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引起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天文因素、地球大气内部因素和地表因素。比较而言,在天气舞台上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热量、水汽和空气运动。热量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正是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认为,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太阳的热量就把太阳系里的大部分水分赶到了火星轨道以外的远处,这些水至今还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土星环、木星的卫星、海王星、天王星以及数以十亿计的彗星之中. 但是地球距离太阳较近,为何上面竟然也有水!这些水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来自彗星? 近二三十年以来,主流理论认为,地球最初的水和有机物都来自地球之外,是由彗星和一种非常古老的陨石——碳质球粒陨石带到地球上的.碳质球粒陨石是一种富含水与有机化合物的球粒陨石,占已知陨石的5%.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南北两极之所以特别寒冷,主要是因为地球两极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对于两极的人们来说,就算是极昼,太阳总是在地平线附近徘徊,永远也升不起来,因此接收的热量相对较少。此外,地球两极由于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北极的北冰洋、格陵兰等有很厚的冰山覆盖,南极有巨厚的南极冰原,这些都构成了两极白茫茫的景象。冰雪犹如一面镜子将太阳辐射迅速反射到大气中,热量无法在地面储存。  相似文献   

4.
太阳常数在变动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太阳把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到地球上,它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在宇宙空间里,地球虽然也从其他恒星、行星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中获得能量,但是所得到的热量仅为从太阳得到的热量的2,000万分之一,地球内部也放射着热,不过传到地麦的很少。至于地壳及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地表的影响更小得简直可以不算。除了海水涨潮、陨星降落、火山现象、原子能反应等和太阳辐射没有关系以外。地球上哪一种自然现象不是  相似文献   

5.
正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太阳的核聚变,氢原子核在太阳的核心处碰撞,融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成为太阳的能量来源,也是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来源。据科学家测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00亿个当量在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地球能够接收到的太阳发出的能量,占比仅仅达到二十二亿分之一。可就是这么一点看似不起眼的比例,为地球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生命体的诞生和生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构成太阳的物质中,  相似文献   

6.
太阳注定会老死的,再过几十亿年,太阳就会变成一个膨胀炽热的赤焰熊熊大怪物,届时地球也就会被它所散发出的炽烈的热量和光线吞没,然后被熔化蒸发。到那时,我们还能拯救人类家园吗?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在思考几十亿年后拯救地球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7.
土星的基本情况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 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拥有一个富含氮气的大气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 土星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是地球所接收的1/90。土星会反射出从太阳接收到的79%的能量。 土星是距离太阳第六位的行星,其轨道的平均距离为9.54个天文单位(约为142.94亿公里,8.88亿英里)。 土星的直径是120,660公里(约75412英里),而地球的直径是12,756公里,质量为5.69×1026kg(是地球的95倍),自转周期为10小时40分钟。  相似文献   

8.
<正>当太阳进入低迷时期,向外辐射热量减少的时候,我们地球上的全球变暖会不会得到缓解呢?要是这样想,我们就错了。最近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考察了2004年到2007年太阳辐射的情况,这是太阳活动不断减弱的时期。与人们的预想相反,当太阳活动减弱时,到达地球的能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会认为地球很大很大,但太阳却是地球的一百万倍,而比太阳还大的恒星在宇宙中更是不值一提,这样一来,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会让人觉得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可见物质只是宇宙中极少的一部分,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有,但至今未发现的物质,是可见物质的3倍,而其余的一大部分都是暗能量,那么暗能量又是什么呢?暗能量也是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所以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才能办到,这个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形成的几十亿年以来,地球上也经历过温暖期和冰川期的交替现象。那如何证明现在我们所担心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因,而不是自然的因素导致的呢?其实,可以造成全球升温的原因很多,自然因素主要有4个: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太阳向地球提供的热量在不断发  相似文献   

11.
在常识课"空气的流动"这一课中提到:在地球上,有的地方受太阳照射多,地面空气较热;有的地方受太阳照射较少,地面空气较冷。热空气上升,别处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于是就产生了风。  相似文献   

12.
正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对"夸父逐日"的故事耳熟能详——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夸父向着西斜的太阳紧追不舍……这就是光的能量所带来的"引力"。那么,你知道太阳每年可以为地球提供多少能量吗?你又知道地球上的人  相似文献   

13.
据天文学研究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终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会减少,温度和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会随之逐渐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之中。自从近年揭开了太阳发光的奥秘以来,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地球将会以"火化"终结的新推论。他们的解释是:太阳之所以发出强光和强热,是以它的氢核聚变的形式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的结果,大约每秒钟耗损400万吨的物质。当大部分氢燃料耗尽之后,其它元素将会接替其聚变反应,而且所产生的能  相似文献   

14.
问专家     
正地球轨道需要多大的改变才能摧毁所有生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出现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引起冰河期。但问题是,多大的变化才能使地球处于永久性的冰河期,或者令地球温度大幅增加,使地球炙热无比,就像现在的金星一样?宜居带是一个恒星周围能保持行星上存在液态水的区域。太阳周围的宜居带(取决于你如何计算它)约为0.95 AU到1.69AU之间,但是由于太阳的大小/活跃度的变化,这些数字可以随时间变化。地球距离太阳是一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千米,所以地  相似文献   

15.
一般人的概念里,能源往往同热量有关。热量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流动。但是,地球上有许多寒冷的地方,还有南极和北极,这些冷地方有热量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只要这些地方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高于-273℃,这些地方就有热量,这些热量就有可能被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简直是生活在“能量的海洋”里,到处都是能  相似文献   

16.
太阳的能量是惊人的,因为每40分钟,地球从太阳那里接收到的能量,就足以满足贪婪的现代人类整整一年的能源需求。如果在干燥的沙漠里设置一块边长300千米的正方形太阳能光电板,就能生产出全人类每天吞噬的46兆兆瓦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生命之所以出现在地球上,是太阳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热量、地球自身的质量以及离太阳的距离适中等因素造成的。不过,吹毛求疵的科学家说,要想让生命在行星上更早出现,或者生存得更久远,那么其实太阳和地球这对搭档并非完美。  相似文献   

18.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虽说近,它距离地球也有1.5亿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需要飞17年之久!但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源泉。据计算,只要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千分之几,地球上就要出现冰期。好在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相当稳定,所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美丽而富饶的大海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又是怎样诞生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地球是从它的母亲——太阳的怀抱里脱胎而出的。当地球刚从炽热的太阳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还是一团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它一边不停地自转,一边又绕着太阳公转。后来,由于热量的散失,它逐渐冷却下来。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VV,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