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何"系特指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至明代口语上的一些特点和变化:由疑问代词"何"构成的复合形式较丰富;部分"何"系疑问代词的语法功能较唐五代发生了变化;诗词中的"何"系特指问句占重要比重.  相似文献   

2.
口语表达中的"什么+引述话语"格式既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质疑.从语用上看",什么1X"格式可以凸显说话人的理解焦点,或者寻求自我解释,或者寻求对方解释.表质疑的"什么1X"格式和表否定的"什么2X"格式两者在引述性特征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在语音表现、共现成分、会话表现等方面表现出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柳春燕  郑宗 《现代语文》2006,31(5):56-58
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V什么(X)",这种结构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否定.本文从共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该结构式的非疑问用法,认为它是习用化的结果,具有专门的结构意义,可以体现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认为该结构式的这种特殊用法是一种疑问功能偏离现象,着重分析了偏离后的功能及相应的句法表现,最后指出语境对该结构的作用,提出唯有在语境中才能准确把握该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介绍信、证明信中经常有"请予办理为荷"之类的话,"为荷"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荷(hè)"在文言中除了表示"背" "扛"的意思(如"荷锄""荷枪实弹")外,还有"承受恩惠"的意思。这个意思口语里不用,只用在书信里表示客气,"为荷"就是  相似文献   

5.
"0".引论疑问代词,就是表示疑问意义的代词,如"谁"往往询问特定的人。但在特定语境下,即与某些词共现时,"谁"的指称范围发生变化,不再表示疑问,而表示任指、某指(包括"统指"和"特指")和虚指。1.任指用法"谁"表任指,相当于"任何人、每个人",一般出现在以下格式中。1.1"无论(不管/不论)……(都/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什么"往往出现在疑问句中表疑问,同时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什么"也是常见的一种表否定方式的方法。什么与NP词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主要用法,将"来"概括为"来 1""来2""来3"."来 1"表示时态,既表示持续的时态(相当于"呢1"),又表示最近已发生的事(相当于"来着");"来2"表示疑问,其中包括对持续状态的事的疑问(相当于"呢2")和对最近的过去发生过的事的疑问(相当于"来着",部分还可以用动词后缀"了"与语气词"了"的融合体表示);"来3"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维译本<红楼梦>中的大量实例,全面地分析了"什么"一词的疑问、非疑问用法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法.  相似文献   

11.
在日语中与「来た」对应的、表示"将来"的场合,我们自然会用「来る」来表示.如在「田中をんは来る」中,无论田中什么时候来,即便用「今来る」也不表示现在时,表示的依然是「すぐ来る」将来时.但如果就此说日语中的「来る」的「る」表示将来时的话,那么在「山が見える」中则一般表示现在时,而在「もぅすぐ山が見える」中,又变成了表示将来时.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不能以「る」(包括其它活用动词)来区别日语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因为日语中没有如英语"过去一现在一将来"的表达形式,即日语中没有将来时.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日语为何没有将来时.  相似文献   

12.
闽南语询问数量、程度的疑问代词在泉漳、潮汕、雷琼三个次方言区呈现为三种音读,分别为:[lua22][?io?5][ua33].从语义与语法、历史来源、语音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疑问代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三者的语义、语法功能高度一致;第二,三者的历史来源一致,本字是"若",继承自中古汉语口语,是当时新兴的疑问代词之一;第...  相似文献   

13.
"不得而知"是"不A而B"结构中的特例,"得"在此是一个助动词,音dé,表示"可能"的意义;"而"是承上启下的语助词,起连接作用,无实义,现代汉语里不用译出."不得而知"表示"不知道、无法知道"的含义.它是一个在中古汉语里产生并延续使用至今的词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它都已经完全凝固为成语了,词典、辞书应该把它作为常用词收录.  相似文献   

14.
镇坪八仙方言的"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15.
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口语交际"这种新的课程形态应运出现在我们的小语教学领域中.怎样看待它,正确地发挥它的功能、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了每个口语教育工作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人们对言语语用功能解读所凭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本研究以语境层次理论为视角,以电视剧《猎刃》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具体分析"什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语用功能."什么"一词的主要语用功能表现为:信息探寻、语篇衔接、强调、表情、否定等功能.同时,这些不同语用功能的产生是受具体会话语境制约的.因此,不能笼统地将其划入疑问词范畴,而是要在疑问范畴内根据具体的语境探索其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告诉你     
1.疑问句有的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等来提出疑问,但在表示否定的回答句中也常用到。如: ①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一些表示要求的祈使句中也常用。如: ②请你问问她姓什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两方面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特点:(1)"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内部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特点;(2)"关系NP 时量 了"口语结构的整体意义、句法、语用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中疑问代词使用十分丰富."何"及"何"字结构的用法及分布;"谁""孰"在使用频率、指称义、功能组合、表达语气等方面的异同,战国时期某些方言中"谁""孰"在语法功能上存在着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吸引住了.什么是"精彩极了"?什么是"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