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部分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积极性很高,由于教学大纲、学校不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定制具有地域性特色教学大纲、加强校领导学习和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对策,以促进校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把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贵州中小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地域认同因素的优势。本文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贵州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析,旨在为贵州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国放 《考试周刊》2010,(47):125-126
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体育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制约而显得相对薄弱,又受旧有体育教育模式的束缚而忽视了对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面对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机遇,面对学校体育自身的发展需要,面对广大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将发掘、整理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校体育多样化.打造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特色,而且对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包含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制度、课程编制、教学过程、实施评价五个方面对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系统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黔南地区为例,对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实施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对民族个体有着重要的教化与培育功能。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部构成与关系,以及它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得出人才是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瓶颈,而这一问题要靠校园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先发展来解决。  相似文献   

6.
伴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地区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目前,学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武术基础理论与项目实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解读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研究队伍的形成与传承、研究成果的累积与突破、研究视野的形成与拓展等方面。本研究在回顾、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完善学科自身发展,其要义在于体现特色,为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其次,满足社会需要导向,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只有通过服务社会,才能立稳学科地位、体现学科价值;再次,加强学校体育传承,课程、教学、师资是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弥补师资不足又是当务之急;最后,扩大国际文化交流,主动顺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积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平台和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和体育教学中具有传承体育文化的作用。文章从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二者相结合的优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可以通过丰富校园文化、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民族项目体育教师等途径促进二者融合的途径。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合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毛勇 《孩子天地》2017,(6):226-227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提高民族地区人的素质,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学校的重视。但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师资、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民族传统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新疆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入手,调查和分析这些项目在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现状,提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适合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易在新疆各个地区推广,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对多媒体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与全国横向对比呈严重滞后状态,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率极低,体育师资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改善和提高。针对调查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为深化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纳入学校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对中国5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凝练,是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的基础,是一个新的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学纳入体育学科中,不仅在于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推广,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交流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民族、民俗文化工作者应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加强其法制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校内,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竞技体育并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广西农村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以贵港市桥圩高级中学为教学试点,对广西农村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教学实验.事后调查分析表明,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优先选择健身价值较高的民族体育项目、选择趣味性浓且易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发民族体育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性作用等问题.为加快广西农村中学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进程,提出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民族体育场地器材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当增加开发经费投入与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体系建设等举措.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管理的缺位、体育的"小三门"地位、体育教师被歧视、体育教师的自暴自弃和"达标与考试"导向错位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学校和地方政府要给力于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程地位,改善体育教师形象;转变体育教师观念,改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等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三教”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传承+发展”的改革思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课在“三教”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于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职体育课“三教”改革方案,包括组建基于“双师、双能、双馨”的中职体育课“三双型”教师队伍,建构基于“分类、分项、分层、分段”的中职体育课教材改革“四分模式”,形成基于“课内课外”的中职体育课“双课多元混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小学民族教师的心理不健康状况及其主要表现,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分析教师不健康心理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保持中小学民族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新疆乌昌一体化先期合并的米东新区具有代表性的7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多数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实施新课标、大课间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城区学校场地器材经费、师资培训比合并前有较大发展,但是在体育竞赛、体育教师科学研究与培训方面还较为滞后。建议:迅速加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投入,重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促使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结合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河池学院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以及在校园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弘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恳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5):103-10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陈旧,学校对继续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研究分析认为只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课程、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的继续教育,逐步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确保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才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调查法、走访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广西11个少数民族所存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论述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化、城市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受到影响,发生了变迁甚至消亡的原因,并提出以政府为核心改良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改变发展思路、以及宣传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