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广闻博见     
鹦鹉智商可比幼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鹦鹉只会盲目模仿,但这种固定认识遭到美国科学家的质疑。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表明,鹦鹉不仅会做加法,识别形状、颜色,还能辨认出100种不同物体。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科学家表示,鹦鹉的大脑差不多与核桃仁一般大小,它们的智力水平与人类幼童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人去花鸟商店买鹦鹉,他看到店里的鹦鹉按会说"人话"的多少分为3种价格:会说三句话的卖200元,会说两句话的卖400元,会说一句话的卖800元.这让他非常不解,会说的话越多价格应该越高才对呀?  相似文献   

3.
正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用铝箔做的"小和尚"居然自己会撞钟。真是够稀奇的。你想见识一下吗?实验工具一张铝箔、一块羊毛布、一张旧碟片、一个干的玻璃杯、一个小铃铛、一根铁丝、一截细线、一支强力胶实验过程1.用铝箔做一个"小和尚",使"小和尚"的一只手臂向前伸。再做一个铝箔锤子,用细线将其吊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鸮鹦鹉很委屈,它已经连续好几天向鹦鹉家族管委会写抗议信了。这是怎么回事?事情的起因是鸮鹦鹉在家族聚会上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任谁听了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也会生气,更何况是从不受气的鸮(xiāo)鹦鹉。对此,鹦鹉家族管委会决定进行—次调查,为鸮鹦鹉正名。在调查中,鹦鹉家族管委会发现,鸮鹦鹉确实拥有太多与普通鹦鹉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说到鹦鹉,你也许会认为它们都是既聪明伶俐又漂亮可爱的小鸟,其实小然,鹦鹉有很多种,有些就不那么乖巧。比如越南的绿鹦哥,它可能会把你的手指啄伤。在马来西亚的群岛上,栖息着一种很大的白鹦,它虽不会咬伤你的手指,但会张开铁钳般的大嘴死死夹住你不入。南美洲的金刚鹦鹉更是了得,咬断两毫米粗的铁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相似文献   

6.
动物也疯狂     
飞机上,一只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猪也学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空姐大怒,将鹦鹉和猪都扔下了飞机。这时鹦鹉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相似文献   

7.
<正>它是一只鹦鹉,却有着一个追求光明的名字——葵花。原本只是野生动物园里一个普通的子民,如今名声却响彻整园,更是鹦鹉界"米帅"。生活在野生动物园里的葵花,其实早就应该安生立命,可是它心中那向往自由的火种却一直没有熄灭。每当夜幕降临,葵花就会寻机逃走。趁饲养员不  相似文献   

8.
鹦鹉学舌有心意没养过鹦鹉的人都认为鹦鹉学舌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但养过鹦鹉的人却总感觉鹦鹉说什么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它的小心眼里有考虑呢。但一直没有人去认真研究鹦鹉说话到底有没有意图。最近,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分析发现,鹦鹉学舌时,说什么还真的不是  相似文献   

9.
鹦鹉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羽毛呢?是时尚的表现吗?错!这只是它们的伪装而已。如果一只鸟只有一种颜色,那么它的外形会很清晰,很容易被它的天敌发现。但是有了这种多彩的羽毛以后就不用再为这点担心了。因为它们会被误认为是花朵和树叶。不仅如此,通过羽毛的颜色还可以显示出这只鹦鹉是否健康并且还可以吸引异性。所以鸟的羽毛有很大的作用哦!  相似文献   

10.
正新西兰有一种鹦鹉拥有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经常攻击羊群而得名。这个最新发现使啄羊鹦鹉成为已知能通过发声传染情绪的第一种非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1.
尹莉 《情报探索》2020,(4):9-15
[目的/意义]旨在研究引文分析中引入情感分析后对论文排名的影响。[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引文情感分析方法,确定引文文本中的情绪,并使用监督分类器为每个文本句分配一个分数来确定其情感倾向,利用C4.5决策树对引文的极性进行分类;提出一个考虑定量(引用次数)和定性(情感分析)因素的论文评价指数pc指数,并基于该指数对论文进行了排名。[结果/结论]C4.5决策树对引文的极性进行分类,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果;pc指数对朴素算法进行改进后获得了对被引论文的影响力新的排名,排名对于较小的语料库影响不大(只有4篇论文排名发生了变化),而对于更大的语料库,预计影响会更大。  相似文献   

12.
鹦鹉预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拥有强大的空军,不断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当时,雷达还没有出现,英国的防空火力也很落后,只要德国的飞机一出现,往往就来不及准备,德国空军每次空袭,英国都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提前报警,提前发现敌机,英军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太理想.后来,他们发现鹦鹉具有灵敏的听觉,并且判断力很强,在很远距离就能听到并分辨出飞机的马达声.于是,英军立即挑选了一批体格好、接受力强的鹦鹉进行了专门的训练,用以担负防空预警任务.经过训练的鹦鹉被放在预定地点,每当德军飞机飞近,这些鹦鹉就会很快飞回英军司令部报警,使英军有所准备.由于使用了预警鹦鹉,英军在反空袭战中取得了主动权,伤亡和损失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伶牙利齿的非洲鹦鹉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了一个盘子摆着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相似文献   

14.
鹦鹉的建议     
正有个商人养了一只鹦鹉。他非常喜欢这只鹦鹉,把它关在银制笼子里,喂它水果、坚果。因为这只鹦鹉非常聪明,会说话,商人还要提供它索要的其他东西。鹦鹉渴望自由,经常要求得到自由,但商人总是回答:"还是要别的东西吧。"有一天,鹦鹉对他说:"给我自由,我就给你三条建议,对你大有裨益。"商人爱那只鹦鹉,但他更爱钱。他想:"它的建议要是能帮我积累财富,那就值得。""好吧。"他打开了笼子。鹦鹉跳到他的手上:"永远不要为失去财富而悲伤。"商人认为这条建议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15.
身价     
农夫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和一头会干活的牛,除这两件东西外,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养鹦鹉获刑5年"一案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种意见认为此案判决过重,国内目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陈旧落后,不区分累代人工繁殖个体乃至变异品系,涉案鹦鹉繁殖能力强,不应算濒危物种,所以不应认为是犯罪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案判决适当,当事人私自繁殖交易受保护的鹦鹉种类触犯了现有法律,无知不能成为免罪的理由。关于这件案子的判决是否合适,网上口水仗已经够多了。下面只想借这个契机谈谈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鹦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和尚抬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的故事折射出人的惰性与依赖性。其实,这个故事时常发生我们的生活中。集体活动时,大家共同协作去完成一件事,你是否会不由自主想偷懒,比如参加校运会的集体拔河,你真的已经使出了全部的力气吗?可是,在一些其他的协作环境中,我们又会感到更有干劲,积极性更高,这又是为什么?想要解答这些问题,还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这是唐代名诗人自居易对鹦鹉的赞美。在古代许多人都相信鹦鹉懂人言、通人性,是耳聪心慧的机灵飞鸟。可是到了近代,由于动物学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发现鸟类学舌仅仅只是一种条件反射的仿效行为。其实鹦鹉既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有人能把梳子卖给和尚吗?也许你会觉得这根本不可能,但有个经理就这样考验他的推销员,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去向和尚推销梳子。结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另类鹦鹉     
正新西兰南岛上,有一座南阿尔卑斯山。在南阿尔卑斯山靠近海岸的地方,几只鹦鹉在荒地上嬉戏。它们有着橄榄绿色的羽毛、粗大的鸟喙,一边嬉戏,一边发出快乐的叫声。在离它们不远的林子里,我变成一棵假山毛榉,枝叶间停着一只鹦鹉,长相和它们一样。鹦鹉说:"树魔法师,你把我变成鹦鹉了?"我摇动树枝,说:"小小,这种鹦鹉叫啄羊鹦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