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     
有一个古老的难题在传说: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答案,众说纷纭。哲学家们就不同的答案给出深入的分析,说明不同的人思想、灵魂、文化深处的重大差异。这一次,一位农民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哲学家问农民当时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都被冲跑了。"评语:不要给有些选择赋予太多的牵强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3.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要如此。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我AA制,是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在康斯威星一所中学里。有两个孩子出去爬山,一个中国孩子,一个美国孩子。他们选择的山比较危险,因为风化,时常有岩石坍塌。没有人替你买单  相似文献   

4.
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了,不过孩子倒是活了下来。丈夫一个人既工作又照顾孩子,有些忙不过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照看孩子。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既听话又聪明,可以帮他照看孩子。  相似文献   

5.
如果您打算让孩子早上学,我想给您提几个建议:第一,既然上了学,就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而随意放低标准。有的家长见到孩子跟不上,可能会对老师说:他比别的孩子年龄小,能不能照顾一下。您跟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对您的孩子另有一个标准。其实这对孩子可能并不好。如果再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师说这些话,就更容易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反正自己年龄小,一切都可以原谅;老师会特别照顾自己。第二,早上学的孩子在一开始比别的同学稍慢一些是正常的,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要因为一时有点不适应就失去信心。家长稍微多花一点工夫…  相似文献   

6.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7.
他从不把他夫人对他说的知心话告诉任何人,不管是谁,或向别人描述他夫人在卧室里的模样。他从不公开批评行为不体面的妻子。他在家里私下对他妻子说什么,这纯属他个人的事情,但他不能在孩子、仆人或别人面前对妻子不尊敬。一个人不论贫富贵贱,公开丑化他的妻子时其实更丑化了自己,并且证明他现在不是,过去不是,将来也不可能是个绅士。  相似文献   

8.
一、把理想教育同兴趣培养结合起来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首先取决于他心中有没有理想,即志向。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个教师问学生,你长大了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还有的想当科学家……这不就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伴随孩子翻身、坐、爬、走路、跑步、摔跤……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积累、缺一不可、十分自然和不可逾越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调适过程。路,要靠孩子自己走。周国平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孩子在少年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往往会因为梦想的激励而努力学习,但是也有的孩子,因为对梦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指导不够而走偏。因此,对于处于少年期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心中有个怎样的梦,以及他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赵爱军,他在我们地区当时是比较有名气的,因为他当时是个见义勇为的典型。在上学的路上,他看见歹徒劫持了一个6岁的孩子,他主动对歹徒说“你把那个孩子放了,我跟你走!”当时,他只是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曾经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还要求大…  相似文献   

11.
最小的老师     
"查尔斯,你只要把上午的功课做完就能出去玩一个小时了。"父亲说。没过多久,查尔斯就做完了。10岁的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听到父亲这样说,他就出去玩了。对于像他这样年纪的小孩,玩耍是非常具有诱惑(huò)力的一件事。他最爱到附近的那条河上的渔夫家船上看他打鱼。渔夫打鱼,他的妻子纺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生活贫苦,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上学问题。因为他们都不识字,自己不能教孩子,而且他们也没有钱送儿子去学校。  相似文献   

12.
【文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游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身上几乎都有父母的影子,许多孩子如何对待同学、师长以及周围其他人,将来如何对待爱情、婚姻和责任,都无不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小就会不知不觉地把父母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加以模仿。我曾经接到一个天津男子打来的电话,说我在《半月谈》上发表的关于家庭暴力的文章让他落泪并且反思了许多问题。他经常打妻子和孩子,可是他却十分痛恨家庭暴力,原因是他和兄弟都是在父亲无休止的暴力中长大的,而他母亲则在60岁那年,被父亲打到要害部位而死。当他回忆起被他打骂的妻子鼻青脸肿的样子、3岁的孩子吓得…  相似文献   

14.
融立 《家长》2014,(Z1):45-48
正父母可以为孩子充沛的感情开一道沟渠,给他方向和引导,让他驶向成熟的航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快速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有的忧心忡忡,有的灰心失望,有的烦躁易怒……很多父母都说:"那个可爱的孩子消失了,现在的他经常对我们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他们可以和朋友通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并报以愉快的笑声,却  相似文献   

15.
明天 《中华家教》2013,(Z1):10-11
有的孩子像根茎,喜欢安安静静地成长;有的孩子像花朵,喜欢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好;有的孩子像种子,随风飞扬,不受拘束,却蕴含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儿子不是我憧憬的那一型刚结婚时,一个同事带着6岁的儿子来做客。小男孩彬彬有礼,我给他倒水,他说:"谢谢阿姨!"大人聊天,他就在一旁安静地看书。问他话,他看着你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树·男孩     
(一)我是一棵树。一棵美丽珍贵的树。很多人这样说。人类把我称作什么“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很好笑么?我生活在山野中,天天做着多姿多彩的梦。山脚下一个瘦小的男孩经常跑来看我,他说他喜欢我。他总喜欢对我倾诉烦恼,他只有我一个听众——因为他,是一个继母的孩子。可我却只能呆呆地望着他,露出我惯有的微笑。  相似文献   

17.
妻子的秘密     
午夜十二点,妻子不在床上。他悄悄起身。走出卧房,看见厨房灯开着,妻子正大口灌下一瓶黑色液体,他吓了一跳,问,你在吃什么?中药啊,妻子一脸迷惘的说,他却闻到一股机油的味道。妻子将瓶子在水龙头底下冲洗,说,现在中医都有代煎中药的服务,很方便。吃了中药的妻子看起来很平静。他问,药苦吗?还好,妻子回答。自从妻子决定生一个孩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漫不经心的性格变得无比专注。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妻子告诉他,有邻居为她介绍了中医,只要按时吃药,很快就会有宝宝。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低年级的一堂说话课上,教师让学生用“我爱……”造一个句子,并且提出了一个附加要求,就是不准说重复的句子。这样一来,当第一个孩子说了“我爱我妈妈”之后,第二个孩子就不能再造这个句子了,即使他想说这个句子,因为再说就重复了。于是他只好说“我爱我爸爸”。第二个孩子造句子之后,第三个孩子也不能说“我爱我爸爸”了,只能说“我爱我老师”之类。越往后,孩子越难完成句子。有个孩子憋了半天,终于说“我爱五星红旗”。教师很高兴,进一步问她为什么爱五星红旗。孩子很为难,想了半天说,“因为五星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3,(9):56-58
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我儿子15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  相似文献   

20.
孩子,别怕!     
张斯絮 《课外阅读》2012,(14):34-37
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们不能等。因为他们的骨头正在生长,血液正在制造,心智正在发展。对他们,我们不能说明天,只能有今天。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父母的锒铛入狱,他们过上了受人歧视、无人照料的生活,有的开始流浪社会,有的为人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