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一,“教师是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五心”: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而开展。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①教师讲,学生听。信息交流单向传输;②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学习;③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④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彻底“应试”和接受评定。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输出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等传统的角色定位束缚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课程复制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换为“跨学科型”教师。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终身学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的提出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为由课程体系的执行者变为参与者,由课程内容的教授者变为研究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变为合作者,由知识的施教者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文章在这一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指出当今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传统的"权威"角色,"控制者"角色和"知识传授者"角色,而应是一个积极的课程学习者、教学研究者、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须改变角色,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而教育改革必定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客观的规律。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角色必须逐步转变为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教学工作的反思者为一身的新型角色,这将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教学实践的调控和应变能力,促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推出,教师如何认识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是新课程实施成败得失的关键。本试图从教师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是教室层次的课程设计,是课程潜能,课程意义的发现,创造以及行动研究的角色重新探索和论证教师的课程实施中的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建构中对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呼唤亟待师生角色的相应转变。教师由静态的文化复制者向动态的文化创生者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生态性课堂的引领者转变;由知识传授者和能力培养者升华为精神的关怀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课程实施的对象转变成课程文化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者;由既定价值观的同化者转变成质疑者;由单一的课堂学习者走向课堂生活者。  相似文献   

10.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基础教育课程已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将于2004年在全国全面实施。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一、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活动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如今,作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跨学科课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的类型有以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课程、以各学科共有的学习内容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和以学生的疑问与兴趣为中心的超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领域存在着补偿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功能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范式,其背后都有其课程观的理论支撑,也都有其实践的指导价值。由于学生特殊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教育者不能片面地强调或排斥某一课程取向,或完全否定它的意义。因此,当代特殊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单一的补偿性或发展性、功能性,向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强调三者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处于研究初期的硕士研究生对研究方法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知识的吸收、内化在整个学术研究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文章运用SPSS软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课程、选修课程及跨学科课程数量存在明显不足,且性别、学科类别等因素影响学生对这三类课程的态度,并提出课程改革应致力于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八年来,教师课程角色研究主要围绕教师参与课程、教师的课程创生、教师的课程领导等内容展开。价值上表现出从树立课程主体地位到发挥创造性、促进专业发展、回归专业自主、追求专业自由的层级递进。研究总体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关于价值取向的研究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与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课程执行者"、"课程实践审议开发者"、"课程研究者"、"课程决策者"、"课程意义建构者"、"课程创生者"等多种角色。这些外在的角色规约不一定获得教师的内在认同,教师之课程身份是一个仍需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较差,问题突出,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课程体系。在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对于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高职课程结构体系做出探求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管窥当前台湾语文课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台湾语文课程有 6大特色 :以“语文学习领域”取代传统的“语文学科” ;重视课程的基础建构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活经验为重心 ;提升语文领域自身统整及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多元统整功能 ;课程类型多元化 ;重视语文与资讯教育的融合。台湾语文课程的构建以生活为内涵 ,以学生和学校为本位 ,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教师因时因地的弹性教学能力。这对当前我国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学校课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立足于学生人格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促使学校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心。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现状反思,对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进行思考,提出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构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策略,包括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确立灵活动态的评价内容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评价程序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根本,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以学生行为表现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从每个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兴趣出发,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等。由此建构的发展性课程评价实施框架,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并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力求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传统,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原则.它包括:以完成任务为核心派生工作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派生工作职责;以胜任工作职责为目的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量手段,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课程主题网能展示主要的课程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层次和关系,是有效选择、整合以及实施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在主题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主题网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幼儿与课程的互动.根据整合机制的不同,主题网可以分为学科式主题网和超学科式主题网.与学科式主题网相比,超学科式主题网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为自然,产生的整体教育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