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2.
从编纂实质性(或学术)的层面说,由于(文选》自身的特殊性,使编者一旦选定篇目及将之分类与对所选的某些作品稍事“加工”,便告完成了。而从这一角度看,编纂《文选》的“工程”还不如写《文心雕龙》论文体部分加《辨骚》与《才略》这22篇的大。即使计誊写全书在内,《文选》编纂“工程”的大小至多与撰写《文心雕龙》相似,而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大。刘勰花四、五年的“业余”时间撰成《文心雕龙》,以彼例此,昭明太子完全能够凭一己之力编纂好《文选》。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齐梁时的《文心雕龙》“体大而思精”,有着深厚而广阔的文化背景,第一,六朝文学创伤的繁荣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反沃的土壤,第二,齐梁时代儒,道,释三教同时流行逞来的思想的活跃与解放,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大环境,第三,齐梁文坛复古与新变两种思潮的斗争为《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小环境,第四,魏晋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以及刘勰强烈的“树德建言”的欲望给《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理论批评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所谓“文心雕龙”,是指作文的用心在于精雕细刘,以企及“刻画而自然”的至境。彦和把《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文之“纲领”,包括“文之枢纽”五篇(从《原道》至《辨骚》)和“论文叙笔”二十篇;下篇是文之“毛目”,包括“剖情析采”二十四篇(从《神思》至《程器》)和“长怀《序志》”一篇。这是《文心雕龙》的原初框架。就《文心雕龙》性质而言,它是一部文章写作思想论著。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文”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这体现着南朝人对“文”的共识:以集部各体为“文”。从功用上看,《文心雕龙》与《文选》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虽或多或少因之于两书的性质不同,然其主要的显然是著者(编纂者)对“文”本身价值取向有别而来。《文选》只严“体”之界,而不像《文心雕龙》那样重视严格意义上的辨体。这主要是昭明太子与舍人文学观的不同而分别反映在《文选》与《文心雕龙》上所致。  相似文献   

6.
汉代文学家多从“宗经”的角度评价《离骚》是否优秀,并引起了很大争议.当六朝人摆脱经学的束缚后,对评价文章优劣的标准有了新的看法,《文心雕龙·辨骚》是文学自觉思潮下的产物,通过刘勰对《离骚》的评价可以看出六朝文学批评的两个新特点:忽视文学政治讽谏的作用,重视个人真实情感的抒发;不用文学作品比附儒学经典,发现文学创作规律,追求文学自身的美.这两个批评角度也可以从同时期的其他文论作品中看到,这是时代的共识,也是思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艺术个性是文艺学最重要的研究论题之一。本文从“体性”范畴的生成说起,概述了《文心雕龙》中“性”与“体”的关系和个性特征及其风格意涵。其次指出,刘勰对情志和才、气、学、习等主体因素的论证凸显了文学创造中艺术个性的地位与功用。最后强调,艺术是创造,与众不同的个性为其价值所在,从《辨骚》的“奇文郁起”、“自铸伟辞”,《通变》篇的“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等论述,可知艺术个性是文学新变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六朝诗歌新变溢出了传统儒家的诗歌观念,这给刘勰总结诗歌发展历史并确立文体规范带来了论述上的困难。为此,刘勰调整了《明诗》篇的行文顺序,即先“释名以章义”,后“原始以表末”。他通过提出诗歌发生意义上的“自然”说,弥合儒家诗歌观念与六朝时期新的诗歌观念之间的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文心雕龙》在《序志》篇中规定了文体论诸篇的行文顺序,然而《明诗》篇作为《文心雕龙》文体论诸篇之首,却在行文顺序上独与其他各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接着说梦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选刊的四篇论文,笔者首先看的是《刘勰(文心雕龙)写作缘起与古代梦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奠基之作《文心雕龙》,以其体大思精饮誉于世,而围绕着《文心雕龙》及其作者刘勰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竞至有“龙学”的说法。如此,笔者疑惑于作者还能写出些什么。及至读完全篇,一方面赞赏广勇兄“文眼”的别致,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曾指出,《文心雕龙》与《文赋》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广泛而复杂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区别,仍然值得我们予以深究。实际上,《文赋》与《文心雕龙》虽皆不遗余力追求文章之美,从而成为六朝“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明证,但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却高下有别,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其根本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也就貌同而实异。《文赋》是一首文的赞歌、美的赞歌,《文心雕龙》则是一部文的哲学、文的美学。  相似文献   

11.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重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有五分之一的篇目谈到了《楚辞》,并设专节讨论屈原。《文心雕龙》深刻论述了《楚辞》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从理论上肯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全面分析了《诗》、骚之同异,肯定了屈原"自铸伟词"、追求新变的文学史意义;《文心雕龙》还从"诡异之辞"、"触类而长"、因方借巧、"重沓舒状"等方面总结了《楚辞》的审美特质。《文心雕龙》的《楚辞》批评,直观地传达出了刘勰本人进步的文学史观,而且对六朝的文学创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常以“约”字论文。“约”是刘勰针对魏晋六朝“讹滥”文风而提出的救治良方。“约”是对各类文体写作的共同要求,又是品评作家的重要标准。辞约而旨丰,以“约”为美,这是《文心雕龙》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莉吉娅·弗拉季米洛夫娜·斯捷任斯卡娅(ЛидияВладимировнаСтеженская)是21世纪俄罗斯新起的年轻一代汉学家,她于2015年出版专著《中国文学雕琢的思想:从〈文心雕龙〉选篇看刘勰的文学观》,对刘勰文学观做了总体论述,并对《文心雕龙》主要的文学和哲学概念范畴进行了解析。书中对《文心雕龙》“枢纽论”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以及《总术》篇和《序志》篇做了全文翻译和注释。本文介绍其对《文心雕龙》产生时代、作者身世的考证,俄罗斯国内外研究概况,《文心雕龙》书名解析,以及“枢纽论”各篇篇名和内容的译释。  相似文献   

16.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 ,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读刘勰的《文心雕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历史作为有形或无形的身影,在篇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整部作品中,刘勰文学的历史发展观点显而易见,这种观点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这里就以《诠赋》、《辨骚》、《时序》、《通变》等各篇章,从文体演变与作品评论,创作的继承与革新,文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方面,浅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的历史发展观点。  相似文献   

18.
汉代的诗学,基本上是《诗经》学,而《毛诗序》就是汉代《诗》学的纲领与津梁。“温柔敦厚”的“《诗》教”与《毛诗序》融合以后,“四始”、“六义”,“美刺”、“比兴”,“风雅正变”,“吟咏情性”,“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等重要的诗学范畴,形成了汉代《诗》学的体系,并对汉以后的诗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心雕龙》与汉代《诗》学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刘勰的诗乐观与《乐记》和《汉书&;#183;礼乐志》的关系紧密。受《毛诗序》的影响,刘勰弘扬了“四始”、“六义”。在美刺比兴方面,刘勰发展了《毛诗序》及汉儒各家对比兴的解释。另外,《文心雕龙》还继承和发展了“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9.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就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开篇几旬诗人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与修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不少注本在论及“内美”时。常将其释为“内在美”、“内心美”一类,如王泗原《楚辞校释》注为“内在的美德”,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刘梁时代的刘勰能够吸取《诗》、《离骚》等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精华,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提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的文学见解,是难能可贵的,其实质是主张文学创作要做到“理想与真实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