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手势属于动作言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其手势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下面给同学们谈谈英美人的手势及其含义,便于我们学习英语和与他们交往。英美人高举右手或双手,伸出张开的食指和中指,表示“祝贺胜利”。据说这一手势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Churchil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表示战胜希特勒(Hitler)德国的决心和信心,他在一次游行检阅中首创。正好这一手势成V形是vic鄄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伸出右手,竖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把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圈,表示“行吗?”“行。”(Will you…?Sure.)一般用来征求对方意见或回答对方所征求的问话…  相似文献   

2.
考试得了高分,班上的球队赢了球,大家都会用食指和中指比出V的手势。大家学了英语,也知道这个“V”即是“Victory”的字头,就是“胜利”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1 The“V”Sign(手势“V”) 小朋友,你知道吗,把你的手掌心向外,用食指和中指摆出字母“V“,可以表示三种意思。First,the“V”sign 表示胜利(victory)。  相似文献   

4.
V字手势     
说起v这个手势,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食指(index finger)和中指(middlefinger)伸出来构成了英文字母“V”的形状,刚好代表英语中的“胜利(Victory)”,在英语中我们把它叫做“V—sign”。v字手势到底有几种含义?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胜利的手势?V字手势从何而来?下面就这些问题作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V”字手势     
胜利的手势——高举右手,使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Victoria的首字母)。这一手势出现于15世纪,当时表示自由,因为被监禁的犯人一律砍掉一只手的手指。温斯顿·丘吉尔使其成为世界普及的手势,1943年在庆视斯大柞格勒胜利的大会上,他亮出了这个手势。  相似文献   

6.
一、恰当体态的运用 把你的食指与中指叉开就成了字母V,教师边让学生跟着自己chant“VV,VVV”边用两手作出V的样子,左右摇摆,学生感觉很新鲜,不由自主跟着做起来,这样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安母V的读音和形状,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在表示“顺利”、“认可”、“赞许”时,英美人会把拇指和食指组成圆圈,其余三指伸开,构成“OK”的形状。“OK”是英语中一个很常用的短语,含“同意”之意。然而到了南美,许多国家把拇指和食指连成一圈看作是侮辱性的手势。据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美国南部边界视察时,曾向欢迎群众做了这个动作,结果反应十分冷淡,使得尼克松十分尴尬。在法国,拇指和食指组成的圆圈常被理解为“零蛋”、“无价值”的意思。一名英国作家在法国旅游时,就闹了一个笑话。他下榻在当地的一家四星级旅馆,第二天经理来征求意见。这位作家为了表达自己对所住的房间…  相似文献   

8.
你喜欢拍照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我想你一定摆过下面这样的Pose:说起这个手势,我想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食指(index finger)和中指(middle finger)伸出来构成了英文字母“V”  相似文献   

9.
英美人喜欢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来相互表示鼓励,这种手势我们经常能在外国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同学们是否知道这种V字形手势的真正含义呢?原来,V代表胜利,为英语单词victory(胜利)的缩写形式,该用法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1月14日,流亡到伦敦的比利时政府成员W.维克托在对比利时广播中建议:用字母V(victory的首字母)代替当时比利时墙壁上到处可见的字母R!A!F.(胜利)。这一建议立即被采纳,原因是欧洲各国语言中V几乎都代表胜利。于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对欧洲所有被纳粹占领国家的广播中经常出现V(…-,三短一长),紧接着还…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电视这一新闻媒体,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在一些比赛或娱乐活动中高举着右手或双头,伸出张开的食指和中指,构成字母“V”的样子,而“V”是英文Victory的缩写,意思是“胜利”。这一表达方式首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的人民利用这一手势相互致敬,共同勉励,表达战胜法西斯的决心和信心。如今这一手势在世界各国已经广泛使用了。人民群众在示威游行、集会和平日的交往中,用这一手势相互鼓励,预祝胜利或庆祝胜利。这一表达方式用英语来说就是“to show aV sign”。 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11.
素材卡片     
信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早已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他望着周围那些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人们,慢慢地举起凝着血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人群轰动了,多少人眼里噙满泪水,有些妇女干脆低声在抽泣。德国军官震怒了,命令士兵砍去了他的手指。痛昏过去的他被一盆冷水浇醒之后,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了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瞬间,全场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全场海啸似的沸腾!场上的人们统统张开了自已的手臂,几千个大写的“V”字构成了一幅…  相似文献   

12.
胜利     
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的目光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德国  相似文献   

13.
每次用木偶进行教学后,孩子们总是渴望能亲手操作木偶。为减轻幼儿的操作难度,我将木偶操作要领和手指活动方向规律编成了儿歌“玩木偶”(附后)。我们采用游戏口吻让幼儿明确手指在操作木偶时的分工,让幼儿掌握重点、难点。如训练中指时可以这样说:“大拇指看好小弟妹,中指再见去开会(大拇指压住无名指、小指,让中指活动)。”训练三指协调动作时,可做“小乌龟赛跑”(将无名指、小指握紧,食指伸直向前,中指、拇指以最大限度分开按在桌上,  相似文献   

14.
[道具]橡皮筋[表演场所]任何地方都可以[观众]1人1“你知道物体的瞬间移动吗?我现在表演给你看看吧。”把橡皮筋套在食指上。2“橡皮筋在哪个手指上?”让对方确认橡皮筋套在食指上。3“那么,现在呢?”手握成拳。对方肯定会回答:“在食指上。”“你是说橡皮筋现在套在食指上吧?”再三追问。4“黑色魔术力量,1、2、3!”念一遍咒语,伸直手指,橡皮筋已在瞬间转移到了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上了。为什么会这样橡皮筋的瞬间移动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精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有一个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老师笑了笑,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长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用食指和中指形成的V字形手势表示胜利,这是当今风靡世界的动作。然而,人们对于它的由来,只会想到它是英语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有人考一个著名的智者说,“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智者顺口答道:“盲人一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这个人笑道:  相似文献   

18.
“V”字小史     
关于“V”形手势表示“Victory”即胜利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V”字手势源于何时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些轶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沦陷,许多人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利用电台,每天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寇占领军。1940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建筑物上,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V”字无处不在,甚至在德军重兵把守的兵营,岗楼和纳粹军官的住宅里,也出现了被视为不祥之物的“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占领军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句中的“栗凿”,课文注曰:“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0期《鲁迅作品注释需要改进》一文(作者华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栗凿”不应定为动词而应定为名词。华文认为,这个词可解释为:“吴方言词。头部因被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击  相似文献   

20.
1.结帐(payup):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或作出写字的样子,在饭馆这手势是表示要付帐的意思。2.“动脑筋”(use your brains)“机敏一点”(beingclever):用手指点点自己的太阳穴。3.“傻瓜”(fool):用拇指按住鼻尖摇动。常常也用食指对着太阳穴转动,同时吐出舌头,表示所谈到的人是个“呆瓜”。4.“讲的不是真话”(lying):讲话时,无意识地将一食指放在鼻子下面或鼻子旁边,表示别人一定会认为此话难以置信。5.自以为是(overbearing):用食指往上推鼻子。6.侮辱和蔑视:用拇指顶住鼻尖儿,冲着被侮辱者摇动其它四指。7.祝贺(congrat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