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李非撰写的《战后台湾交通经济》(鹭江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目前大陆以交通经济学角度全面、系统考察台湾交通运动形式的第一本专门论著。该书从“大交通”概念出发,在论述台湾交通系统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台湾运输、通讯、旅游业的供求变动趋势,为了解台湾交通状况提供了一幅轮廓清晰的“画面”,尤其是对海峡两岸直接通航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全书由十二章26节构成,除第一章论述台湾交通经济研究的课题与方法外,主体部分是第二至第十二章。这十一章24节主要是根据台湾交通发展与趋势、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交通业的组成部门与分支行业等内容进行安排的。其中第二、三章主要论述战前与战后,即近代与现代二个历史阶段台湾交通经济的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第四章主要探讨台湾交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第五至第九章主要分析台湾的运输业,首先在论述台湾综合运输体系(第五章)的基础上,在第六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旅游文化内涵渐趋丰富,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旅游纪念品异常重要而关键.快速发展的旅游,年以亿计的庞大游客人次,对旅游纪念品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现有的旅游纪念品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纪念品在于凸显特色,张扬楚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文和审美价值,制作精巧的旅游纪念品,为当今急务.而台湾旅游业在此方面则独具一番特色,着重体现在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的融合,以及对文化“原味”的保护与坚持.基于这些原因,对台湾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分析,归纳与提炼其设计与开发理念,以期对武汉旅游纪念品的创新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洛桑  蒋光辉 《大观周刊》2012,(15):44-44
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交通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又制约和影响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的落后现状是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西藏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并为加快西藏旅游交通建设、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书瑞  何春耕 《传媒》2016,(16):85-86
在当前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在报道旅游业的同时,需要转换思路,有效发挥新闻报道的监督作用。文章分析了新闻报道对旅游生态、游客和旅游行为的监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新闻报道的力量对旅游业进行舆论监督,帮助旅游业查漏补缺,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影响零售业复苏速度 香港零售业与旅游业—向唇齿相依,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后,出国旅游的人数减少,使复苏中的香港零售业再受打击。为此零售商应该时刻保持对市场的警觉性,但长远来说则应抱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其实影响香港零售业的直接外围因素,主要来自内地、东南亚(包括台湾)及日本,而欧、美等国家的影响力则较为次要。美国向阿富汗开战,对香港零售业的直接影响不大,而且美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其基本经济因素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6.
李莹 《大观周刊》2010,(37):128-128
随着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旅游业、经济绩效等概念的界定,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绩效,希望能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明朝"旅游业"的盛行,然后从明朝"旅游业"的盛行下群体意识形成、交通、旅社、茶馆、戏院等行业得以发展、旅游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四大审美模式形成四个方面对明朝"旅游业"盛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倩  李晗 《报刊之友》2012,(11):141-142
近年来,全国各景区大力开发与运用地区特色文化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特色文化以各地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为依托,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旅游业资源在现代旅游业中也占领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开发景区特色文化对提升景区质量、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明朝"旅游业"的盛行,然后从明朝"旅游业"的盛行下群体意识形成、交通、旅社、茶馆、戏院等行业得以发展、旅游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四大审美模式形成四个方面对明朝"旅游业"盛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曦 《东南传播》2014,(4):18-20
2012年黎智英有意要退出台湾传媒业,但是此事引发了"反媒体垄断运动"并遭到台湾各界的批评和街头抗议,使该计划在最后告吹,壹传媒在2013年3月表示"壹传媒将在台湾正常运营"。自2003年5月2日创刊起,黎智英的台湾《苹果日报》进驻台湾已经十余年了,这十余年台湾《苹果日报》给台湾的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台湾的报业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台湾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从而对台湾《苹果日报》这十年来给台湾报业带来的"苹果化"现象进行阐述,旨在讨论台湾报业自台湾《苹果日报》到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的融合水平整体较低,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不均衡;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特征;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要素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态势。基于此,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论及两岸经贸关系,大陆都会说到对台湾的让利。在议及两岸服贸谈判时,大陆的说法也是如此。而台湾负责经贸谈判的单位同样异口同声,不签服贸,是对台湾不利,好像台湾是不知好歹地拒绝大陆的让利。我同意在两岸经贸谈判上,大陆确实存在对台湾让利的作为,也有诸多让利的事实,但台湾难道只能单向承受大陆的让利吗?台湾能不能也有对大陆让利  相似文献   

13.
管理技术电子化是世纪末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文中对计算机预订系统及其适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中国旅游业推行行业管理的状况探讨建立中国旅游业管理信息网络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及组织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了全国各地的朝阳产业,它既丰富了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也满足了如今人们对精神世界满足的追求。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果相比于其他行业是相对较小的,比如它不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也不要求新建其他大型设施,这也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策略。而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新闻报道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旅游业的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当地旅游特色,以达到影响广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曹晨 《大观周刊》2012,(3):116-117
3G手机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一种日新月异发展的科技,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服务,引入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并具出案例,使说明更深刻,最后定论出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林洁 《兰台世界》2019,(12):148-150
1874年,日军在台制造"牡丹社事件",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临危受命赴台御敌,逼退日军。在台期间,沈葆桢等船政人兴办义塾,加强对台湾原住民的文化教育,并将船政学堂中西结合的新式教育制度及理念引入台湾,对台湾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台湾原住民教育、新式教育引入台湾、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阐析福建船政对台湾文化教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曾爱友 《中国广播》2010,(12):59-61
唤醒和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意识,是对台广播永恒的主题之一。本届上海世博会是台湾睽违40年后再次参加,台湾各界普遍关注的一届。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在传播世博会盛况和世博理念精神的同时,针对台湾民众的特殊心理意识,以中华文化为切入口,以展现中国包容、开放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报道基调,努力增强台湾听众的中国意识,引导台湾听众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同祖国。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11,(5):1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11年国家旅游局力求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国民支柱型产业",一系列政策性的扶持,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旅游业的前景充满机遇。作为河北省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旅游业一直受到省委  相似文献   

19.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系了许多进步华人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立志复兴中华。当时,台湾正被日本人占领。为了达到长期占领台湾的目的,日本人对到台湾的中国大陆人控制极严。孙中山深知,欲振兴中华,必先收复台湾。因此,孙中山想在台湾秘密建立一个兴中会的台湾分会。1897年9月,孙中山决定先派陈少白秘密去台湾探听虚实,为建立兴中会台湾分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鲍平 《新闻实践》2013,(8):79-81
应台湾中华多媒体广播事业协会的邀请,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日前对台湾部分广播机构进行了考察。 一、台湾广播的基本现状及总体观感 台湾广播市场竞争激烈。台湾陆地面积3.5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浙江的1/2,约2500万。台湾现有合法营业执照的广播172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