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核心素养本位美术教学中的学科能力养成核心素养时代,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双基"本位,学校各学科课程教学更为强调对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念"的培养。然而,此目标追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学科的倚重极为必须。学科教学是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和媒介,或曰"抓手"。其中,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教育部组织各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也是区别于国际教育的一个重要创新性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课改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审视和革新自己的课堂教学,用"四位一体"为政治课堂增光添彩。一、回归育人本位,凸显学科本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明确教育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必须突出教育的育人本质。以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内容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既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一般特征,也彰显了核心素养的学科特色。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政治课堂凸显学科本色。  相似文献   

3.
核心素养要求课堂教学应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学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就要有效渗透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①本文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问题等设计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生动展现了教育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素养本位”进阶的历史轨迹。在此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理念指导与学科核心素养追求不谋而合。由此,高中思政课教学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求教师以学科内容为基石、以问题情境为舞台、以学科任务为抓手,将三者统整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共建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6.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专业课教学在职高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实中走向了迷途:学科本质观偏差造成的利益追逐,严重弱化学科育人价值。职高专业课的教学背离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这一反思,提出职高专业课教学的新思路: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明确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名称、内涵与表现水平,并以关键词或核心概念来刻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变成我们育人的导向和指标,让专业课教学为培养出具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将"教学"升华为"教育"~([1])。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及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本文提出通过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释放师生潜能,彰显生物学科特色,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1生物学核心素养和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1.1核心素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领衔专家、北京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8):129-130
高考是历史教学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在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下,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作为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充分体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人本主义"或者是"育人文化"的回归,高考试题也充分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正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吸纳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理当顺应此种教育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尝试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去探索,探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知识本位大行其道,偏离了历史课程最重要的"育人"功能,这与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宗旨相去甚远。从知识本位转向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迫切要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把"历史素养"培养放在历史教学的核心地位并作为课程设计目标,培养历史素养应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常态"。吴伟先生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一文中,对历史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历史素养,是通  相似文献   

11.
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不仅是传统教学评价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学评价内容变革的应然选择以及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障,具有时代之必然性。然而受知识本位评价思维根深蒂固、学科核心素养自身难以量化以及教育者评价素养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在实施中容易出现"落而不实"的问题。转变评价思维方式,改进现有的考试评价,开拓新的评价范式,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评价能力应是核心素养时代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81):8-9
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和催化剂,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行统筹规划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调整正确的教学方向从而大大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然而正确地立足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打破"学科教学"陈旧的思想观念,向"学科教育"进行转变。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深谙教学使命,明白何为核心素养,把握教书的本质和实际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学习方向,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教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核心素养指引,教师开始思考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对核心素养下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深度学习领会。由此,初中美术课程开始从传统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美术学科而形成,以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面对并解决各项问题,追求丰富的精神情感体验。而创建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形成生动的课堂氛围,促使美术教学向更科学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对此,从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和美术情境教学的研究着手,提出了初中美术教学情境创设的要点,最后再以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对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课程加以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通过"核心素养"课程发展,可引导教师教学并培养学生因应现在的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意、价值。文章论述了"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与学科的关系、"核心素养"的课程定位、学校课程发展。指出"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可引导各学科内容的发展,基于各学科特性,结合"核心素养"的本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出"核心素养的学校本位课程发展模式",包括"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核心素养的课程经营"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回归学科的本质是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大势所趋,语文教学需要秉持着"儿童本位、实践本位、语言本位"的原则,突出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阅读是基于各种内容的文本展开的,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出现方向偏离的问题,更注重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并非带领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整体的语言、结构、情感.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探寻语文教学新途径,化繁为简,让学生沉浸在本真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来学习的。在高中生物教学里有些人关注个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为它具有终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我国的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个全球性的教育趋势。本文将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并且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分学科、教育阶段及其教育目标是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前提,也是准确架构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结构的关键。"新课标"背景下,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素养本位课程与教学新体系"对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普通高中语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为切入点,在梳理高中课程改革历程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现状与发展模式进行剖析,探索普通高中语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科核心素养系以学科理解或思维为核心的学科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它在本质上是学科知识观的根本转型:由事实本位走向理解取向。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核心观念,让它们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使课程结构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让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问题情境,学生由此可以跨越不同年龄或年级持续探究并发展学科理解,这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第一要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科实践而学习学科,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诞生过程,由此既理解学科性质,又发展学科实践力,这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第二要义。这种新型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了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双向融合。我国学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摒弃"间接经验论"与"双基论",走向"直接经验论"与"核心素养观"。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整合并提升了原先的三维目标,解决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状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联,这是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一节课起着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目标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而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渠道,研磨教学目标,有助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教材只是对教学的内容作了描述,一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48):157-158
随着中国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培育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各学科教学的基础性价值维度,一定意义上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核心素养语境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突出和强调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是一种更加倾向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中国以往多年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全面总结和优化提升,即有丰富的内涵和成熟的学科教学体系,探索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学科教育教学新模式是当期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所面临的宏观性命题,对于优化学科教学、提升学科教学水平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语境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这一特定命题,重点阐述与探讨实践层面上的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