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的实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想、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时数简易量化指标,而且能达到用科学的质的量化标准;各高校应具体地采用课程学分制作为普通高校学分制的拓展和补充,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取得实质性效果,从而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获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课程学分制的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管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雷 《四川体育科学》2002,(3):80-80,83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科学管理模式,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顺应这个管理模式,并根据自身课程特点,进行学分制与学年制结合的体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体育教学,使高校学生的身体得到终身练习、评估与受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指出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必须大力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尤其要重视课程教学改革.把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机遇,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注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利培养社会对新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重运动技术教学,轻体育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轻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具体需要;重运动技能的短期传播,忽视体育教育的终身作用。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大纲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需要;体育教学目标和当前社会需求脱节,没有体现当代世界体育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对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前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学分制下开设体育选修课具有广阔的前景;大学生是否选修体育选修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此研究旨在为完善学分制下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网络教学顺应了现代教学的要求,满足了体育选修课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网络支撑环境下实施普通高校选修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为学科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从网络教学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的构建,希望能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朝阳 《体育世界》2011,(2):107-109
对西安理工大学体育教学6年来实施的学分制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学分制特点,建立了独立的、开放式的学生自主选课体系、教师择优竞争上岗、体育课分级教学、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成功的经验和实践获得的启示对其他普通高校体育学分制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是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专项课基础上的分级教学(中小学也在进行这项改革),通过高校体育课分级教学实践,从体育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定位、学生体育基础水平和体育课分级教学初中效果等方面进行民意调查研究,试图探索出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方法,这将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以及教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目标市场的社会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根据市场细分理论,从新的需求类型和新的就业领域对社会体育专业小目标市场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存在具有体育和非体育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竞争优势在于复合型知识结构在满足市场需求时所表现出的互补优势.各高校应利用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选择体现学校特色的小目标市场进行分段分流的人才培养.分析了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思路,设计了AB学分制,核心课程和普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喆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2):78-79,89
自1978年我国少数重点高校率先开始试行学分制以来,学分制被逐步推广到各普通高校,学分制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