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既有利于写作交流,更有利于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社会经验及教学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百遍”“万卷”的积累,怎么会有高超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习作时缺乏精彩的词汇,阅读分析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状况,正是缺乏语言积累的真实写照。如何让学生会读善写是多年教学中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新课程的学习,使我茅塞顿开。积累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下面针对如何重视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难,很多语文教师一定深有同感。大家都在思索、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习作教学的秘诀,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主要解决三点:其一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其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会表达;其三要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写。一、巧妇乐为有米之炊——重视习作素材的收集与语言的积累1.指导品读,积累语言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和书交谈和沟通,既可以审视内心,又能在读的过程中,领略每一本书语言的魅力,进行语言积累。但很多孩子的读书往往是浮光掠影,  相似文献   

3.
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康,读书使人贤达。"余秋雨先生认为,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日读古今中外优秀诗篇,体验读书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期望的结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爱上读书。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语言在于积累,读书在于坚持。小学生最难做到的是不能坚持读书,为此,我提倡让父母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从而对孩子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中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章,如何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那么,读书、积累、习作就是让学生由读到写,由直观感知到内心情感升华的过程。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积累更是为习作服务的基石,阅读、积累与习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宋朝诗人朱熹有这样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相似文献   

5.
杨善英 《海南教育》2014,(16):18-18
语文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追求一种境界:使学生会读能写。会读,指的是语言的朗读与感悟到位;能写,指的是基于语言积累及表达方法体验基础上能得心应手地行文。如何逐步达到使学生"会读能写"的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方式。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智慧地生成读写结合的教学载体,生成语言读悟、内化、运用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练笔,在练笔中内化,实现读与写在共振中互补。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杲春秋 《成才之路》2014,(29):41-41
习作教学让教师裹足不前,学生笔下亦是千篇一律。为了让教学之路越走越顺畅,教师应注重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深入生活的好习惯。另外应做到激励与欣赏并存,让习作之路真正"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时读从网上下载的优美文章,有时读学生的精彩习作,有时读<家庭教育周刊>中的好文章.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求学生手中有作文书,有时间就可以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真正地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注重知识积累忽视整体感悟,注重课本教学忽视课外读书,注重精读讲解忽视泛读积累,最终淡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负担和痛苦,学生"以读为苦,觉得读书很累"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读、不会读、不想读的现象困扰着阅读教学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的阅读量有所提高,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也明显增多,但教学效率始终不尽如人意,课堂中学生真正用来读书的时间不足,用来感悟、思考的时间更不多,少数尖子生唱主角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为了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和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结合起来,我在教学中把读、悟和练笔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促进学生进一步深读文本、内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一、抓住“迁移点”教学时抓住文章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通过迁移练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教学《雨点》一文:…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不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  相似文献   

12.
我们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努力让学生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小练笔,孩子们习作的奠基石。它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它时时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语言的积累,它让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有生命的律动。  相似文献   

13.
<正>习作能力,是作者对自己积累的知识与文化素材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素材积累与语言重组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两个要素。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与发展学生的语言重组能力?一、引导课外阅读,积累习作素材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这段文字包含了三重涵义,一是多读书,二是多积累,三是多写作,这里仅谈谈多读书与多积累,后面三个分论点都是论述多写作。多读书,首先是指导并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程所推荐的名著导读16种与古诗文50篇,其次是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4.
落实新课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实践以读书促感悟,让学生在轻读、朗读、默读、品读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内涵;注重学生情感、生活、语言的积累并应用于平时的口述、习作中,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其中储藏的丰富的文本习作资源为语文教师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而信息技术能发挥其特有优势,创造出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训练点,降低作文教学坡度,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激发情感共鸣,拓展想象空间,以读悟写,以读带写,学会文中表达方法,积累运用优美语言,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情感体验基础之上,说真话,吐真情,个性表达,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陆伟伟 《考试周刊》2009,(3):106-106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之上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习作之田定将会得到"读"的滋养,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阅读和习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具体生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习作,分享成功,增强自信心,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如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作文水平,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执教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积累、实践、创新"这三个方面。一、积累是基础,必须强调多读、多记、多看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运用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间,阅读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一个重要因素。吕叔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写作教学是让学生系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训练方式,他也是语文工具性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能够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从"写作难,无语言"的境况当中解脱出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读写背记,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底蕴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要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可由于小学生年龄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