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互动",这里指的是安排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动起来,是"形动"还是"神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度的结合点上,巧妙运用好"互动",让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做到"动"在关键处,从而创新语文课堂,优化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与习惯。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己方面来讲的,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从某个程度上来讲就是处理好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讲就是——教师不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得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更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协助者"。的确,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教师",也不单单只有"学生",真正好的教学要从"我"到"我们",重建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一句"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整个中国教育界。多少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找关系、走后门,让孩子上"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重点中学",选择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增强孩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我认为,备课的转换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我行",是新时期我们学校(江苏省东台中学)学风的核心内容,意在激励学生"会行"、"能行"、"真行"和"远行",不仅全面地发展,而且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特长鲜明地发展。我们的责任在于尊重、培养学生的特长,进而发挥、提升学生的特长。一、"会行"——在学习中显其"长"对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经历了小学、初中近十年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中,学生"被动迎合""浅层次参与"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且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都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于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就成了教师们努力的方向。为此,我们可以从"全局学习"的视角出发,将英语学习当作"玩全局游戏",同时为学生提供"门槛体验",创造"机会文化",建立"困难学理",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李沙 《教师》2014,(23):99-99
正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很常见。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且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带进计算机教学的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这"四个学会"的要求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些都应从小培养。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因而,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我们教师应从以前重点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  相似文献   

10.
高振燕 《考试周刊》2013,(26):54-54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既重视学生的"学",又重视教师的"导",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条件,不断促成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转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该理念强调了"人人"而不是"部分人",通过学习数学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使每个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许多学困生,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我们农村初中数学老师面  相似文献   

12.
张洁 《现代教学》2013,(9):56-57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发展"不仅指知识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高年级教学,我和同年级组的教师都发现,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后的练习等,都越来越无法满足班级中部分学生的需求。怎样才能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收获,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听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总体上比美国好,其佐证之一是中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性学科竞赛中都能取得比美国学生好的成绩。但,"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至于有了"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说法。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我们需要思量:是什么让美国教育赢在终点。问道:"钱学森之问"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主张向美国学习,但惟独在基础教育领  相似文献   

14.
当代小学体育,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突破了以竞技项目为主,确定了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的新教学体系和指导思想,这是体育改革的方向.在众多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社会、学校,特别是广大学生提出了"上我们(小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的强列要求.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达到的理想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崭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以"读书为主",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有所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  相似文献   

16.
正3月3日,网友"蒋子涵"在人人网上发帖称:"帮爸爸朋友的孩子做简历……幼儿园升小学的简历!"并附上了她所说的简历(部分)。她在帖子中感叹说:"看着这幼儿园的孩子……我都自惭形秽了……"该帖子被网友转发到微博上,引起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称:"输在了起跑线上。"网友质疑称这种教育太可怕了。我们总说"把童年还给孩子",可看到  相似文献   

17.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走出抠细的泥潭、牵制的尴尬、单篇的局限,以复合思维研制教学内容,以自主理念转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在重组视角中调整教材的编排,以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近年来在青少年教育方面一个十分时髦的提法。"起跑线竞争"引发的"择校热"高温不退、学生压力与日俱增等问题积重难返。11日,国务院参事室在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关键在"学",重心在"习",把主要气力用在"习"上,才是"学习".学习理论的构建,主要元素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精华部分,也包括西方的人本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等重要学习理论.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大胆借鉴世界上的先进思想,处理好德与才,通与专,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关系,还要正确理解自主创新和终身学习的含义,以确立行之有效的学习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倡导"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对其心理的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枯燥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