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2.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轮流守护。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胳膊搂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用力过猛,差点儿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地说:“你用这么大劲儿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  相似文献   

3.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抱母亲》是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从标题来看,"抱"是一个很温暖的动作。"第一次"说明了"我"从来没有抱过母亲,这是第一次爱的表达。母亲把我们抱大,我们却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这第一次的"抱"凝聚着"我"的歉意、愧疚以及感恩之心。课文先写母亲身体的"轻",再转到母亲用弱小的身体  相似文献   

5.
抱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声笑了,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说:“这位阿姨真…  相似文献   

6.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儿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护士扑哧一声笑了,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  相似文献   

7.
魏琼 《新课程研究》2007,(12):38-39
苏教版第8册《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但这两次抱的意义和作用完全不一样。第一次是因为护士要"换床单","我"抱起母亲,察觉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第二次抱是"报母恩",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显然,同样都是抱,母亲的反应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一个字——爱。没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中的情节来认识母爱。  相似文献   

9.
(初读感悟“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感受:使劲难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让“我”抱她之后心里难过、愧疚不已呢?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诗经》以闻风居首,而国风多是兴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也,这个“兴”字的意思西洋文学里可是从来没有的。而至今中国民间随处有童谣与小调。外过亦有儿歌与流行歌,可是中国民间的完全两样、我小时总是夜饭后母亲洗过碗盏.才偶尔抱我一抱,抱到檐头看月亮,母亲叫我拜拜,学念:“月亮婆婆的的拜,拜到明年有世界。”  相似文献   

11.
女儿6岁,我做母亲6年。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们各自据“理”力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时候渐渐多了起来。当然,我举重落轻地拍她一下小屁股,或者她亮开好嗓子哭喊几声,都可以使对方作出让步。然而,我认为拍屁股是下策,所以不轻易使用,女儿却知道了眼泪是她的原子弹,可以摧毁我的一切心垒,尤其是有我的老爸在场管着我的时候。我要经常变换战术以对付她永远不变的眼泪,不过,我总是屡战屡败。这世上什么职都可以辞,唯独“母亲”之职,是怎么也辞不掉的。女儿时时要“妈妈抱抱”,她在受到“创伤”之后要“妈妈抱抱”,与妈妈久违(最多一天)之后也要“妈妈抱  相似文献   

12.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几个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相似文献   

13.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相似文献   

14.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竞很轻,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文章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小学生年龄很小,生活体验甚少,很难领悟到文中作者的情感内涵。因此,要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亲隋”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17.
谎言     
佚名 《家庭教育》2011,(1):91-91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8.
生生不已     
余生  刘天然 《学语文文丛》2004,(11):118-119
寒假回家,在路上遇到一个甜甜的小姐。她大声叫着母亲的小名,用力抚摸我的头,对母亲说:“付英姐,日子过很真快,你走的时候,天然才这么高呢!”她在空中比划着,又亲密地对我说:“然然你得吗?从前我天天把你抱在手上哩”。这话对别人来说,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寒暄,而对我却有了时空交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的,我曾经一个人走50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