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成斌等主编的《中国一百个军事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军事家生平、事迹的通俗专著。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为该书题了词,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为该书作了序。这本53万字的厚书一经问世,立即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拜读大作收益非浅,觉得它有很多可供学习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被称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的《曾胡治兵语录》,较为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和治军方法。是中华民族军事史上颇具影响、十分珍贵的遗产著作。作为一部著名的语录体兵书,该书成于1911年。最初只是作为教材使用,并未传之社会。直到编写者、近代著名军事家蔡锷逝世一年后即1917年,才由上海振武书局刊行。此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现流行的主要版本有:1924年黄埔军校教材版;1937年冯治安铅印本;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版;1947年中国  相似文献   

3.
明代陆楫等人辑录的《古今说海》可以认为是一部古代小说的专门丛书。去年第2期《图书馆杂志》上王义耀同志对这部书的价值及作用做了大概的介绍,这对读者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但王义耀同志依据鲁迅的说法,说《古今说海》裁篇别出,巧立名目,并引鲁迅所举《人虎传》为证,说毛病正出在这部《古今说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现在不仅为军事方面所用,而且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出版社作为特殊的文化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从这部博大精深的兵书中获得什么样的启发?值得  相似文献   

5.
尹建强 《出版广角》2015,(9):125-126
古代著名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这是一部系统阐述战争、军事和策略方面的兵书,对古代和当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带来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探析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主题,即安全战略思想,并对安全战略思想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出《孙子兵法》安全战略思想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诗人,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卡里马科斯的这句名言听来未免偏颇。在人们的印象中,一部大书往往融会古今、贯通中外,荟萃精华、博大精深,是思想宝库、是知识海洋。所以,《古今图书集成》在中国有典籍之冠的美称,《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西方获没有围墙的大学之嘉誉。在大字号下,人们可以随便举出一长串脍炙人口的书名来,《二十四史》、《永乐大典》、《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词源》、《辞海》、《中文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英汉大词典》等等。就是一个并不怎么读书的人,他也多半知道《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足见大书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7.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是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给读者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与思想的路径,使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不再有隔阂。  相似文献   

8.
夜读史书,看到这么一段趣闻: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总结古代军事家的经验和自己指挥作战的实践的基础上,写了一部十万余言的军事著作《孟德新书》。一次,西蜀的张松读了这部著作,当面向曹操提出意见,说书中的某些观点并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学者百人传》在1988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曾作了一些“看似平常实辛苦”的事,回想起来,总还有点可以说说的。请学者写学者 1984年,中宣部在一次会议上传达了胡乔木同志的提议,即编一本《中国一百个学者》,要求“介绍历史上做学问的人,他们怎样用功,怎样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学术上的伟大成就”,以鼓励青年发奋学习。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图书馆善本书收藏中,有一部《古今义烈传》八卷未刊稿本,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述评历代义烈之土的传记体史书。张岱,初字宗子,以人称“石”公,即改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于清康熙年间(一说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平生读书广博,经史百家,靡不涉猎,著述弘富,史论、小品,佳作迭出。据其《自为墓志铭》所载,已编集成书的即有十五种,其中像《文集》、《石匮书》、《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这部《古今义烈传》,则…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前,董宏猷在江西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三十年后,他的新作《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曾经的江西少儿出版社,就是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曾经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今天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都是一个爱孩子的长者为爱幻想的孩子编织的梦幻童话.我们常感叹韶华易逝、沧海桑田,但是董宏猷三十年造一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三十年坚持让梦飞翔.他和他们的执著让人相信,有一种情怀坚如磐石,时光盗不走,岁月摧不毁.  相似文献   

12.
周讯 《图书馆论坛》2005,25(2):F003-F003
《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清雍正三年,是我国现存收罗范围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最大一部类书。其内容是世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的4倍,被西方人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它集古书之大成,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卫生……无所不包,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具有很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今地名研究领域最具规模、最具权威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共三卷,汇集了上起远古、下迄当今的古地名、旧地名和今地名共6万余条,约1000万字。古地名收词包括历史上的古国、部落、都邑、城镇及各级行政区划(古代设立、民国以前撤销的郡、州、府、路、县),古地理名称(山川、关隘、  相似文献   

14.
《翘传》全称《金云翘传》,存清初青心才人著本及越南诗人阮攸改写的“六八体”长诗本。两个《翘传》,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南的《翘传》是世界名著;中国的《翘传》是默默无闻的“末流作品”——这便形成了发人深思的“翘传现象”。说来话长…… 5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从外国文学的讲坛上,知道了越南有一部世界名著《金云翘传》。 80年代的中国文坛,曾一度出现比较文学热。于是,有人以中国的名著《红楼梦》比越南的名著《金云翘传》;有人以亚洲的名著《金云翘传》比欧洲的名著《茶花女》。比较文学家请董文成讲中国古代文学课,他讲了中越两个《翘传》的对比。于是,师生们震惊了:没想到比来比去的世界名著竟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八一前夕,解放军文艺出 版社推出长篇报告文学《点 击未来战争》。这是一部专题研究 世界新军事革命和中国国防建设 的优秀当代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七 月号《解放军文艺》月刊以《战争大 趋势》为题在头条位置摘登了其中 部分章节,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去年科索沃战争后,著名军 事记者、报告文学作家陈歆耕围绕 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如何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这一重大课题,马不停蹄地采访了包括张召忠、沈伟光在内的数十位权威的军事理论家。在这部二十五万字的作品中,汇集了他们最前沿的学术思考信息,披露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学术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中华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文化瑰宝,像一粒粒明珠,照亮历史,贯通古今。如何正确品读历史文化、解读名著人物呢?且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郭英德教授在《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中如何讲解吧。先看刘备。刘备是汉室正宗,是《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仁德明君,  相似文献   

17.
朱迎平 《中国索引》2007,5(2):12-17
纂辑一部通代的文集目录,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古典文献专科目录的纂辑有着悠久的传统,参考《经义考》、《史籍考》的撰修经验,纂辑《文集考》的基本原则可定为:贯通古今,全备本末;类例宜慎,设计宜精;采摭宜广,来源宜明;分段纂辑,大力协同。  相似文献   

18.
书名是书的“灵魂和眼睛”。一本书的书名,既要能表达出书的内容,还要求能吸引人。既忌老面孔,也要避免耸人听问。有人说,一个好的书名能顶半部书,是说书名关系到书的销路。不只是现在。自古亦然。例如,只不过是从《三言》《二拍》中选了一些文章,加上一个略为新颖的书名——《今古奇观》,结果,“青出于蓝”,非常走俏。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古今笑》(冯梦龙编)。不少人没听说这部书,有人以为是“笑话大全”之类的消遣书。其实它是《古今谭概》(冯梦龙著)的易名。《古今谭概》这部书,虽不够雅俗共赏,却久已为人所知。冯梦龙何以要给它改名?据与冯梦龙同时人李渔(笠翁)说,是因《古今谭概》这书名太文了,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读  相似文献   

19.
《书传》是苏轼的一部充满自信的费时最长的力作,主要目的为"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并非针对王安石新学《尚书义》而作。这部著作包含了苏轼丰富的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在心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方面的学术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20.
《续滇南碑传集》是一部搜集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历史人物碑传文的历史文献,由云南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方树梅辑成。在编纂体例上,《续集》将全书分为政治、军事、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卓行七类,与其前作《滇南碑传集》差别很大。本文通过与前作《滇南碑传集》、闵尔昌《碑传集补》和钱仪吉《碑传集》进行对比,总结出《续集》编纂体例创新之处,并对《续集》编纂体例实现创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