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小新 《中国出版》2023,(16):57-60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少儿出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少儿图书出版提供了丰厚出版资源和价值内涵。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理解,不仅需要表达形式上的创新,更需要立足时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价值与魅力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图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促进我国与丝路国家相联系的文化桥梁.少儿图书因为文化壁垒较小的特质,成为出版业“走出去”新的增长点.笔者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并从加强少儿版权国际合作、增加高品质原创内容资源和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阐述了少儿出版“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少儿出版“走出去”推动了我国及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儿出版已经进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的历史新阶段,以传记图画书为代表的选题引进对深入理解国外少儿图书选题,促进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的选题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选题创新中应充分重视非虚构类题材的开发;拓展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关注选题背后的文化基因;重视对社会题材的充分挖掘,链接儿童和真实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少儿出版在市场化运作中出现了不少不好的现象,如少儿出版的"跟风现象"、"引进版一边倒现象"、"少儿出版娱乐化现象"等等.这些"无序"和"失范"的现象与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转型时期少儿出版在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体制和新读者方面还缺乏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在文化定位方面还非常模糊,可以说,当下少儿出版注重的是商业目标的实现,还缺乏自己明确的文化目标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少儿出版态势常被人以“多元化”这个词来形容,其实“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少儿出版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比如前二三年几乎所有的少儿出版社都在跟风炒作,看见“哈利·波特”来了,大家一窝蜂地去做魔幻,去引进外国的所谓魔幻、奇幻文学。很少有出版社愿意认真研究少儿图书市场和少儿的文学创作,也很少去深入地探讨少儿出版与少儿教育的内在关系。从2005年上市的少儿图书和2006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推出的少儿图书来看,少儿出版开始出现令人欣喜的新动向。一、少儿阅读新主流。2006年一个亮点就是一些少儿出版社开始从过去…  相似文献   

6.
陈远 《出版广角》2023,(8):24-28
为破解少儿出版困境,保持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少儿出版单位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做好主题出版、品牌构建、宣传推广和融合发展,在建设出版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地方少儿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不断探索少儿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策略,从四个方面发力:守正创新强“四力”,抓好少儿主题出版创新;精心布局产品线,抓好少儿出版品牌构建;阅读推广出新招,抓好少儿图书营销升级;提质增效强联动,抓好少儿出版融合发展。这些丰富的实践为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琋媛 《出版参考》2017,(11):66-69
中国少儿出版重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近年“跨界”探索江西历史文化题材出版,形成了一定产品线布局与社会影响力.它立足江西文化历史资源,时刻了解时代脉动,与主旋律共振开发选题;顺应时代潮流,凸显少儿出版特色,以“轻出版”的书态形式呈现江西历史文化;编辑出版制作讲究,名家作者阵容与强有力编辑团队深度合作,打造特色板块精品.这也给专业出版社在竞争激烈、发展多元的出版情境下如何拓展自身提供了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少儿图书出版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版权输出的亮点.未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与国际化之路,需要优质的内容和优质的品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从业者不断思考,共同探讨少儿图书出版的导向、做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少儿出版经历了一次次高潮,也迎来了一次次挑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少儿出版该如何开拓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专业少儿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在顺应市场的变迁中不断探索,秉持“精品出版、创新出版、尊重读者、引领市场”的出版理念,坚守精益求精的出版精神,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以国际视野兼容并蓄,吸收先进经验滋养原创出版,以文化传承和教育引导为使命,打造出两条支柱型产品线——“国际大奖小说”为代表的儿童文学板块与“博物馆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板块,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更探索出少儿出版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0.
权威的出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少儿图书出版占总出版的7.16%,文学童书的出版约占少儿图书出版的27%,而欧美国家少儿图书出版一般占其总出版的20%左右,但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在其少儿图书出版中所占的份额一般有近一半之多。这种数据的对比说明,我国的少儿图书的人均占有量要想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七年出版工作座谈会以来,科技图书的出版工作发展很快,面貌有较大的变化。很多专业出版社的主管部委都比较重视,加强了领导。编辑人员有所增加,出版物品种显著增多,质量也显著提高。“四人帮”设置的两个“禁区”(不能搞提高,否则就是为资产阶级老爷服务;不能公开出版外国科技书,否则就是洋奴哲学、卖国主义)被冲破了。但是,科技界的“书荒”还未过去,教科书的出版远远不能满足大专学生的需要;研究生找不到教材,科研人员缺乏参考书,看  相似文献   

12.
少儿新闻、少儿出版等“少 字头”文化产业,历来被认为是“小儿科”文化,但这些“少字头”文化产业一旦集结成跨行业、多媒体发展集团,就营造了一种行业兼容、优势互补、分层递进、结构合理的大格局、新格局。这种格局以新闻、出版两大行业为主业,将书、报、刊、音像、电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的21世纪以来,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繁荣发展,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创造了中国童书“大国崛起”的“美丽童话”,成了一支拉动中国出版上行的的“领涨力量”,被誉为中国图书市场上的一棵“常青树”.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黄金时代”能持续多久?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美丽童话”能持续多久?中国少儿图书出版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一直是出版界及社会相关部门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少儿出版看不见的硝烟已经散去,这一年,少儿出版业发生不少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旗帜性原创儿童文学引领业界风向,国产图画书佳作频现且量质俱佳,业界各类评奖和榜单令人眼花缭乱,传统文化少儿出版方兴未艾.2018年,各出版集团、出版社在少儿出版领域重新布局,砥砺奋进,稳健有序.可以预见,少儿出版的繁盛还在前方.  相似文献   

15.
一位在出版界长期从事统计工作的学者,当谈及少儿图书的出版现状时,感慨颇深地说:“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想知道有多少家出版少儿图书并非易事,但要了解有多少家没出少儿图书却比较简单。”这位学者虽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却为目前的少儿图书出版状况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少儿图书有着广阔的读者市场,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子女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趋激烈的少儿报刊市场竞争,不少少儿报刊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其举措之一便是力塑自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翻看近期出版的许多少儿报刊,可以发现许多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代言人”频频露脸。中国少儿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中国少年报》上的“小灵通”、“动脑筋爷爷”几乎是长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7.
少儿主题出版不仅承担着向少儿弘扬社会主旋律、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树立少儿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少儿主题出版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教育学理论入手,聚焦儿童本位理念,探讨如何以兴趣中心设计少儿主题出版、以经验中心丰富少儿主题出版、以活动中心提升少儿主题出版,以为少儿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叶丹 《传媒》2015,(13):47-49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少儿出版工作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少儿出版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少儿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0~18岁的未成年人近3亿,我国的少儿出版拥有世界上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巨大读者群,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儿童人数在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正常增幅的情况下,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少儿科普出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少儿科普出版应提升设计理念、少儿科普出版应改进表现形式、少儿科普出版应丰富主打内容,以及少儿科普出版应创设交流平台四个角度,详细阐述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探寻了少儿科普出版思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我国少儿读物出版无论是在内容创作和市场规模上,还是在队伍建设和扩大国际影响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根本经验就在于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为少儿出版营造良好的环境.“十二五”期间,需要继续以正确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好“九个始终坚持”,努力实现向少儿出版强国的转变,这是时代、民族、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