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是教师上好课的两大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除了课前尽可能精心设计外,还必须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捕捉到其动态生成,并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不断优化整合,使之为课堂教学增彩,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
肖剑 《时代教育》2010,(6):188-188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前对教学的预设是否会影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成性教学的质量呢?教师如何实现主导课堂教学呢?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并不矛盾,预设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精彩的生成也一定源于精心的预设.  相似文献   

3.
<正>"预设"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案环节和程序,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生成"则是在程序实施过程中引发出来的有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预设的任务要完成,生成的问题要解决,因此,形成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预设过度导致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能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也就是要精心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课堂教学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预设的教案,有时反而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今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就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前预设得好、课中学习问题生成、处理得好,就能使"简约、灵动、质朴"的数学课堂呈现于我们眼前。教师对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层次、有多种预案;课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要能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应变能力对生成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要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生成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要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有意识的学习境地。  相似文献   

6.
"课前生成"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自行解读文本、提出疑问并形成文字以备课堂研究探讨。所谓"有效利用"是指教师根据这些课前生成的教学资源准确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预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前生成"资源有效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预设生成的教学,忽略了非预设生成的教学。所谓非预设生成是指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等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课前预设相左,或者是在教师的预想之外。对于前者,因为是通过预设而形成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正常有教师上课的时候被学生突如其来的回答弄得不知所措,何故?预设不够充分。预设表现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规划、设计、假设和安排;预设表现在课堂上,师生按照课前的设计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预设表现在结果上,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成了原先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解读,要活用教材,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力求让课堂教学达到"挈领而顿,百皱皆  相似文献   

9.
<正>一节好课,必定少不了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但如果只有预设没有生成,课程就会变得很单薄,缺少丰富和充实之感。那么,教师该如何通过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来丰富课堂教学呢?接下来,笔者以"认识角"一课为例,浅谈小学数学课的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张自珍 《甘肃教育》2014,(16):86-86
正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师生和生生之间在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精心的"预设",应该为"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两者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相辅相成,只有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平衡,才能较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张蕾  陈晓 《地理教育》2012,(Z2):12-13
一、课前充分预设,促进生成1.预设学生实情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知识储备以及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思考其对策并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相似文献   

13.
正"预设"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预设"指的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教学进程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与相关应变策略。预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生成的源头,也是生成的土壤。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是一潭死水,不仅"形散",而且"神散",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4.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课前的预设,又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和生成,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也就是对教学进行预设。教师准确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意外:教师抛出一个数学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谁知有个别或部分学生竟然一下子说出了结论,打乱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按预设进行.面对这样的意外生成,教师该如何应对?有两位教师同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导入部分,面对相同的生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8.
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都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却又具备内在的关联。课前预设,是必要的准备阶段,是对课堂教学的"运筹帷幄",是教师的主动行为。课堂生成,是必然的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水到渠成",是师生的共同作为。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智慧生成的主要阵地,生成性的课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创造生成机遇,适时、巧妙地将课前预设转化为生成性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对立统一于课堂教学中,两者如同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弹性预设能促进有效生成。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学情分析、解读教材进行弹性预设,抓住弹性预设"可变"的特点进行预设、展开教学。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资源,根据预设给予回应,让预设促进精彩的生成,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