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鸿门宴》中有“道芷阳间行”一句,目前一些注本的解释,我觉得是欠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和《五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对“道芷阳问行”的注释是:“[道]取道”。又师范课本“练习”三和中学课本“思考练习”五说:“古汉语中,名词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就是用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如‘道芷阳间行’里的‘间’,原意是小道,这里却用作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问行’就是‘从小道走’。”一些影响较大的著作如《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散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对“道芷阳间行”句的注释,也大体如此,如: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有时,个别的动词可以作状语,但必须带‘地’字”(第137页);华中师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说:“动词作状语的很少。能用作状语的,只有‘关心、同情、注意、拚命’等几个,而且要求带‘地’ ( ‘拚命’例外)”(第16页)。说法虽有差别,但见解都很相近。有的根本不提动词作状语,吉林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1972年版)和曹蔚文编写的《语法基础知识》都没有讲到动词可以作状语。以上三种见解,在我们看来,并不都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在专家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广东龙门中学王启鹏问:高中语文《鸿门宴》一课的习题说,“道芷阳间行”中的“间”是“名词作状语”,对不对?词典上把“间”释为“秘密地”,是不是应该把“间”看成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步走”一解》,对《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一段中“独骑”与“步走”提出新解,谓“‘独骑’应该是对沛公来鸿门宴时坐车这件事说的”,来时坐车,有人参乘,沛公不算“独”,现在改为骑马,一个人骑,故曰“独骑”。听谓“‘步走’应该是让马的两前腿并作一步,两后腿并作一步,呈跨跃式奔跑状”。作者认为“持剑盾步走"的是包括沛公在内的五人,即其它四人也都是骑马的。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何不”与“何…不…”均构成反问句,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格式,不能混淆。两个格式的不同,主要在于“何”的词性与语法作用的不同。一、“何不”中的“何”是疑问副词,用在动词前询问原因,表示反问,作句子的状语,译“怎么”、“为什么”。杨伯峻《文言常用虚词》:“‘何’作为副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用来询问原因,表示  相似文献   

6.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16套高考英语试卷中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就有32道题,远远多于考查其它任何一个语法点的题数,非谓语动词无疑是我们高考复习中的重点。而其中18道是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可见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了。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有四个考点。考点1:只能用分词作状语的5种场合在表示时间、条件、让步、方式或伴随情况等5种场合,不用不定式,而要用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句子主语与现在分词在逻辑上是主动关系,句子主语与过去分词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注意:现在分词的被动式,习惯上不作伴随状语。如:(1)“You can!t catch me!”Janet shou…  相似文献   

8.
编者: 我们在备课中对《过秦论》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句里的‘瓮牖绳枢’四个字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四个字中省略了两个动词‘为’;应是‘瓮为牖绳为枢’;一种认为是‘瓮’、‘绳’作状语,‘牖’、‘枢’作动词;一种认为‘瓮’、‘绳’是动词,‘牖’、‘枢’是宾语。书上的注解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究竟那种讲法为宜,特此求教。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16套高考英语试卷中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就有32道题,远远多于考查其它任何一个语法点的题数,非谓语动词无疑是我们高考复习中的重点。而其中18道是考查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可见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了。非谓语动词作状语有四个考点。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中的“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一句,人教版教师用书把它释为“抄小路到达军营中”。笔者认为把这个“间”字释为“抄小路”不当。查检《辞源》等古汉语工具书,未曾见到“间”的“抄小路”这类义项。反复琢磨,莫不是受有人将其上文“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的“间行”译成“抄小路走”的影响所致?这里的“间行”最终给译成“抄小路走”似乎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若把这个“抄小路走”当做“间行”的义训恐怕就有些不妥。这里的“间”应作“暗中”、“秘密”或“悄悄”等解释,“间”字的这个意义可以从古汉语工具书上顺利地查得,它在古文…  相似文献   

11.
朱文献先生在《语文课本中的“比况短语”》(贵刊94年第三期)一文中说:“比况短语作状语时,‘似的’也可写作‘似地’,……”但根据新语法体系可将结构助词‘的’、‘地’合并为‘的’的精神,今后在运用比况短语作状语时,可不必再分出一个‘似地’来。”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中有一段话:“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到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里的“步走”,有的注家解释作“徒步逃走”讲(如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总感到于文气有不顺的地方。①沛公放弃了车骑,“脱身独骑”,看来沛公是骑马了。其他四将骑马了没有?如果四将骑马,那么“独骑”“步走”应如何解释?如果四将不骑马,只沛公一个人骑马,这四将怎么跟得上沛公的马速呢?怎样对沛公实施有效的护卫呢?②沛公还没有动身,项羽就派陈平出来召唤他了。沛公为了迅速回  相似文献   

13.
对“步走”一词的理解,向有争议。中学教材中一见于《鸿门宴》。司马迁写道:“沛公则置车骑,脫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嬰、靳强、纪佶等四人持?懿阶?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课文未出注。通常解作樊哙等四人步行跟从。朱星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释义是:“徒步快跑”。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何”、“以”连用的情况甚为多见,仅初、高中课本就达26例.对于这一重要的语法现象,目前认识上还有分歧,这主要表现在对“何以”结构关系的看法上.有人认为“何以”的结构既可视为介宾,又可视为动宾,甚至还可视为偏正(视“以”为动词,“何”作“以”的状语).语文课本里也有“何以”的误注.由于不能准确把握住“何以”的结构关系,那么对“何以”作出既悖词义、又违文法的解释就在所难免了.关于“何以”的结构,廖振佑的《古汉语特殊语法》一书说:“‘何以’的 ‘何’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放在‘以’的前面.”何乐士等编著的《文言虚词浅释》一书指出:“何”字“常用在介词前作状语,如‘何以’.”我同意“何以”属介宾倒装结  相似文献   

15.
《马氏文通》中提出的“自”为“重指代字”、“‘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乎宾之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古汉语的语言事实,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动词前的“自”不是主语,而是状语;二、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而是副词:三、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做宾语前置。总之从分析古汉语材料入手,归纳动词前“自”的用法为:副词,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相似文献   

16.
高中第五册方面的:一、“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哉?”(《盂子·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注释为:“[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不确。“于”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介词,与名词性的词构成介宾词组,用在谓语前作状语,用在谓语后则作补语。《文言语法知识》(严沛著)一书中说:“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例如:秦代韩,军于阏与(《史记·廉颊蔺相如列传》)——秦国攻打韩国,把军队驻扎在阏与(地名)。军:名,在补语‘阏与’前,作动词用,当‘驻军’讲,作谓语。”“快于心”的“于心”与“于阏与”用法相同,属介宾词组,作谓语“快”的补语,  相似文献   

17.
汉英两种语言,无论是从谱系还是从类型分类上看,均所属不同,因此,两种语言的差别十分巨大,这一差别使得翻译变得十分困难。就拿一个十分简单常见的汉字“说”为例,要想把它译成好的英语,却并不轻而易举,有时竟是相当棘手。 本文拟讨论“说”“道”引起直接引语的现象,即“xxx说:‘……’”或“xxx道‘……’”。 与“说”“道”同义的动词,汉语中还有“曰”,但“曰”除了在古文之中见到外,一般不用它了。当然,还有“讲”或“告诉”,不过,通常都是“xxx对xxx讲道:‘…’”或“xxx告诉 xxx说:‘……’”。  相似文献   

18.
<正>《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普通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在写到沛公逃宴时有这么一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令人疑惑。该句由"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三部分构成,争论的焦点是第二部分的"与"字该如何解释,如果解作连词,前面的"独骑"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除了形容词、副词及介宾短语作状语外,名词、动词也可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书中(包括一些资料)多有论述,而关于动词作状语却很少涉及,现将动词作状语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动词直接作状语,一般用来刻画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例如:①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20.
高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注:“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也有书上对“间”的解释为“便道”、“抄近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