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闪光的园丁     
名师档案:陈升阳,男,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县优质课教师,县一星级教师,现任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白洋小学教导主任。撰写的多篇文章在省、市、县获奖,在《中国教师报》《小学教育科研论坛》《小学青年教师》等报刊发表。2010年开始带领学校社团"小白杨"文学社,已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余篇,出版《白洋潮》两期,均作为"六一"节礼物送给全校师生。  相似文献   

2.
《音乐世界》2010,(13):14-14
潮是一个永远在变却永远在炒的东西,明星和潮永远不分家.在他们的身上.你能看到各种当红的潮元素,看着看着.门道就看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4.
张光伟 《四川教育》2002,(11):35-3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看过海潮,那么,你们看过江潮吗?现在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观看江潮:钱塘江大潮。[演示CAI课件:钱塘江大潮的动态情境]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介绍钱塘江、钱塘江潮,重点说明钱塘江潮的地点、产生时间,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简要描绘大潮的特点。二、带情自学,自觉感知。1.自读全文,找出课文写了观潮的哪三个阶段。2.抓观察大潮的时间(8月15)、地点(海塘大堤)、顺序(由远及近),找描绘大潮声和形的句子。3.借助字、词典,理解:奇观,横卧,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  相似文献   

5.
忻肖帆 《新读写》2008,(5):37-37
一 一把斧头,半亩田园,二十八美元造出的小木屋。 渔猎,耕作,沉思,书写。偶尔兴起了,坐在湖畔看日出月落,云起潮升,一看便是一整天。  相似文献   

6.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展示了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执教的《白杨礼赞》。观摩后,我很激动。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是课堂教学的艺术精品。简化、优化、美化,是这一节“艺术精品”课的设计风格。它首先体现在板块式的教学思路上。请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图:导入、练读、悟读、品读、小结,是这节课的五个教学板块。从教学结构上看,它们线条简明、清晰、有序。从教学内容上看,三个品读板块,分别对文章中最有特色、最能揭示主旨的部分进行了精当的赏析,是对教学信息的高水平优化。从教学流程上看,由整体到局部…  相似文献   

8.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诗:“满川风雨看潮生。”总觉得诗的意境中别有一番韵味。于是,便有那么一天,在接连下了好几场雨后的周末,和好友相约着,去沙滩外看江,看潮。  相似文献   

9.
清晨,上了校车,我只觉得车厢里又潮又热,书不能看了,风景更不能欣赏了,真是没劲透了.   ……  相似文献   

10.
清晨,上了校车,我只觉得车厢里又潮又热,书不能看了,风景更不能欣赏了,真是没劲透了.   ……  相似文献   

11.
一、激趣引题,揭题入境师:请大家看一个画面(课件播放人山人海的景象)。画面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同学们猜一猜:人们想看什么?生1:人们可能来看球赛。生2:人们可能来看龙舟比赛。师:老师告诉同学们,人们是来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观看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板题:观潮)看了课题,同学们的小脑瓜里一定产生了不少小“问号”吧?谁先提出来?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大潮?生2:我想看看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师:看来同学们都想看看钱塘江大潮,老师就带领大家到钱塘江大堤前先一睹为快。犤评:开头通过欣赏画面,让学生猜一猜,问一问,能激发…  相似文献   

12.
哪个行业收入高了,谁的“薪”情近期最好,哪那些企业引领“薪”潮,谁对钱包最不满意?请看新鲜出炉的——  相似文献   

13.
读书依然是当代人汲取知识的必要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读书方恨知识浅” 在二十世纪末叶,我俩合的《到书海看潮》(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的前言中,曾经引用过当时流行的一个顺口溜: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反思毫无疑问,教育要对再就业工程做出应做的贡献。目前,许多成人教育机构正在实施再就业的培训工作。但是,如何从深层次去思考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与这次下岗潮的关系以及今后的改革方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当前下岗潮的起因,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经济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15.
红灯伍子胥     
去浙江看了趟钱塘潮,不由担起历史里有一个人死得忠正、刚烈.出于敬爱,在民间传说中,他殁后之魂也就和"钱塘潮"搭界.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2008,(1):F0003-F0003
帽子,春天防风、夏天遮阳、秋天挡凉、冬天御寒,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你更IN更潮流,时尚潮人们一定不要错过可以改变风格的各种帽子,让自己来一个魔法大变身,看我七十二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家乡潮     
家乡的海宁潮是出了名的,而我却爱叫它“家乡潮”,亲切的感觉涌起,一如钱江之水。我是个地道的海宁人,但若要寻起记忆里潮来的模样,隐隐约约也只在十多年前了:六岁看潮,人头攒动,声音很响,直升机在空中和大  相似文献   

18.
前天,我发现自己心爱的电动赛车不转了,我想可能是没有电池了吧。于是我把电池盒打开想更换两节电池。当我把电池拿出来以后,就感觉到我的手湿漉漉的,再看看那两节电池,表面上竟然有许多细小的水珠,我又看了一眼电池盒,里面也潮了,还有几滴大的水滴,这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电池上的小水珠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一、乐学点“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奇特景象。二、施教步骤1.创情境,激发兴趣教师用导语激趣:同学们,你们可看过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现”的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现潮日,让我们随着观潮的人流,登上海塘大堤。你们看,这就是钱塘江!(在充满激情的述说中播放录像教材《观潮》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体验“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壮观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听潮》中“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象朦胧欲睡似的”,句中的“朦胧”一词系“矇眬”的误用。“朦胧”本义为“月光不明”,引申为“不清楚、模糊”意,而文中却用来写波浪欲睡之状不妥,如要表现欲睡之时,两眼半开半看东西模糊的情态,则应用“矇眬”。查《听潮的故事》的原文,则是这样的:“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看岩石,睡眠了似的。”(见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鲁彦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