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茫茫书海中,我一眼看中了《家教博览》第1和第5期,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认识该刊较晚,因此,错过了订阅时间,于是便让爸爸出差在信阳市买齐了所缺的2至4期。每次拜读贵刊,我总仿佛飘游在美妙的生活世界。我喜欢《家教博览》,是因为她确实显示了“精短、精致、精彩”的特点。刊中所载的文章很精美、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十分适合家长阅读而且也很适合我们中小学生阅读;文章的精、短确实让我们所有的读者百“吃”不厌,回味无穷。明年我还将继续订阅《家教博览》,祝贵刊越办越好、内容更丰富多彩。《家教博览》我明年的特订刊…  相似文献   

2.
自从那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邂逅了《教师博览》后,我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她。当时就想,这样好的杂志,我为什么以前没发现呢?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阅览室中所有的《教师博览》全部借阅完毕,并且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每次还杂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分舍不得,总想把她据为己有。因此,在新一年订阅杂志时,《教师博览》便  相似文献   

3.
芊芊 《教师博览》2005,(12):54-54
诗人泰戈尔说:“日光把金色的涛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弹奏永恒的光明。”而对我来说,《教师博览》则如一泓蕴涵无限生机的清泉,给我疲惫与倦怠的心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新。读着那一则则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篇篇质兼美的散,我如同在聆听智的教诲,又像在与一切平凡而又伟大的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4.
赵敏 《教师博览》2005,(10):27-27
四年前.又是一年一度的订阅报刊的时间了。我照例写下了每年必订的数学教学的专业杂志后.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浏览,忽然看到了《教师博览》四个字,当时就想作为一名教师光有专业教学知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就冲着这“博览”二字.订一年试试看吧.没想到从此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年来一期也未曾与它错过。  相似文献   

5.
李镇两 《教师博览》2013,(11):I0010-I0011
<正>我第一次见到这本杂志是在2000年秋天,那时我刚到苏州大学读博士。在导师朱永新的办公室,我看到这本外观朴素的教育文摘类杂志。随便翻了翻,便感到了它独特的风格——一篇篇文章短小精悍却观点鲜明,文风朴实而又视野开阔;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前瞻,又有紧贴大地的校园气息。《教师博览》很快吸引了我。后来,该刊编辑部薛农基老师向我约稿,我便寄去了一篇刚刚写好的《从教育浪漫主义到教育理想主义》,发表在《教师博览》2001年第3期。我在文中把自己十八年的教育经历分为三个阶段:教育浪漫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教育理想主义。这是我第一  相似文献   

6.
张贝贝 《教师博览》2023,(20):31-32
<正>欣闻《教师博览》将迎来创刊30周年,我便有想写些什么的冲动,可又不敢贸然动笔。相比其厚重的历史,我和她的故事便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可终究拗不过心中那涌动的情愫,干脆写下,聊以述缘吧。初遇——埋下结缘的种子与《教师博览》的相识是在硕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节专业课上。  相似文献   

7.
鲁毅 《教师博览》2013,(1):63-63
<正>今天偶遇《教师博览》,这本我相识十多年的杂志。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我把它紧紧捧在手中,仔细端详,久久凝视,愧疚之情袭上心头,记忆的闸门也一下子打开了。我的书柜里,至今还有十年前的一大堆《教师博览》,有单本,有合订本,那是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贵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人师的我非常幸运地遇上了《教师博览》。工作之余,总是一遍遍跑到学校阅览室,在一排排报纸杂志中,我总是径直冲到《教师博览》面前,首先拿到手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订阅杂志时.我在《全国报刊杂志目录》中得知江西出版着一份《教师博览》,我减少了往年订阅的一份教育杂志.改订《教师博览》。2001年第1期《教师博览》到手,美轮美奂的封页及目录中的17个栏目给我清新欣喜的感觉.阅读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像平易近人的大师给我诠释教育的精髓.又如学养丰厚的智者给我讲述智慧的教育故事.疲惫的我犹如吃到了从未尝过的滋补珍品.心旷神怡一词不足以表达我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我的最爱     
凌志根 《教育文汇》2007,(10):47-47
《教育文汇》《教师博览》《师道》……在我有限的空余时间中,阅读致力于教师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在邮局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似乎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10.
陈光云 《教师博览》2009,(10):57-57
初闻《教师博览》,是在一位同事家的饭桌上。同事小吴为了活跃气氛,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了几个笑话,幽默而不俗气,问其出处,答日:“《教师博览》。”当时我就想,有机会一定要找来看看。  相似文献   

11.
我邂逅《教师博览》,一见钟情,相见恨晚,至今已10个年头。十年来,每年订阅报刊杂志,它都是我的首选,每期到手,我必是细细阅读,如饥似渴,一篇不落。每年我都将全年的杂志装订成册,精心收藏。2001年,《教师博览》结集出版“百期精华”,我在第一时间邮购到手,视若珍宝。  相似文献   

12.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梦     
读了李镇西《与书为友》一文(《教师博览》2001年第8期),好似在我平静的内心投入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好羡慕李镇西“与书为友”的充实与快乐,一方面又忆起自己曾拥有的“与书为友”的幻想及其后的失落  相似文献   

14.
3月10日早饭后,艳阳融融,春意浓浓,清脆的门铃声响过后,邮递员笑嘻嘻地捧着一本《教师博览》递给我,我如获至宝。第3期《教师博览》光是封面  相似文献   

15.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8日,21:28,中学生博览百度贴吧贴出一个题头为《抄袭》的帖子,指出2012年第3期“新人踢馆”栏目《松鼠少年之风车畅想曲》一文是抄袭,抄自红伶发表在《意林小小姐》上的《狸猫气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13,(7):5
<正>为庆祝《教师博览》创刊20周年,回顾我刊编者、读者、作者携手走过的美好日子,答谢曾经给过本刊各种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本刊决定举办"我与《教师博览》"主题征文活动。一、征文内容:1.讲述发生在您与《教师博览》之间,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2.讲述《教师博览》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所产生的影响;3.表达您多年来对《教师博览》的看法和评价……您可从一个方面切入,自拟题目,内容必须真实,体裁不限。  相似文献   

18.
从事初、高中教学多年来,在心里总有许多感想,却总是很难把它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前段时间偶尔翻阅了一篇作者名为黄明福的文章《人格教育是根本》(2001年10月8日《中国教育报》),提笔欲望是如此强烈。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博览》已经走过了100期的历程。虽然它创刊不到十年,但已在数十万教师心中扎下了根,形成了自己的鲜明办刊风格,既选载了一大批品位高雅的优秀之作,更首发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原创精品,拥有了一大批稳定的作者与读者队伍。作为《教师博览》的老朋友,我自然希望她更加成熟,更加完美,更贴切教育生活,更满足教师需求。第一,我心中的《教师博览》,应该使封面更具有教育特色。现在的封面大多  相似文献   

20.
我叫傅(yù),是天津三中高三学生,今年17岁。自从10年前我认识了《青少年科技博览》,便和她结下了深厚友谊。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学写科学小论文。9岁时,在该刊发表了《正确认识纸灰打旋》一文(1994年11期)。1997年参加编辑部举办的科技夏令营,回到家后写了《36~46亿年前的岩石哪去了?》,发表在该刊1997年11期上。1998年6月我被评为“津门童星”,进京联欢,有幸与胡锦涛、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今年,我又获得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博览杯”科普征文一等奖。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有《青少年科技博览》一份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