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2.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3.
一则新闻,要把事实说清楚,新闻学上一直有五个要素(也说六要素)帮你把握着.这五个要素又称五个W,即什么事(What,何事)?谁(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播学认为,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新闻传播是伴随着传播学的引入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童兵教授说,“新闻传播学是引入大众传播学成果和研究方法之后的新闻学。新闻传播学是把新闻传播看作人类传播的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把子系统同母系统一起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察,从中探究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共同规律以及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6.
韩瑞霞 《新闻传播》2009,(9):124-125,128
传统传播研究方式多基于以拉斯维尔5W模式为代表的传播线性过程模式.而互联网对“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一线性脉络却产生了革命性冲击.这一,中击的实质是传统主客二分,人——机器——自然关系界限的内爆.因此.传播研究应该突破线性结构的瓶颈.并提升到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真实性是从业者的道德底线,而当下的网络以其迅速、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随之,假新闻也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传播速度和无国界性广泛传播,不仅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什么是假新闻?谁传播了假新闻?为何假新闻在网络时代泛滥?其深层复杂的社会文化动力与文化心理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新闻学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锐 《新闻世界》2013,(1):39-40
西方传播学鼻祖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被认为是概括了传播学的全过程。我们从这五个“W”来分析传媒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受众需求及其对制定媒介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交流、媒介概念的出现也同时造就了“受众”。受众的认知心理程序一直影响着传播的策略及效果。今天的受众是谁?受众是怎样接受信息的?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位置在哪里?媒介的革命给受众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要素已经由五要素发展到六要素,再发展到现在的七要素。传统新闻学只讲五要素、五要素又称五个W,即指新闻报道必须有五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实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说一则新闻报道,必须交待清楚人物(何人──Who)、时间(何时──When)、地点(何地──Where)、事件(何事──What)和原因(何故──Why)五个方面的问题。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较早输人的是1913年由广学会出版的《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界对此说也予重视。党的地下报纸《上海报》,在1929年曾以“…  相似文献   

11.
喻国明 《新闻窗》2005,(2):24-25
新闻是什么?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记得在20年前,为解决编撰《中国大百科(新闻学卷)》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当时国内新闻学界的名家几乎悉数云集于黄山。但是,整整一周下来,连新闻学最基础性的概念——“什么是新闻”也没有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无奈之下会议只好做出一个“决定”:在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新闻”定义没有出来之前,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与文摘     
《视听界》1989,(6)
观点要素在新闻构成中地位康兆强在《新疆新闻界》第一期上撰文认为,目前讲的新闻构成“五要素”、“六要素”,都是关于新闻构成有关事实方面的要素,而对另一大要素——观点要素很少提及和探讨。他提出,在新闻构成中,事实和观点是谁也离不开谁的“连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播媒介的新闻,有它自身的构成要素。过去有“五要素”(人、时、地、事件、原因)之说,流行了几十年;如今又有“六要秦”(前述五要素再加一个“如何”)之议,亦有道理。仔细想来,两者说的都是关于新闻构成中有关事实方面的要素,而对于构成新闻的另一重要方面——观点要素,则很少提及,尚未进行必要的探讨。新闻学最早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新闻是客观事实构成的”这一理论的成立。它经过几十年的检验,至今仍被中外新闻界所推崇。但是,当人们在深入探索新闻事实是怎样进入传播渠道的全过程时,就会发现这个理论的不全面性。因为,任何新  相似文献   

17.
博览     
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庄凯勋在《模糊数学与新闻报道》一文中提出:数学与新闻学能否合流而产生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呢? 模糊概念的运用,是新闻报道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传统新闻学要求导语中交待清楚五个W,但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五个W往往被模糊概念所代替,如“最近、近日、近来、近年来”等等,而报道本身也没有因此而丧失新闻价值。有趣的是,传统新闻学对模糊概念在表达人物或交待消息来源方面的应用,如“有关方面人士、权威人士”等,几乎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同它对时间的刻意苛求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妤 《青年记者》2006,(11):64-64
现在,新闻媒体和新闻人最缺乏什么?耐心!不知何时起,大家普遍都缺了“耐心”,都不“安心”了,都不耐烦起来。这种状态,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也体现在媒体经营中。具体表现,大家静心想想会想到很多,看看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也会有很多启发。或许,谁也不想这么过,太累,时不时还遭人骂。导致如此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现实”、“环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这“江湖”,自古以来,就有正邪道魔之分,就有不信邪、不怕邪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就有秉持真性情、不与流俗为伍的“高人”。“英雄”、“高人”,揭去武侠小说给他们罩上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绝招”就仨字——“主心骨”。  相似文献   

20.
"公共新闻":一种公共领域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 《新闻知识》2006,(1):22-24
“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又被称为“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是发轫于美国,激发了美国新闻传媒为此做出一系列探索性新闻实践,在澳大利亚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的一种新理论形态。本文对公共新闻学与传统新闻学的新闻理念作一比较,文章认为美国新闻界对“公共新闻”的关注、争议和实践探索,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播状况对传媒角色——“公共领域”阐释和思考的结果。并试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