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盒蜡笔     
现在有许多父母都为孩子不爱惜东西而烦恼,俄也一样。但发生在去年夏天里的一件小事却给了我很大启迪。那日,我带着儿子来到新开张的精品中心。在文具柜台前,儿子看上一盒二十五色的蜡笔,丰富艳丽的色彩拖住了他的脚步。“妈妈,能给我买一盒这种蜡笔吗?”“不行,家里不是有一盒吗?”“那一盒只有六种颜色,还是暗暗的。”“不管怎样,你已经有一盒用了。”当我看清这盒蜡笔要11元钱,可以买近十盒普通  相似文献   

2.
程洁 《早期教育》2004,(10):35-35
兴趣班下课了,我看见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了出来,就是不见儿子的身影,心想:平时一早就“飞”出来的儿子,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来?不一会儿,只见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走来。“怎么了?”“我的蜡笔断了几支。”他带着哭腔说,我急忙安慰他:“这有什么好哭的,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几支。”到家后,我详细询问经过后才得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收拾学具,他一着急把蜡笔洒落一地,摔断了几支,于是他一气之下把其中两支用脚踩碎后不要了。听后我非常气愤:“你为什么这样做?蜡笔收不好,妈妈不怪你,但你任意发火,损坏蜡笔的行为我不能原谅,你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一点不懂得爱惜。这两支蜡笔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不行,我少两支蜡笔就不好画画了。”“那你自己挣钱去买吧。”我感到儿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是:得来太容易,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钱是劳动所得”的概念,也没有“劳动是艰辛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家园活动内容在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的活动中,老师设计了一张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要幼儿回答的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做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孩子们的反思表现老师准备了大大小小很多不同颜色的纸制小圆给小朋友们做贴图。别的小朋友都是一下子取两个,文泽一下子拿了很多黄颜色的小圆,想贴只豹子。一边折一边贴,过了一会儿,看着别的小朋友快完成小鸟、蘑菇之类了,自己的豹子还没有成型。…  相似文献   

4.
水彩笔的故事上课时,我向一位小朋友借了两支水彩笔在投影片上写字母。做完广播操回教室时,发现那两支水彩笔不胫而走。起先我以为是小主人不跟我打招呼自己拿走了,不怎么在意。等到那位小朋友来要时,我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我诚恳地问孩子们:“哪位小朋友借了老师的水彩笔,来不及告诉老师?”孩子们面面相觑,都说没有。我询问的目光在每个孩子身上搜索,当落到  相似文献   

5.
早上,小朋友们正在叠手绢。我一边打扫室内的环境卫生,一边照看着幼儿。“郭老师,你看我叠的小免像不像?”忽然,陈静小朋友手里举着“小兔”来到了我的跟前。我看了看,忙说:“像,像只长耳朵的小兔。”谁知,话音刚落,就听到:“郭老师,你看我叠的像大灰狼吗?”“老师,你看我叠的金鱼。”“我叠的是娃娃床?”……说着说着,他们竟然都跑到了我的身边。我立即摆摆手,说:“请大家回到位子上,郭老师挨着个看。”他们立刻都跑回了座位,巴不得老师早点看到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下午离园时间,孩子们还在三三两两结伴看图书。这时,恒恒把书伸到我面前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意思?”我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涂颜色的,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找出来,然后涂同种颜色。”恒恒高兴地说:“那我去拿水彩笔了。”“拿水彩笔干吗?”我疑惑地问道。“涂颜色呀!”“不要涂!你涂了颜色,不就等于把答案告诉小朋友了吗?”恒恒用略带恳求的语气说:“老师,我想涂颜色,你让我涂吧!”“给其他小朋友一个动脑筋的机会吧,要不还有什么意思呢?”我顺手摸了下恒恒的头。恒恒失望地回到了自己的坐位。看到恒恒失望的样子,我有些内疚。如果我能事先…  相似文献   

7.
一天下午,我有事提前去幼儿园接女儿,看到实习老师正在组织语言活动,我便站在一边看。只见老师端出一盘“糖果”(前一天孩子们用橡皮泥做的)对孩子们说:“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我们把自己做的糖果送给妈妈好吗?”“好!”“给妈妈送糖果,你要对妈妈说:‘妈妈,请吃糖’。”交代完要求,老师说:“我做妈妈,你们给我送糖果好吗?”话音刚落,小朋友“哗”地全举起了手。有的甚至离开坐位,举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听了南(?)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一堂泥工课,题为《有趣的小动物》。这堂课很生动,它将我们带入一个美的境地。开始,老师引导儿童们欣赏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动物画。老师出示了一张《悄悄话》,问道:“小朋友,你瞧这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两只猴子。”“是小猴在跟妈妈讲悄悄话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你知道小猴在跟妈妈讲些什么吗?”老师这一问,儿童们的小脑筋动得可带劲儿啦:“小猴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你可别告诉人家。”“妈妈,让我跟小伙伴们去玩好吗?我不淘气了。”“……”老师接着孩子们的话说:“我也听见它们的悄悄话了,小猴子对妈妈  相似文献   

9.
分组活动结束了。小朋友正有序地整理自己桌上的材料,突然传来袁熙的喊声:“老师,我的蜡笔断了!”我顺着声音看去,袁熙正举着一支蜡笔看着我,此时的他简直要哭起来了。我走过去,他告诉我:“老师,小朋友把我的蜡笔弄断了。”他  相似文献   

10.
老师亲切地问秋秋:“秋秋,昨天是你生日,请你讲讲你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秋秋顿时活跃起来,回答说:“我吃了好多好多蛋糕,还点了六只蜡烛。”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要给你们买大蛋糕,今天,要请小朋友画生日蛋糕,你们想一想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音一落,就有好多个小朋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三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画蛋糕。蒋小飞画了一个有花边的蛋糕,蛋糕旁边还有一把叉子和一把刀子。小海画了一个圆形蛋糕,还画了五支蜡烛,蜡烛头上画了光环,表示在燃烧,他指着画说道:“我五岁,点五支蜡烛。”小松在  相似文献   

11.
画妈妈     
今天,我到中二班去上分区活动,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进入了各个区域。我巡回来到美术区,看到有的孩子在做礼包,有的孩子在画“妈妈”(因为正值“三八”妇女节,老师叫小朋友画妈妈及做礼包送给妈妈),只有康康小朋友坐在那里,手里拿了一支蜡笔一动也不动。中二班的老师向我介绍过,康康的绘画能力在班上是比较差的,对这样的孩子要放低要求。于是,我蹲下来摸摸他的头问:“康康,你怎么不画呀?”康康说:“我不会画。”“别着急,慢慢画,老师来帮助你。”我指着范画又问道:“你想画这个妈妈呢,还是画自己的妈妈?”“我要画自己的妈妈。”康康很坚定地…  相似文献   

12.
造句     
一边……一边小朋友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老师批评:他到底是要脱啊?还是要穿啊?其中小朋友写: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批评:你是蜈蚣吗?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跟朋友谈起班上那些“教不好的学生”,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赖作业”的故事: “我小学时,作业从来不做,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五年级,班上调来一位新老师。第一天, 我就因为作业没做,被课代表拽到办公室,老师问我:‘真的没做吗?’  相似文献   

14.
小便     
中一班小朋友午睡后陆续起床了,徐老师在给留长发的媚媚梳辫子,一边梳还一边提醒小朋友:“有小便的小朋友别忘了去小便呀!”媚媚用手摸着梳好的一个小辫疑惑地说:“我有小辫呀!你不是正在梳吗?”小便$北京市朝阳区安华二幼@刘鑫!老师  相似文献   

15.
隐形眼镜     
一天,小朋友陆续到园,他们自己去取喜欢的玩具玩,我在一边观察。有几个小朋友径直过来对我说:“黄老师,你不戴眼镜了。”“黄老师你不像了。”“黄老师你胖了。”“黄老师你不戴眼镜看得到吗?”……这都跟我戴了隐形眼镜有关系。小朋友这么敏感,这么好奇,这么热情,我想应该抓住“隐形眼镜”这个话题进行晨谈。于是我请配班老师注意照料小朋友,自己去幼儿园附近的眼镜店借了一副隐形眼镜和一副框架眼镜。晨谈开始了,我说:“小朋友,你们看,黄老师今天哪里  相似文献   

16.
搬椅子     
下课了,沈伟小朋友走到上课时大家做游戏用的椅子边,对我说:“王老师,我来帮你搬椅子。”他一边说着一边做。沈伟比较小,而椅子又比较重,我真不忍心让他来搬。怎么办呢?我非常想对他说:“沈伟,你太小,搬不动,让老师  相似文献   

17.
进入大班以后,我们班的小朋友每人都有一只漂亮的铅笔盒,里面装着老师让他们准备的水彩笔、铅笔、橡皮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掀开一个小朋友的铅笔盒,只见里面除了12支水彩笔、2支铅笔外,还有6块圆柱形的各种颜色的橡皮。我问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多橡皮?”她说:“我  相似文献   

18.
校园幽默     
《小学生》2002,(19)
用心做一天课上,小明正写作业。老师对他说:“用心做。”小明听后放下笔不写了。老师问:“你怎么不写了?”他指着胸口说:“您不是让我用‘心’做吗?”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我经常会被邀请到校外参加一些文学活动,比如给一些中小学校的同学作关于文学创作和读书的讲座,比如给夏令营的小朋友们作一些写作方面的辅导,有时还会被邀请参加一些作品研讨会,或参加一些小朋友自己组织的文学活动。几乎每次参加活动的时候,都有小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谭老师,小时候你的语文学得一定很好吧?”“谭老师,你的小学生活有趣吗?”小朋友这些问题问起来很简单,但对我来说,要回答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朋友大概以为我现在算是一个作家,或者说,我读了文学博士,因此小时候语文一定是最好的,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而…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确定位置》,整节课设计新颖,指导到位,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其中,他精心设计的课始,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启发。现摘录如下: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板书):徐生:徐老师好!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到你们班上感到特别高兴,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姓徐呀?来,和我握握手(一个学生和他握手,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下面,就让老师来认识你们。老师发给你们两张纸,现在请每个小组往下传第一张纸,用水彩笔写上你的名字,我就能认识你了。第1小组有几个小朋友?(有的说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