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笔墨”是写意画的精髓,它不是纯粹的技法技巧问题,而是一种文化意识。那么笔墨的意识是什么呢?是修养的积累、是人格的写照、是自由的形式、是风格的物化。如何再现笔墨意识?笔墨应紧紧跟随时代。  相似文献   

2.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在传统绘画艺术发展中,笔墨作为绘画语言形式,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笔墨在中国画创作和艺术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中国画的艺术独特性、艺术表现性和艺术再现性,对中国画的创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笔墨艺术,要真正了解笔墨的含义和掌握笔墨技巧,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练习书法。中国人物画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绘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写意人物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强调人物画中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笔墨运刚的极致,在传统山水画中即谓集大成。线条勾勒与墨色渲染呈现形式之美而又体现出有深邃意味的情境,是绘画者努力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但在目前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以程式化的笔墨表达某种概念,或为笔墨而丢失笔墨意趣,或注重再现性的真实而丧失气韵意境等,此类现象是非常之多的。看刘玉璞先生的画,或觉画面整体有很好的笔墨气象,或觉有比较生动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水墨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老一辈艺术家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与西洋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 ,到底是作画“第一论笔墨”还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呢 ?从历史角度看 ,古典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原则是“以形写神” ,而宋以后文人画的审美原则是“第一论笔墨”。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审美原则 ,是以写生的结构素描为造型基础 ,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通过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深刻地揭示这个时代人的本质特征 ,真情地反映社会 ,塑造人物形象。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过程是一种在个性形象的刻画中寻求普遍精神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甲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潘天寿先生在论画残稿中云:“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A 笔墨既是形  相似文献   

7.
意笔人物画是一种水墨淋漓的绘画 ,传统中的意笔人物画一直把笔墨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在意笔人物画中 ,人物的结构、动态、表情、气质及一切精神面貌都必须通过笔墨的合理应用才得以再现和传神 ,而笔墨也是借助表现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物象的复杂形貌而得到充分的发挥。意笔人物画用笔要求厚重、稳健、力度、浑朴 ,既注重整体感觉 ,又注意每笔的用笔效果  相似文献   

8.
感觉笔墨     
笔墨,虽然在绘画作品中可以作为审美元素独立存在,但还是要为所塑造之形服务.也就是说,笔墨自身的美感不能独立在作品中体现,必须是在塑造形象的基础上.在塑造形体时,也会受到笔墨的影响,有时为了更好地体现笔墨自身的美感,如线的长短粗细、用笔的速度快慢顿挫提按等,也会对所表现对象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画画需要有真情,没有真情,就没有艺术,一切动人之作,无不是绘画者对于生活的真情流露。清代画家戴熙谈创作感受道:"画当形为心役,不当心为形役。天和饱畅,偶见倪端,如风过花香,水定月湛,不能自己。起而捉之,庶几境象独超,笔墨俱化矣。"可见"不能自己"其笔墨受之于心,为"心"所指挥。只会玩弄笔墨,不知表现情感的重要性,必为笔墨所误。  相似文献   

10.
随笔成文     
田道源 《教师博览》2008,(12):37-37
如果说七年级是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把切身经历、挚情真意、耳闻目睹、心之所想统统溶于笔墨,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之随意,进而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那么八年级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深刻而生动地再现生活,有选择有条理有深度地描绘事物,向“随笔成文”进军了。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影响下,笔墨的实用性受到了怀疑,并引发对其产生的艺术形式发展的担忧。笔墨技巧首先在于表象,由表及里,求的是精神与气韵。笔墨在有与无、虚与实、黑与白、多与少、形与神的辨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在儒释道学说的支配下,顺应“道”理,客观与主观交融,内容与形式统一,由工具材料转变成为具有思想性的技术的力量,由文字符号转变成为实践关学理念的工具,并以“物理形式使之公开,与他人交流,把昙花一现的心智存在转变成为永恒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主要表现语言.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渲泄的全部内涵.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笔墨具有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5.
董其昌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代表,在绘画实践上以推重笔墨形式之美而独树一帜,其“古雅娟秀、气韵超然”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末及以后的中国绘画朝笔墨形式发展。董其昌一方面将书法艺术之笔法巧妙地融入到绘画中,生发出刚柔、苍秀、道媚、生熟、巧拙兼具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将古人善作自然丘壑并以此为审美标准的美学观移位于笔墨,诠释创作者的情感精神,辩证地区别出自然真实与艺术真实。董其昌的作品虽不求形似,以意取之,却能以笔墨之趣表现出自然大象之美。  相似文献   

16.
杨亚男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05-107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最为基本的母性元素。本文通过探讨如何使中国画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指出: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决定着其品位的高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考虑如何通过笔墨这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体现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船山墨梅册页画幅小巧,构图简练,清幽淡雅,以笔墨见长,以意境取胜,充分体现了贫寒士大夫孤高的品格和在困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强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独特的绘画语言、精妙的笔墨技巧和特殊的肌理效果,去拓展艺术造型,创造新的现代风格,完善中国绘画的深刻内涵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以形写神"、"物我合一"、"缘物寄情",凸显了中国画强烈的精神内涵;从表现方法来说,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注重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强调笔墨功夫;从审美旨趣来说,中国画讲究自然精神与魂魄,追求独特的美学风貌。不可否认,所有这些都呈现了中国画以特有的方式介入和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近些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而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秦修平运用独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美感对艺术作品加以创新,张扬了一种情绪,传达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精神.秦修平对笔墨情趣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当中,他的笔墨特色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