也永远是一身暗色的户外休闲  相似文献   

17.
在时人眼中,辜鸿铭有两种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他是保守主义者和国学大师;在外国人眼中,他则是哲人与东方文化的代表。可以说,辜鸿铭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18.
赤脚律师     
在山东农民李志增眼里,帮附近农民打一场官司的意义和伸手推一辆上坡的车没什么不同。但是,他让农民学会了一种理性的方法——诉讼而不是上访或者群体性闹事一一去处理他们与政府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相似文献   

19.
失传的异想     
多少年来,我一直为一些事物的失传而忧叹疑虑。明明知道这只是一己的异想,它们或应该失传或任怎样也无可挽回了,在情感上,抑或是人性里,却也仍觉得极难受,不忍心看见,也不愿意知晓。 第一次听说新鲜的“绿色文化”一词,是在一位酷迷自然的搞园艺的 “秋翁”那儿。他言及为了保住一棵老树,在西欧的一些城乡,甚至是可以公民投票,使新路改道,新楼不建的。因为老树,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而且是一种历史,一种人性和生存的氛围,一种生活和祖先的纪念,一种人树心心相印、休戚相关的情怀,并不比文明的现代欲望,不比出上文物和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直到妻子的同学从国外打来越洋电话,42岁的南昌律师罗久宝才知道,这个事情闹大了。 在亲朋好友的眼里,罗久宝一向温文尔雅,别说爆粗口,就连脾气都没见他怎么发过。但没想到,3月18日,在网上一个视频里,他们看到,罗久宝不仅与南昌市卫生局的一位女官员发生冲突,甚至还爆了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