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自信心的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的重要方面.如何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通过体育教学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完美的人格,将成为我们所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结合武术的教学,对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探讨武术教学中实施这一模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完善和发展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结合武术的教学,对拓展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武术课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自信心、群体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将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这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我们应该以"阳光体育"的理念来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体来说,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阳光体育"的背景,并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们要从教育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提升学生自信心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自信心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预定目标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根据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对影响他(她)们自信心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对策,以期大学生能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5.
宫怀宇 《天中学刊》2009,24(5):111-112
通过实验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人制篮球正逐渐风靡我国的街头和校园篮球场,逐渐成为极受人们喜爱的运动方式之一,尤其是在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中,三人制篮球已经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运动锻炼方式.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促进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其运动能力、培养其运动习惯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三人制篮球作为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采用能否促进大学生的运动习惯与能力的发展,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篮球选项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三人制篮球在高校体育选课中开展的意义从实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认为三人制篮球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有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休闲体育的一块沃土,休闲体育对于大学生生活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休闲体育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其娱乐与健身定位与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纵观以往高校体育改革,多注重技术教学改革而忽视"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改革,为此,文章提出构建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增设"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达到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观念和意识,为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跳出就体育教体育的惯性思维,从多个层面体现它的"边缘性"特点.体育教学要着眼于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增进其心理健康.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教育资源,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起到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人们对于"健康"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国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优渥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与焦虑.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其特有的性质,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喜爱.而高校体育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设置的体育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由刘伟著写的《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研究》(九州出版社,2019年7月版)一书,以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为研究背景,结合最新知识信息与体育动态,全面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性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