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7月31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 41名中小学生获得这一“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众人皆知,而“小院士”是一种什么称号?什么样的孩子能当“小院士”?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6日,第九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圆满结束。中国科学院滕吉文院士、高登义、潘习哲、王宁寰等专家,以及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 200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正式揭晓,上海市曲阳第四小学五年级的张(禺页)琦同学是全国50名小院士之一。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他的故事吧。从小,张(禺页)琦就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在上海市闸北区科技幼儿园上大班的时候,他就得了个“小问号”的绰号。  相似文献   

4.
“太空垃圾是怎么来的?”“能不能在飞船上装武器?”5月17日,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院士论坛”在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400多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小实验家,正在向“神舟五号”总设计师戚韧发爷爷、“神舟六号”总设计师杨宏叔叔发问哩!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我在《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上发表了《全面发展的“小院士”:汤润泽》一文,介绍我的学生汤润泽。一晃近10年了,这位曾经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小院士”,现在怎么样了呢?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8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发明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并和中科院杨乐、赵玉芬、陈运泰等大院士们,共同庆祝中国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 中国少年科学院是以校外教育阵地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和活跃校外科技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全国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勇于  相似文献   

7.
我的体会     
钟浩源同学就读于广东广雅中学,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科技创新、发明活动,获得过“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等二十多项奖励。2003年,他光荣地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通过历届大赛的锻炼,他对赢得学习和科技活动的双丰收有很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8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发明者,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荣誉称号。其中有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六年级小男孩。今天,我们讲述的便是他的故事—— 1998年夏天,香港。 全国第九届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讨论会在这里举行。讨论会期间,大会举办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小院士”父母专访犤开栏人语犦“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命名表彰的。旨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迄今已有两届117名少年获此殊荣,在学校、家庭和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小院士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扮演了什么角色?为此,本刊约请山东《现代教育导报》记者张庆亮采写专访,以期对读者朋友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到辽宁省抚顺市育才中学采访了李帅后,我心中渐渐形成这样一个印象:这是一个认真、细心和执着的少年。认真、细心,才能有所发现,走向发明创造的道路;只有执着,才能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不被困难吓倒,坚持完成自己的预期目标。 去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少年科学院成立暨老少院士共话21世纪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马宗晋先生在夸奖重庆的小院士李默涵搞三峡地质调查时,中国少年科学院常务副院长艾玲女士插话:“还有一个小院士,在游泳的时候,看到有人眼睛不好把脑袋撞了,他就发明了在水里戴的眼镜。这就是李帅同学。”来了那么多人,带来那么多发明创造,李帅的作品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年仅13岁的小女孩,因一项名为“可拼装型踏石运动按摩板”的小发明,从全国近百万少年儿童科技爱好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50名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之一,也是湖北省惟一当选者。同时还被授予武汉市“十佳小公民”荣誉称号。她就是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幸立珮。  相似文献   

12.
张禺页琦yóngqí是2003年5月新当选的全国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他是上海市曲阳四小五(3)班的学生。在科技创新上,他走在了小朋友们的前面。“小院士”张禺页琦是如何与科学结缘的呢?张禺页琦的父亲从事的是电气方面的工作,家里订了《电子报》,还有一大堆相关的电子书籍。张禺页琦经常和父亲一起“啃”这些书本,渐渐地开始迷上了小制作。在幼儿园,他参加了静态模型兴趣小组,制作了各种船模、坦克等。爸爸发现,小禺页琦还真有制作的天分,做啥像啥,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一个饮料瓶就能做出一辆小车来。就在上下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都…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29~31日,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支持的第八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中小学生汇聚北京,参加展示交流、答辩之余还安排了参观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以及游览天安门广场、故宫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立先:浙江杭州人,1985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他从幼儿园时代起就屡有创造发明获奖:曾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创新一等奖等。他的作品还多次被宋庆龄基金会选送到斯洛伐克参加“欧洲青少年科技展”。13岁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称号。他的成长经历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让我们看看陈立先父亲的说法吧。  相似文献   

15.
年龄只有16岁,搞发明创造的“工龄”却已有7年,作品获市一级以上奖项近60个,这就是刚获得首届“全国十佳中学生”称号、就读于广州市广雅中学高一的汤俊良。“全国十佳中学生”是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授予中学生的崇高荣誉称号,今年的“十佳”中,汤俊良是发明创造作品获奖最多的学生,2003年,他就获得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的光荣称号。自小学三年级起,汤俊良便开始参加课外兴趣班,当时他对改造四驱车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搞小制作、小发明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6.
继1999年6月获得第四届宋庆龄奖学金后,一位名叫庞淑婕的12岁农村女孩去年又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称号——2000年10月13日,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从全国22个省市  相似文献   

17.
我要讲的可是喜人真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刘晓梦,故事发生的时候她只有13岁,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名普通少先队员。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刘晓梦爱学习,善思考,爱科学,敢创新,到13岁时已完成15发明,其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曾经获得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创新奖,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北省十佳少先队员””全国十佳少先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曲阳四小五(3)班的张颙琦,是“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他是如何与科学结缘的?他有哪些奇思妙想?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小院士”吧。爸爸把我领进门张颙琦的父亲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家里订了《电子报》,还有一大堆相关的电子书籍。张颙琦经常在父亲帮助下“啃”这些书本,渐渐地迷上了小制作。在幼儿园,他参加了静态模型兴趣小组,制作了多种船模、坦克等。爸爸发现,小颙琦还真有制作的天分,做啥像啥,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一个饮料瓶就能做出一辆小车来。奇思妙想多思考小小年纪就能搞发明创造,奇思妙想从哪儿来呢?张颙琦的许多灵感是从…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全国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大赛上,有一位小学生在游戏中玩出来的发明,荣获了一等奖。他就是四川省绵阳市年仅10岁的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名叫黄星昱。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月4日,第11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答辩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闭幕。参加本届展示交流活动的项目,从发明创造、科学探究、社会调查、创新创意四个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由2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35位科技教育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在现场问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