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源头上具有共通性和共融性,积极探索如何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实践当中,不仅具有理论依据,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该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究,总结该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之源,两者的关系决定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细处、落到小处、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李楠  李岩 《文教资料》2020,(8):60-61,49
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逐词解读,论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促进作用,阐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当充分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学生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4.
樊海源 《成人教育》2015,35(5):73-7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阐述,探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传承几千年的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精华。以孝道教育为抓手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好着眼点。以孝道教育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以孝道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3-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契合,内在融通,实践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鲜活素材、传播方法和文化载体。充分挖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承和升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学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源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是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根"与"魂",从而进一步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方式,构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融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微媒体构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新环境,以切实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的部分。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切入点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力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在价值认知、认同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广大青年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徐莉浩 《现代教学》2015,(Z1):17-18
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实施以"贤文化"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时代要求、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从多方面为"贤文化"教育作保障,让学生在寻贤、敬贤的过程中,获得道德认知,优化道德品行,力求培养"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也是切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应牢牢扎根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教育系统如何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新目标。这为高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具备较好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升华。高校是大学生培养的主阵地,文章旨在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有效融合路径,让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具备"大德育"的视野,通过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实现"三个全面推进",重点把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十个抓手",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渗透和发生作用的育人环境,实现对大学生灵魂的关照。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植根于包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文章以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为视角,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文化具有诸多功能,育人是其中之一。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在"传播知识"、"传递能量"和"提升修养"三个方面。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发挥的路径:一是学校教育,二是舆论引导,三是环境熏陶,四是文艺创作,五是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6.
王长芬 《现代教学》2015,(Z1):35-36
立足"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校以文化建设为基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核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整合。在学校文化的建构中保障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一、环境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的成功应用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文提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对案例的使用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大一统"思想、"内圣外王"思想、中庸和谐思想和良政善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给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构建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应当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和理想自信,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逐梦。  相似文献   

19.
欧阳娟蓉 《文教资料》2021,(2):46-47,6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主体。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纯粹的自我价值追求;推动大学生进行自觉自信的文化理性塑造。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为理性传输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资源供给;拓宽传统文化传递方式,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丰富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实践感知。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使大学生成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