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一册第 69页 :“15 17年 ,马丁·路德起来反对免罪符 ,引发了宗教改革。”“出售免罪符”插图的左边的小字 :“15 17年 ,教皇借口筹款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又派人到德意志兜售免罪符。当这些人来到德意志维滕堡时 ,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 ,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戳穿免罪符的欺骗性。这一举动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可是 ,谁也不知道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 ,因为具体的内容 ,课本根本没有提及。马丁·路德对宗教“改革”了什么?$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2.
试论马丁·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最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成为欧洲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恩格斯认为德意志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三次大的决战中的第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以市民阶级为领导的,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力,在宗教外壳下所进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运动。由于马丁·路德代表的是市民阶级和刚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以在宗教改革的斗争过程中,随着运  相似文献   

3.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4.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1483——1546)所处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封建制度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也是罗马教廷加紧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促使德意志民族与教皇的矛盾日益加深,反罗马教皇的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路德成了德意志这一历史发展时代的骄子,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宗教改革家,而且是一位热血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马丁·路德的爱国主义作点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乌利希·茨温利(1485—1531年)是瑞士杰出的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作为西欧的第一代宗教改革家,他与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齐名。但人们总是将路德与加尔文作为新教的两面旗帜,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加尔文之所以在日内瓦取得宗教改革的成功,正是茨温利所奠定的基础。可以说,他是加尔文的直接先驱。与路德相比较,他的神学思想更多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其革除教会弊端的措施更坚决彻底,并更注重社会政治方面的改革。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茨温利与路德的宗教改革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轫者,他的宗教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及强烈的为信仰而斗争的特点。他力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教会的控制,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受到德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为以后新教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表现出了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8.
1517年10月31日,马丁&#183;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批判美因兹大主教向信徒兜售赎罪券的行为,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并将矛头直指教会的腐化堕落。因此,马丁&#183;路德本人也成为宗教改革中无可置疑的导师和领路人,而且得到了时人的拥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马丁&#183;路德却成了整个宗教改革运动中最受争议的一个宗教改革人物。  相似文献   

9.
马丁·路德是基督新教的创始人,也是16世纪德国伟大的爱国者.在宗教改革过程中,他创立了"三唯"理论,把<圣经>的解释权交给了普通群众,否认教士阶层在人与上帝间的"中介"地位及种种特权,其坚定的立场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进步性.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是逐步形成的.经过终生不懈努力,他成了西方宗教界最为高产的作家,是至今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著述给了分裂的德意志以语言上的统一,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他的功绩具有世界性的广泛影响,对他的总体评价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0.
十六世纪初,西欧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经济日渐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亦由此而日益腐朽和反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德意志爆发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伟大的农民战争。恩格斯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称之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本文试就此提出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在亚特兰大。父亲致力于消除种族隔阂,这对马丁·路德·金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宾夕法尼亚克隆泽神学院上学时,他知道了圣雄甘地,了解到甘地通过“非暴力革命”的斗争将印度人民从英国统治中解放出来。同时,马丁·路德·金也受到亨利·戴卫·梭罗“非暴力革命”的鼓舞。1948年获得学士学位后,马丁·路德·金又在宾夕法尼亚州克罗泽神学院继续学习,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获得了普莱福克奖励和J·路易斯·克罗泽奖学金。马丁·路德·金在1953年完成了博士学位所需的功课,两年后完成了毕业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像他父…  相似文献   

12.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略论马丁_路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年,我在《论欧洲早期的宗教改革运动》(载《华南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一文中,曾对马丁·路德这位具有很大矛盾性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评价,引起了一些同行的兴趣.明年将是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的日子,在其故乡将会举行规模巨大的纪念活动.为迎接这一盛会,本人不揣冒昧,拟对马丁·路德其人及其历史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家,误谬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I Have A Dream     
《大学时代》2002,(2):63-64
马丁·路德·金,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倡导非暴力民权运动。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遇刺身亡,年仅39岁。现在,美国将每年1月15日定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是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 《I Have A Dream》发表于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碑前25万人的游行集会上。它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演讲之一。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民族的勤奋敬业、诚实可靠、服从纪律的民族特性是世人皆知的。这一民族特性造就了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辉煌,使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后又使德国在二战后的复苏中再创经济奇迹。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为德国暴君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国民基础。这种矛盾的、令人不解的民族特性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普及和教育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丁&#183;路德对待德国农民战争的态度,仅表明他强烈反对农民战争,而不能证明他背叛了农民战争或宗教改革.因为马丁&#183;路德从未支持或参与农民战争,也从未停止与罗马教会的斗争。马丁&#183;路德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普通民众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依靠力量。在马丁&#183;路德看来,农民即使有可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杀死所有的王公贵胄。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终将受到重创,他们必将一败涂地。马丁&#183;路德始终强烈主张德国各级封建主应该.也必须动用手中的暴力手段。以对抗罗马天主教会和镇压起义农民。  相似文献   

17.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会 ,把矛头直指罗马教皇 ,引发了德国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而使他成为市民阶级的宗教改革家。但是他反对农民运动 ,最终成为封建诸侯镇压农民战争的帮凶。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基督教分别为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两大宗教。中世纪马丁&#183;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原则--“因信称义”,主张人们不要靠教会所推行的各种繁杂的仪式,也不要为了自己能够免罪获救而去购买赎罪券,只有靠着对上帝、基督的真诚的信仰人才可以得救。在大约公历纪元,佛教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到了七世纪末,六祖惠能才推动了佛教革新运动,使佛教开始融合了中国的特色,产生了禅宗,也就是中国式的佛教。禅宗的心髓--见性成佛,反对苦力修行,要成佛,不须外求,直指本心就可。两者都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是两者在各自的宗教实现方面却有着极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信念无敌     
闫金城 《师道》2002,(12):40
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  相似文献   

20.
十六世纪初年,德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这次大决战包括三件大事,即1517年马丁·路德首先发难的宗教改革、1522年济金根和胡登领导的骑士暴动以及1525年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这次德国革命中有许多问题,如革命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程度、革命任务、马丁·路德的功过、闵采尔的恰当评价以及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性质等,国内外史学界的看法都有分歧,还在讨论。可是对骑士暴动这个德国革命中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好象大家并无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