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什么都能录     
最好的数码录像机能诱惑你彻底放弃户外活动吗? 如果你每天看电视5小时的话,需要20个星期才能看完这台机器400GB硬盘上储存的全部节目。想象一下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些什么?骑上山地自行车外出郊游,去健身中心学跳探戈,写一部小说,还是去周游世界?再想象一下这400GB能存下多少你喜爱的电视节目——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呢?还是你自己来拿主意吧。  相似文献   

2.
<正>你可能在影视剧里见过这样的超自然画面:逝者亡灵现身,身体半透明。大家当然知道电影里的这些画面都是骗人的,因为那个饰演亡灵的演员很快就在下一部电影里活蹦乱跳,生龙活虎。但是如果你在多年前的旧照片上隐约看到一个怪异的透明人影,是不是也会内心悚然,浮想联翩呢?网上总会时不时的传出某某某拍到"鬼照片"的消息,博人眼球,然而,这些"鬼"究竟是灵异现象呢,还是有人在蓄意"搞鬼"?  相似文献   

3.
王晓龙 《知识窗》2007,(11):50-51
由于环境改变,气候变暖或者战争而渐渐消失的地方其实很多,只是因为它是渐进式的。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留意到。就像濒临绝种的动物一样。世界上有一些很美丽的地方也快要濒临绝“景”了。所以,如果这些地方在你的旅游名单里,那么就赶陕去吧!  相似文献   

4.
热,好热呀!打开窗户还是这么热,实在忍受不了了。停电了,空调怎么工作啊?咦?嘿嘿……找到了一个小火炉。哦,那你帮我找找看吧。有吗?那么,我帮你找找房间里有没有其他可以制冷的设备。不好好看《冰河世纪II》,嚷什么热啊?你房间里不是有空调吗?不对,用火炉制冷气?这个原理我好像在哪儿看过。用火炉?降温?妈呀,热死我了!赶快熄火吧!受不了啦!瞧,变凉快了吧!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如果遇到来风,满身臭汗不断蒸发,就会感到一阵阵凉意呢。汗蒸发时感觉到凉,也是一样的道理!夏天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爽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水蒸发时吸收了地上和空…  相似文献   

5.
你想了解6000年前最早的人类明写实吗?你就去看那些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写的泥板书吧。你想见识恢宏的中华明在3000多年前的源头吗?你就去揣摩形象生动的甲骨和钟鼎记录的历史吧。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比这些更早时期的人类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或考古学家都会无能为力了,因为那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字,甚至连语言都不会比今天的猫叫或犬吠更高级。但是作为传递生命火种的基因,从出现以来也就同时承担起了撰写整个生命活动历史的任务。字不能记载的,基因却做了全景式的记录。  相似文献   

6.
水壶里水沸腾了,一团团的蒸汽从壶盖喷出来。用手去摸一摸,壶壁非常燙,你以为壶底一定比壶壁要热得多吧?但是如果你把水壶从炉上取下,立即用手去摸摸壶底,却会发現它反而沒有壶壁烫,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輻射这三种形式由高溫传到低温区,金属的壶底是热的良导体,水是不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14,(6):2-3
<正>嗨,你最喜欢什么虫的洞?什么?你对什么虫的洞都不感兴趣?我见过蚂蚁洞,还在苹果、桃子上见过虫洞,蔬菜叶子上见过被虫咬过的洞,家晨的地板上,不知道怎么也出现了一个洞洞,洞口是一圈木头屑,离洞洞不远处是一只僵硬了的白色的虫子……哦,好吧,你也许对这些虫虫的洞都不感兴趣。不过,你一定会对宇宙空间的这个"虫洞"感兴趣的。"虫洞"的作用先来说说宇宙空间的"虫洞"有什么用吧。通俗来说,虫洞是一个想象中的可以通过穿过很短的距离,从而跨越长距离的超空间隧道。如右图所示,即  相似文献   

8.
正当你看着新闻里无辜的物种一个个灭绝时,当你戴着口罩生活在中国的雾霾下时,你可能会想:"要是人类没有存在过,地球会不会比现在更好?"现在,我们就开始探索之旅,如果,我们所有的人,过去的、现在的,都没有出现过,将来,我们也不会出现,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时间倒流12.5万年想象一下,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放着一个旧式的录像机,播放着一盘磁带。这张磁带存储着地球12.5万年的历史。伴随着每一秒钟的流逝,磁带正在  相似文献   

9.
《星球大战》,没看过但是你肯定听过,如果连听都没有听过,那你是哪个星球上的“原住民”呢?1977年首部《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还没出生呢。星球大战打了这么多年,每“打”一次都能引起全世界观众的极大兴奋。《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已经在国内上映了。如果前面错过了,那么在这个快乐的暑假,就抓住机会吧。  相似文献   

10.
张守忠 《科学中国》2006,(12):42-45
从高空俯瞰大地,森林似乎是这个嘈杂星球的最僻静之处。然而,这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森林并不安静,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密林深处到处弥漫着动物的各种通讯信号,尤其是一种由昆虫发射的,通过枝干和树叶传播的振动信号显得尤其怪异。事实上,有很多动物能发送通过植物传播的通讯信号,其数量之多可能超过了所有其他动物发送的信息信号。如果你能偷听它们之间的这些悄悄语,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虫子原来竞有如此丰富的信息词汇。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12,(11):38-39
你走遍自己国家的每个角落了吗?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但是如果你生活在这些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里,也许一天或一个早上,就可以走遍全国了。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发明》2008,(2):34-34
以后住的房子一定越来越大.而且格局一定也会越来越复杂.谁还愿意自己打扫房间呢.尤其是犄角旮旯。不要紧.这一切就交给iRobot Looj清洁机器人来完成就行了。Looj是一个造型怪异的小家伙.它看起来就如同某种工程车玩具.但实际上它最擅长的就是帮助你清理庭院里排水道中的废积物。它配有无线遥控器.你可以方便地指挥Looj深入房间里的犄角旮旯,去清扫你根本就不愿意去清理的卫生死角。  相似文献   

13.
三原色是红黄蓝;彩虹是七色的;太空中没有重力;人睡觉时消耗的能量最少……这些想当然的观点被不少人奉为真理,但实际上却是未经证实的科学误区。想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吗?让我们走出误区,去看一看世界的真相吧!三原色是红、黄、蓝?随便找一个小学生来问问,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他们十之八九都会胸有成竹地告诉你:红、黄、蓝!是的,我们从小便被美术老师教导:红黄蓝是三原色;自然界里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由红黄蓝组合而成;红色加黄色变为橙色、黄色加蓝色变为绿色、蓝色加红色变为紫色……但是,所有学过计算机的人又都知道,计算机里的三原色指的…  相似文献   

14.
科幻变现实 科幻电影里的隐形人来无影、去无踪,飘忽不定、捉摸不透。如果你仅仅觉得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电影或者电视里面的话,那么你就错了。经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今天科学家终于将人们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隐形衣制造出来了。一个人只要穿上这件隐形衣就可以从你的视线中消失,神奇吧!  相似文献   

15.
数学钟表     
在钟表中融入数学的元素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但这款数学表却会令你匪夷所思。各种各样关于圆周、象限的数学知识都体现在了这个钟表上。家里有中学生的家长不妨给孩子买一个放在房间里,每天都用这样的钟表看时间.数学应该会学得不错吧。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绝大部分的日常琐事都会很快消失在你的脑海中,被轻易地忘却了。但是,你真的把它们都忘记了吗?有些科学家认为,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把某些信息忘却的时候,它们可能仍储存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里,只是你找不到而已。人类的记忆主要靠联想来运作。比如说,当你找不到自己的钥匙的时候,就会回忆起曾经在起居室里拿着它们,随后又想起电视上正在播放肥皂广告,于是你想起来该买肥皂了,当准备出门的时候,随手把钥匙放在了电视柜上。这说明你的大脑知道答案,但是你必须沿着一条恰当的联想思路去寻找答案。为了揭示记忆的复杂过程,科…  相似文献   

17.
滕继濮 《今日科苑》2011,(24):48-50
在超市里你是否会注意到,大到冰箱、小到榨菜的包装上都有个黑白相间的条码?在地铁的广告上,你是否用手机拍下过某个二维码?商品条码、二维码……这些都是神马?日前,为配合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11年"质量月"活动,中国物品编码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请你一定要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 亲自去,要亲眼看看他,好好看看他. 因为舞台上的生命可能持续很久,也可能转瞬即逝.你不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种. 你无法预测那发光发热的时间究竟还有多少,你猜不到下一秒他会消失到哪里去. 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无法把握, 他是你感知世界里无可取代的全部,但他也是你未知世界里永无交集的一点.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吃过用巧克力豆制成的各种制品,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巧克力制品除了味道浓郁香甜之外?巧克力豆还可以给数学家们带来灵感!最近,美国学者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一罐M&M巧克力豆可以表现出非凡的数学特性来。数学家们早就知道,如果将大量的圆弹球放入一个罐子里,然后轻轻摇动罐子直到不能再装下更多弹球为止,这些弹球最多可以占据罐子容量的64%。但如果这个罐子里堆积的是其它形状的物体将会怎么样呢?就这一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展开了研究,他们首先用椭圆形的M&M巧克力豆进行了这个实验,他们发现随机堆积…  相似文献   

20.
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的丛林中,你会碰到许多稀奇古怪的动物和植物。如果你晚上到丛林里去玩,那可得小心了。丛林中的猛兽随时可能夺去你的性命。就在你忐忑不安的时候,丛林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怪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