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小时以外》2012,(4):30-31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职场?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都诧异中国人对于职场的狂热。2012年2月份的《纽约客》杂志惊叹:"最近几年,职场小说一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杜拉拉升职记》就已经卖了将近500万本。"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的职场小说不是在讲公司之间的残酷竞争法则就是在讲官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内幕,告诉读者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工作中通过种种手段能迅速脱颖而出。数量庞大的职场小说读者群则希望从中学会职场成功术,进而快速发财。"他们只关注如何去生存,而不是如何去工作。"文章的最后,作者对于中国职场小说热的原因做出了如上的总结。热衷于职场小说的中国人真的爱自己的职业吗?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现代职场小说产生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是由群众当中的打工一族发起并推广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比较典型的群众文化之一。职场成功人士基于自身经历所创作的职场小说,传授了大量珍贵实用的职场经验,总结出了独特的就业见解,具有现身说法的功效。在群众文化视域下,职场小说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指导就业、以其"真实性"为职场中人建立自信、披露职场常识、概括职场共性、揭示职场内幕、贴近现实职场、充当职场指南等。  相似文献   

3.
官场小说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中国文坛上的重镇。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史传作品和古代官场小说。从现代到当代,它又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世纪末的官场小说发生了两大分化。一类表现出了精英化的取向;另一类表现出了世俗化的取向。两类小说明显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4.
官场小说是以官场生活为表现内容或题材的小说。这类小说自古就有,现当代更是层出不穷。官场小说长盛不衰与中国社会官本位体制的影响有关。人们通过阅读官场小说来了解政治社会。此外,情节的丰富多彩也是官场小说吸引人的因素之一。官场小说可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权术,二是官场“游戏”规则,三是政治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我国涉及官场的小说作品由来已久,晚清的谴责小说更是将官场作为了写作对象。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许多细致、全面描写官场生活,深刻反映官场人物的当代官场小说。本文从叙事背景三级化、正面人物形象脸谱化、反面人物变质过程统一化、女性人物形象呆板化和结尾固定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官场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次官场小说的热潮,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在这官场小说中,塑造出了一大批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求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地剖析与解读,寻找出其在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们往往把题材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小说通称为“反腐小说” ,这是一个模糊而过于泛化的概念。本文以近几年几部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小说为例 ,对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进行了区分和定位并指出 :反腐小说的侧重点 ,是其主题的尖锐性 ;而侧重人性刻画的 ,属于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本土职场小说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迅速崛起与扩张的类型小说,它的兴盛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从写作来看,是中国新兴白领阶层在为本阶层的文化代言及寻求身份认同;从读者阅读来看,是金融风暴酿就的职场危机的刺激与应急反映;从传播与销售来看,是消费主义与网络信息技术蝉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热潮的历史文化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官场小说”的热潮。从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考察,“官场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文学中官场叙事传统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权力异化而导致的官场腐败与自由宽松的话语氛围为它的兴盛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官场小说”是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对自身角色的确证,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建构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写官场人事、描绘官员日常生活、揭露批判官场不良风气的官场小说大量涌现,这一现象显示出人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改革问题的严肃思考和深切关注。但新时期官场小说在张扬正义和民主、鞭挞官场丑恶的同时,也对男权中心意识表现出或隐或显的迎合倾向。这主要迹见于小说文本中对女性形象"妖魔化"的塑造方面。官场小说中的女性抑或是男性魅力的反衬,抑或是更高权力的象征,抑或是丧失女性特征的"异类",乃至是男性堕落的主因。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否定性描写,可谓是残留着或抱有男权中心封建观念的曲折写照,理应引起警觉及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美国社会暴露小说的成功反思中国官场小说创作的不足,并以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为例,指出中国官场反腐小说必须突破原有框架,创新创作手法,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官场叙事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女性权力者形象,可视为此类叙事中女性形象的主体。在男性权力者主导的官场语境中,置身其中的女性权力者必须对传统角色和社会实际角色要求之间实施不间断的调适,消弭二者的差异。这是官场女性权力者在职业和家庭之间建构性别身份时所面临的复杂而矛盾的境遇。2、官场女情人形象。为了强调官场对于男性权力者的异化,官场叙事有意将此类角色作为欲望符号,承载男性对于权力的诉求与期待,展现男性在权力世界的迷失和焦虑。3、贤良女性形象。此等形象在官场小说中虽非描述重点,但呈示了官场中另一类真实。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4.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5.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时期官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王跃文,其官场小说作品以其曾经熟悉的环境——官场生活为素材,注重对办公室、会议室和酒席、家庭等特定场景进行描绘,突显了官场世界权、圈、钱等潜规则;关注官场中各色官员灰色生活的表演,艺术地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王跃文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来审视和剖析他所熟知的生活,展示了中国在行政转型时期一副多侧面、日常化与世俗化的官场图景,使读者得以走入官场,审视官场,品味官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个案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正如某些论所言,当代中国坛一个“突出而重要的学史现象和化现象”,就是以正面描写官场权力生态和揭露腐败现象为特点的官场学的兴盛和繁荣。官场小说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镜像,是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所谓宏大叙事,涵括了诸多复杂的话语系统,是个多重暧昧的话语场域,具有丰富的言说空间和特殊的研究价值。研究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对官场小说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化阐释和美学批评,其立足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的个案研究无疑是此一时期官场小说研究的重要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时期官场小说已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创作和阅读热潮.世纪之交的官场小说其实不是新鲜题材,官场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本文在考察文学史的基础上梳理了官场小说的渊源与流变,探讨官场小说的发展流程.  相似文献   

20.
职场小说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汪忠杰的小说《险象》以职场小说的形式吸引读者的关注,同时内在具备现实主义小说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职场小说浮于表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