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篇语     
敏行 《收藏》2008,(9):3-3
盛世收藏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新月异.近十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置身这样的时代.《收藏》杂志是幸运的,作为国内最先面世的综合类收藏期刊.她和众多读者一道共同见证和经历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萌动到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蓝翔 《收藏》2013,(2):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一一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一一《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因为这是一个藏友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袁水清 《收藏》2013,(1):124
20世纪90年代初,以’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拍、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创立,《收藏》《收藏家》杂志创刊,以及北京古玩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等的诞生及各地收藏家协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当代民间收藏跨入历史舞台。20年来,中国收藏事业蓬勃发展,收  相似文献   

4.
蓝翔 《收藏》2013,(3):147-148
岁月飞逝,转眼间《收藏》杂志已创刊20年。说起我和《收藏》的不解之缘,至今令人难忘。1992年,我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区级法人收藏学术社团——虹口区收藏学会,工作十分艰辛而忙乱。这时喜讯传来,全国第一家大型收藏期刊——《收藏》创刊了,我心中无比高兴,  相似文献   

5.
杨敏 《收藏》2013,(1):17-17
季节轮转,云卷云舒,《收藏》已走过20个春秋。 20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段生命历程。20年前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艺术品收藏传媒、民间收藏组织和艺术品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所积聚的经济能量和文化能量的推动下同时发轫,“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古物在人们的心目中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艺术创作加速...  相似文献   

6.
尕丁 《收藏》2007,(8):167-167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为配合定于9月下旬在太原举行的“纪念《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活动,《收藏》杂志社从今年3月份开始与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合作,共同决定在《收藏》杂志今年第10期上隆重推出“山西文物收藏”专号。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对此非常重视,协调动员全省文物、文化、教育、出版和收藏界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开展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7.
贺词     
《收藏》2009,(8):160-165
贺《收藏》杂志出版200期;《收藏》杂志创刊200期了,真是可喜可贺!;办好《收藏》杂志弘扬传统文化;祝愿《收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守望     
《收藏》2021,(1):1-1
从现在向后回望28年,在1993年的元月,《收藏》杂志刚刚创刊,稚嫩的面孔尚有铅字印刷的温热,忐忑之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有多少藏家从一开始就接纳并包容了《收藏》,就有多少责任和担当压在这本薄薄的杂志身上。风里雨里不离不弃,《收藏》和无数藏家读者一起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的启蒙,又一起经历了21世纪头20年艺...  相似文献   

9.
高阿申 《收藏》2013,(15):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笔者便涉  相似文献   

10.
许若军 《收藏》2008,(6):162-162
最近复读2007年10月《收藏》杂志推出的“山西艺术品专号”(总第178期),愈感亲切。作为一位山西收藏爱好者,也作为《收藏》杂志数十万读者之一,心中感慨万千,涌动着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思绪和情潮。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24):2
从1993到2013,伴随着无数读者的支持与呵护,《收藏》杂志走过了20载春秋。这是《收藏》杂志从诞生走向成熟的20年,更是中国当代民间收藏从觉醒走向腾飞的20年。20年来,《收藏》杂志与您一起经历了中国当代民间收藏从艰辛到辉煌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收藏行为逐渐走入无数中国百姓文化生活的发展轨迹。20年的存在,既是《收藏》杂志的责任与坚持,更是投身于收藏的您的执著与守望。  相似文献   

12.
高阿申 《收藏》2013,(8):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王秋峰 《收藏》2013,(1):171-171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  相似文献   

15.
党顺民 《收藏》2001,(2):82-82
《收藏》杂志是一本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的读物。创刊至今已8个年头,出版刊物96期。8年的辛勤劳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作为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我们深深懂得,做好全国各地钱币出土、研究信息的收集工作是比较难的。《收藏》杂志“钱币园地”栏目自创刊至今发表宏文大著约440余篇之多,初步涉及了中华五千年钱币在经济、政治、军事、民风民俗、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反映,为我们架起了沟通和了解全国各地钱币出土及研究信息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杨加雷 《收藏》2013,(10):144-144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一名海外读者,感慨万分。从2001年与《收藏》结缘至2013年已经有十余载了,至此,借着这个20周年的日子,我想把我和《收藏》结缘的经历讲出来。那是2001年初夏,我从西班牙回国探亲,无意中在故乡浙江青田的一个报亭里发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杂志,驻足端详起这本书,那期封面印着一件青铜器,庄重、古朴、典雅的气息一下子震慑了我,就在这一瞬间,我好像有预感——我今后的生活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17.
董良义 《收藏》2011,(10):135-135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收藏》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因《收藏》杂志2011年的改版问题,给《收藏》杂志社发了一封信。本来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收藏》杂志极为重视,《收藏·趋势》的主编季英伦、《收藏》的编辑袁水清,  相似文献   

18.
张少华  马群 《收藏》2007,(1):166-168
2006年10月28日,《收藏》杂志社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在上海云洲古玩城共同举办当代海派收藏专号首发式,并由此拉开了《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李忠斌  李丰  王昆 《收藏》2008,(3):173-173
2007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15年来,广大读者陪同《收藏》一路走来,一同成长。读者所需,就是我们所想;读者所想,就是我们所为。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本刊联合艺超网(www.cangcn.com)在2007年第11期《收藏》以及艺超网站进行了大型读者调查问卷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热心读者的电子问卷和回复信件。  相似文献   

20.
敏行 《收藏》2008,(1):27-27
风雨十五载,与君同船渡。时间是一条流淌的河,《收藏》就是承载十万读者殷殷期望之船。当您拿到这本杂志的时候,《收藏》杂志从1993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5个年头。5475个昼夜的辛勤劳作,奉献给读者的是180期厚重的收藏文化大餐。藏深如海,艺无止境,我们肩负期望唯恐辜负,无一日敢懈怠,无一期敢敷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