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这里谈东风汽车和格兰仕,您也许纳闷,为什么? 很简单,我们试图以非IT的观点,非IT的做法,非IT的思考在这里寻找IT之外的精彩。 IT的渠道,IT类媒体、大众媒体电脑版上说的太多太多,我们的读者几乎耳熟能详了。IT以外的情况您又了解多少呢?我们今天将向您介绍东风汽车的销售渠道改革和格兰仕降价促销情况,或许它能给您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留言板     
“我们就是要把一些尚未成熟的中小企业扼杀在摇篮里。”广东格兰仕微波炉厂的垄断宣言。“最响的敲门声一定是收费的,最轻的敲门声一定是推销的。”城市居民对敲门声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王平 《今传媒》2005,(9S):93-96
2005年,格兰仕空调以“黑马”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延续了以往以速度制胜的风格。在国内空调一片沉默中,在8月1日这个天气依然炎热、空调还在热卖的时刻,格兰仕用强大的吸引力将全国家电流通领域的老总们吸引到了广东,召开了空调行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年度会议。这是继格兰仕2000年高调进入空调后的又一次爆发,而这期间,格兰仕空调在国内市场却比较沉默。是格兰仕品牌传播的误差,还是市场转化的结果,争议一直不断。在年度会议的第二天,本刊记者走进广东顺德“格兰仕全球制造中心”。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格兰仕品牌是一种营销模式的代表,它否定了一些过去的营销规则、品牌定律。因为当单纯建立品牌或品牌不能有效带来利润期望的时候,品牌什么都不是!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报纸特别是一些地方报纸上,经常看到一些稿件的署名为“本报记者”,这种署名又不署真名的现象值得深思。 哪些稿子不署真名?为什么不署真名呢?从发表的稿子上看,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关系稿。明知新闻价值不大,碍于某种关系不得不写。或是某记者经  相似文献   

5.
刘波 《传媒》1999,(1):16-18
治理"散滥"的工作在我国报界进行了两年多了,业内人士及相关行业人士对此甚为关注:我国报业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要治理散滥?治理过后如何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灾害面前,我们的一些农村干部为什么总是束手无策,被动挨打,连吃大亏?  相似文献   

7.
除“三怕”     
新闻报道该短的为什么短不了? 我觉得从记者角度来说,除了一些人有思想意识问题以外,在业务思想上存在着“三怕”,也是形成长风的一些原因。一怕稿件单薄,说明不了问题。因此,不管什么新闻都把事件的前因后果统通写进去,人证物证,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处在电磁波的辐射下,会导致多种疾病,孕妇和儿童对电磁辐射更为敏感。那么,孕妇应该尽量少用哪些家用电器呢?微波炉它在产生微波的同时会产生强电磁波,是目前所有家用电器中产生电磁波最强的一种电  相似文献   

9.
读新闻战线第10期《一个“场外记者”》,不禁生出一些感想来。文章说的是北京晚报记者张沪,在没有拿到采访五届三次人大和政协会议记者证的情况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许多阻力和困难,采写和组织了12篇报道。令人十分感动。感动之余,想到了新闻体制的改革。为什么象人大、政协开会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北京晚报派出的记者却不能参加呢?为什么北京晚报只能“做一点补充和配合”呢?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元素与世界品牌的打造——从格兰仕“中国红”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冬梅 《新闻世界》2009,(8):124-125
本文从格兰仕的“中国红”产品,探讨其成功塑造品牌的战略。格兰仕以“中国红”的民族情感为诉求点,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格兰仕品牌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元素走向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元素与商业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范进 《新闻记者》2003,(10):63-63
报纸专栏如何由“专卖店”办成“精品屋”?时事编辑该如何打造名牌专栏?我打算从报纸专栏的功能入手,结合盐城晚报在这方面的实践作一些探索。 报纸为什么要开设一个个专栏?我以为,专栏的功用可用四个字概括——优化信息。具体来说,专栏的优化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伊始,我去阳关市参加对一家书店经济活动的“会诊”。一些现象使我陷入沉思:为什么图书销售大幅度增长,而利润却在下降?劳动效率为何也在下滑?难道“高楼平地起,经营水平反倒不如从前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阳关书店现状及其演变阳关是我国西部一个拥有6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7%,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4.3%。1989年底,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新营业楼。该店最早建于1955年,当时全市人口只有20多万。近年来,随人口增长,以及一个铅锌矿的发现和开采,原先的书店就显  相似文献   

14.
解说中议论的出现,已经引起广大听众的极大兴趣。对于那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议论,听众无不交口称道。议论,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它在电影剪辑中具有何等的意义?其规律如何?本文企图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反映:“这个播音员怎么捏着嗓子播音?真让人难受!”对于这个问题,我讲一些粗浅看法与同志们研究。为什么在播音中会出现“捏嗓予”问题?有三个方面值得探讨。即(一)路子;(二)标准;(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品牌延伸是—场高风险的盛宴? 2005.3.P102(总第7期)为什么“弹丸之地”新加坡能由城市规划出另—种核心优势:优良的软环境? 2005,3,P122-129(总第7期)为什么李书福认为吉利最真实的焦虑首先是消费者的观念,其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 2005.4.P30-33(总第8期)为什么实现创新的“环境”比提供创新“构想”还重要? 2005,4.P44(总第8期)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闻工作者,兰成长的死给刚刚到来的新年带来了抹不去的阴影。不管兰成长是“真记者”还是“假记者”,这个事件折射出来的一些问题,都让我们的媒体和从业人员感到尴尬不安。拿着盖有新闻出版署印章的记者证的就是真正的记者吗?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那么多假记者之名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记者的行业自律道路有多远?这些问题,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陆定一语),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懂得的起码的常识。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原坯”呢?这是从一些失实报道引出的思考。现在有些报道之所以失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政法记者,笔者比较关注法制类报纸的发展。但在全社会法律意识高涨的今天,它们大都在读者中缺乏影响力,在报业市场上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一些报纸甚至以“案件纪实”为主,格调低下,沦为“地摊报”。一方面,各地法制类报纸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读者又抱怨看不到高质量的法制新闻。这是为什么?究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的那种平衡相当坚固,却也不是铁板一块。改革象一记重棰,打得它金星四溅。在迸发出的丛丛火花中,映照着“大锅饭”势在必改,新体制呱呱坠地,不同人变异着的心态,改革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从今天起刊登的”顾惠东效应”这组连续报道,就象一滴晶莹的水珠,多侧面地反射出我国改革开放着的社会的这样一角。亲爱的读者,你从中看到了什幺呢?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一个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没有人吭声,而当顾惠东承包获得巨额利润后,反倒有那么多人对他戳着脊梁唾骂呢?为什么顾惠东的巨大势力化作了巨大效益,却有人骂他是“不管工人死活的资本家”呢?又该怎样看待知识分子的劳动和报酬呢?为什么有人主张不管企业盈亏、劳保福利一成不能变,而拚命反对按承包原则办事,扣发病事假工资呢?为什么同是一个顾惠东,有人说他:“有能耐、有办法”,而另一些人却要他“早走早好”,评价如此南辕北辙呢?为什么……这些问题都很有意思,我们欢迎读者各抒己见,改革中会涌现许多新的东西,这需要人们认识和理解,也只有在提高认识和加深理解中,人们才会更好地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