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毓周 《寻根》2009,(2):4-8
魏晋风度亦称魏晋风流,是魏晋之际自竹林七贤开始形成的名士风范。究其要素,不过是服药、饮酒、清谈和雅量,但其本质却是追求理想化的人生,因而影响了其后千余年的士人,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向往不已的人格典范。  相似文献   

2.
《寻根》2020,(4)
正"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他们在山  相似文献   

3.
邓小军 《中国文化》2010,(2):94-112
<正>一绪论中国文学史上的微言政治抒情诗,也就是微言时事诗,是诗人在恐怖统治下为了避祸而运用微言艺术以揭露被政治谎言所掩盖的现实真相、表达不能明言的真情实感的抒情诗。中国五七言诗兴起于汉末建安时期,微言政治抒情诗作为五七言诗,发生于魏黄初时期,并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最主要脉络,历时最长,集中了最重要作家、最重要作品。《晋书·阮籍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此语虽然是说魏晋之际,但是几乎可以概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禽”、“兽”两个词的含义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可谓泾渭分明,谁也不会混淆它们,正如《尔雅·释鸟》所言:“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简言之.“禽”不能称为“兽”,“兽”也不能称为“禽”。可是,这仅仅是中古(魏晋)以后的情况;在上古时代(魏晋以前),情形却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5.
正刘小枫先生认为,中国的浪漫主义于魏晋时期形成气候。从思想渊源上讲,魏晋浪漫精神上法庄子,下取玄学。从社会根源来说,混乱颓丧的社会生活致使人们超形质而重精神,弃经世而倡逍遥,离尘世而取内心,求玄远和绝对,弃资生之相对。(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我们进一步说,陶渊明是这种浪漫主  相似文献   

6.
苑淑娅 《寻根》2008,(4):27-30
作为《庄子》首篇的《逍遥游》,历来为注释家和文人雅士所推重,在大畅玄风的魏晋时代,三教九流的名士更是爱不释手,以之为谈资。“游”是《庄子》的关键词之一,说庄子的《逍遥游》,由“游”入手,方能更得其旨趣。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新衡李耀仙魏晋之际,记三国史事的官私著作多达十余种①,自陈寿《三国志》出,余书相继亡佚,惟此书独传。历代治《三国志》者瓣香不绝,著述既多,评论亦殊,众说杂陈,莫衷一是。笔者仅在旧说基础上,聊表拙见,以充一得,望匡不逮。一、《三国志》旧评概说...  相似文献   

8.
石静 《寻根》2009,(5):106-109
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被称为蔡中郎。他是东汉未年的名士,关于他的传说颇为丰富。他精通音律,流亡吴地时发现焦尾琴;他工于书法,自成“飞白体”;他将万卷藏书赠给王粲,留下“蔡邕之赠”的美名。从汉末至魏晋,蔡邕在士林中极有声望,为乡里所宗。南北朝隋唐时期,他因“事董”开始受到讥讽,在宋代更是遭到丑化,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文人独立自觉的时代。由此形成的魏晋风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佚闻趣事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便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士族名流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陈益民 《寻根》2012,(1):45-47
握手,是现代社会社交场合的基本礼节,初次见面要握手,久别重逢要握手,分别之际要握手。通过握手,增进人与人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既是礼节,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流于客套,甚至透着某种虚情假意。而在中国古代,握手还有更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说“校长”     
“校长”顾名思义,即一校之长,一个学校的最高管理者。但是,中国古代学校的管理者并不称作校长。自从有学校开始,管理人员名称可谓各不相同。商周时期,学校的管理者称为“大乐正”或“大司成”。汉代,在中央“兴太学,置明师,并制定博士弟子制”;在地方上设置“文学校官”、“五经百石卒史”等职务来管理学校。魏晋时期,学校中设有“校官”。而隋代则设祭酒管理学校。唐代学校除祭酒之外,还设馆监来统辖;宋代除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外,在名山胜地常常设有书院,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院长或洞主。元明清三代大体沿袭前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啸”:东方古国的口哨音乐范子烨在东方古国的五音繁会中,有一种神奇的口哨音乐:“啸”。其发音机制和方法十分特殊。魏晋时期的“啸”有明确的五音规定,并达到鼎盛,唐宋时代的“啸”可能有相应的乐谱存在,而渐趋衰微,元明以後“啸”基本上销声匿迹。“啸”起源於...  相似文献   

13.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的"不朽说",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魏晋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不朽说"在确立文学独立、崇高地位和超越儒家传统的"三不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朽说"的产生则主要应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作者独特的个体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西晋之"清议"呼籲简析及推论阎步克一西晋之"清议"呼吁西晋初年社会进入短暂统一,似有小康景象;但这仍如业师田馀庆先生所论,这个统一只是个"低层次的统一"。魏晋以来,官僚帝国体制开始呈现衰败和变态,西晋时权贵奢华,士族放诞,法纪松弛,政治萎靡。对此古人...  相似文献   

15.
从古代绘画发展史来看,经过魏晋画家的努力,流畅完整的线条加上合理的敷色,已构成了固定的程式,绘画观念殆需有所突破。"凹凸画法"的传入,使得中国画家对体积、空间和立体感有了更新的认识,并做出尝试。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的"凹凸花"着手,探讨"凹凸画法"的表现程式,以及对中国古代绘画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戏曲普遍江河日下之际,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二人转”却红遍大江南北。“二人转”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是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寻根热潮的产物。同时,“二人转”也以自身根植于乡土的旺盛生命力,向世人展现其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二人转”的成功,为彷徨于十字路口的当代剧作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雷颐 《寻根》2000,(5):56-61
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达到顶点、新思潮最为高涨之际,力主反传统的胡适却似乎突发思古之幽恩,提出要“整理国故”的号召。此论一出,便引起争论。有人热烈响应,使“整理国故”运动。取得了至今仍令人赞叹、堪称丰硕的学  相似文献   

18.
雪冬 《世界文化》2012,(3):43-46
戴安娜·恩亚德(Diana Nyad),这位具有冒险精神,不愿屈服的美国女性,在61岁之际,仍试图横渡166公里,穿越佛罗里达海峡,去创造人生的奇迹。在一个月露半面,夜色深沉的盛夏之日,戴安娜·恩亚德在海面上艰难地向前游着,嘴里不断地发出喘息声,在五六米之外是随着风浪航行的后援船。船上的人员注视着戴安娜的状况,期盼她能振作精神,早点看到彼岸的灯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红红火火欢欢乐乐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喜庆春节之际,中国文化部联合有关部门,以“欢乐春节”的主题在海外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将中华民族的新春喜悦,传递到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与<晋书>等文献中全盘否定魏晋士人裸袒行为的指责不同,<世说新语>所描写的士族穷奢极欲生活方式所表现的裸袒行为与魏晋士人以反礼教为目的的裸袒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貌似荒唐的放诞行为有其严肃的内涵,是魏晋士人渴望精神和人格自由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