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融通学习和生活场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创设情境的方法是丰富而广泛的。简而言之,可以是一句动容动情的话语,可以是一个入情入境的举动,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眼神。大而言之,可以像案例中那样把课堂搬到一座桥上、一条船上,甚至可以在教室里堆上10吨沙子……情境虽是一种假设、一种虚构,但应力求顺应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生活。它所再现的是生活的真实,演绎的是学习的真实。这种特定的假设,成功的前提是“真实”。一要走向自然真实的课堂情境。课堂情境应充满自然真实、清新健康的生活气…  相似文献   

2.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历史哲学中,"虚构论"是非常时髦的。一方面,"虚构"是对机械真实观的否定,它赋予了历史学家极大的创作自由,这是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它却把本真的历史"悬置"起来了,局限于在形式层面来谈虚构,这又让人难以接受。对于真实与虚构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捍卫并且能够捍卫的理论立场应该是,真实是虚构的前提与基础,虚构是真实的升华,虚构与真实一体相依。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难就难在如何将生活中闪烁着五彩光芒的一个细节、一个镜头、一个片段,经过补充、虚构、调整扩展成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现成的事件、完整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写。即使偶尔有,但生活的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细节,虽然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要把它写成作文,还需借助"虚构"——对人物、情节等进行艺术加工,使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典型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就难在如何将生活中闪烁着五彩光芒的一个细节、一个镜头、一个片段,经过补充、虚构、调整扩展成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现成的事件、完整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写。即使偶尔有。但生活的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细节,虽然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但是要把它写成作文,还需借助“虚构”——对人物、情节等进行艺术加工,使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典型性、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作文虚构的问题,教师中间是有一些看法的。有的教师认为,虚构可以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生活中自由翱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可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而不至于干巴巴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作文大都喜欢虚构,认为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每天从家里(或寝室)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单调得要命,不虚构写什么呀!我不反对虚构。但是,即使是虚构也应该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细节,非从生活中来不可。因为如果细节不真实,即使写的是一件真事,也会透出假来,让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即使允许虚构、发挥想象,其目的仍在于表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虚构不应等同于  相似文献   

9.
学生因作文题材贫乏而难以写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文章,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心灵,把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作文与心灵联系起来,为学生作文输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案例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新 《教育探索》2005,(12):81-82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是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等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的事例。它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案例应该是真实的,但也允许有必要的虚拟,而这种虚拟并非是虚构的、胡编的。它允许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设置多个问题。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赵亚兴 《新读写》2011,(12):12-12
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以及对生活的真实面对,可以说是把文章写好的不二法门。即便是作家虚构的小说,也是源于生活的真实。真实的生活,无比丰富,林林总总,俯拾即是。所有作家的所有作品,也难以穷尽世间的人和事。身边的事儿,心中的情感,有心的人捡起,就是文章。看看潘鑫媛同学的两篇作文,寻求写作的素材就是这样容易。  相似文献   

12.
适当地运用虚构艺术是开拓作品意境,提升生活真实的重要手段。在职高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虚构,追求艺术的真实,对提高演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观念中,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构。文学被称之为折射生活七彩光芒的“镜子”。而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异彩纷呈,世界的多样性早已把人们弄得晕头转向。此时,文学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影子”。更多意义上,文学以一种独立的姿态——文学事件——开始参与现实生活、甚至制造现实生活。很多时候,文学中虚构的现实比真实的现实生活更加令人信服。人们仿佛真的进入了电影《骇客帝国》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真实与虚构混淆颠倒,真实——隐去,虚构的一切构成了真正的生活,犹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对当代文学的虚构现象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既提倡真实,又允许虚构。为使文章中心更明确,内容更充实,允许学生将记忆中一些相关或变通可用的材料引发出来,进行必要的想象、加工、完善,适当弥补事实的不足;甚至允许学生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完全虚构,只要所写作文想象合理,符合艺术真实,就不应当指责。一、虚构并不违背大纲精神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想到的事老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大纲的这些阐述是强调真实的。但是,这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作文大都喜欢虚构,认为真实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每天从家里(或寝室)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单调得要命,不虚构写什么呀!我不反对虚构。但是,即使是虚构也应该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特别是细节,非从生活中来不可。因为如果细节不真实,即使写的是一件真事,也会透出假来,让人不能相信。其实,真实的生活是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是写不完的。问题是你是否随时观察并思考了生活。如果能经常细致地观察生活,并经常深入地思考生活,就会有写不完的材料了。当然,原原本本地照搬生活,记流水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真实的生活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并加…  相似文献   

16.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具体的理解上,人们往往会出现偏差,走向极端。要么过分强调符合生活真实,把生活的表面现象照实刻录;要么过分强调艺术虚构,认为艺术总是高于生活,与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18.
自由写作实践(一)主题:虚构小说(原人教版)学生:老师,虚构小说和写记叙文有什么区别吗?老师:当然有。小说主要是通过虚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所谓“虚构”,是指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实生活的影子。换句话说,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叙文则主要是对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件进行记叙描写,因此它要求内容真实可信。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虚构小说呢?老师: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虚构小说,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最主要的要素,因为小说主要是写人的。这…  相似文献   

19.
想象作文是学生运用想象,描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或者虚构故事的文字式样。写这样的文章,必须运用想象。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生活面狭小,感知的事物不丰富,何谈想象?又怎么写得出想象作文?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把想象作文植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即把想象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想象作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细致的观察,来自长期的积累。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可用素材的敏锐程度毕竟有限。因此学生的作文中就难免出现编造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和事大多让人一看便知它是胡编乱造的。对此,笔者以为:教者一味批评指责是不妥当的,而应当因势利导,教给学生一些“合理虚构”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何谓“虚构”?——即凭想象造出来。何谓“合理虚构”?——即不违背艺术的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原则,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