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知识生产模式的逻辑取向塑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从而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视角,探究跨学科学习协同五育融合育人的应然逻辑和实施策略,以期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呈现对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和项目化重构,在育人路径上提供一个可实践的多元协同育人范式,解析融合五育理念的跨学科课程教学实施路径,从而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实观照与未来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四年制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分析实践领域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四年制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发现从动因上,"自下而上"的自发、主动型改革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改革同时并存;从特点上分析,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四年制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且试点专业绝大多数为理工科专业,"1+1"组合式及"量身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并行。反思日益扩大规模的试点院校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难以突破既定框架、教材缺乏、师资瓶颈等问题日益凸显,其未来前景喜忧参半,唯有从内在机理要素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其前景才真正会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肩负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工作,辅导员重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他们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体。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设定,两类人员在定位、沟通、合作等方面出现割裂,没有较好地协同育人。为提升育人实效,要在思想认识、评价考核、实践合作等方面重新调整转变,强化两类育人主体人员的协同,形成合力,培养高质量的德技并修人才,使高职院校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逻辑起点。从职业知识论这一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职业本科教育“4+0”试点专业的个案调查,基本明晰了职业本科教育在本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横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所传授的职业知识在内在属性上偏向于技术维度,在知识面向上偏向于中微观层面,在知识的主体构成上偏向于主观经验层面,在知识的建构逻辑上偏向于工作体系;在纵向定位上,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中的理论知识占比提升,实践知识的内在结构更加复杂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范式呈现网络化趋向。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始终以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为根本遵循,以“技能精英”为目标开展校企定制化联合培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以质量标准为准绳推进多路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7.
陈垚  郑丹  秦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29-230
明确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两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技能—能力—知识"进阶提升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最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专业课程设置未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等问题。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能力模块、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注重理论课与相应的实践技能课相结合,使教学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进一步促进理论学习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高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49-52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协同机制.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遵循劳动教育育人规律,形成特色劳动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建设特色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职法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法律运用能力至关重要。我国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教学价值取向存在偏离:实践教学被边缘化、选择的实践教学平台与实际就业岗位脱节、实践教学缺乏自身特色、协同育人机制缺失等。纠正偏离需要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由重司法型人才培养向重非司法型人才培养转变、由单一单向育人向多元协同育人转变、由趋同实践教学向特色实践教学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必须要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保障。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等问题,制约着创业教育的质量。为此,要在明确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提升、社会实践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企合作三条途径加以实施,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创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学制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制改革后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合理整合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各种教学管理措施可以达到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系统偏差,这一偏差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上,其原因是课程。课程改革要正确把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改革的方向,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产学研结合是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自2014年上海市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以来,首批试点学生已于2017年秋季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总结与反思这批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式特点及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试点培养模式。基于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对比分析中本贯通班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发现其课程重视德育、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并能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调整培养重点及深度,与相同专业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比更能呼应生源特点。但过程中仍存在课程设置不连贯、考评侧重点不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课程衔接性、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内容针对性等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实践技能、知识学习理解运用能力、心理素质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要按照职业要求确定各项评价内容的权重,构建科学的学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工业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使新西兰陷入了持续而广泛的技能短缺,并暴露出新西兰职业教育体系中技能“供应链”不完善的本质,这促使新西兰通过立法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在新的法案中,新西兰职业教育将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组建网络技术与技能学院,并创建新型教育筹资制度。新西兰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容和实践,以及改革中暴露的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应深入听取基层建议,注重企业、社区深度参与优化区域发展,加深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重视对少数群体的职业教育,从而保障职业教育实施的公平性,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科学化,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安彬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6):51-52,60
通过职业技能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各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而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使之与社会岗位需求相适应。但通过几年以来的各部门及院校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结果来看,职业技能比赛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上体现的还不是很明显。就目前高职职业技能比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技能比赛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技能培训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实用性和市场性等特征,开展非师范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桂林师专化学系非师范专业职业技能,根据化学系非师范专业工业分析与检测和生化制药技术的专业特点,对两专业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试点,从试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促进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课程思政教育自身的时空延展,体现思政理论的实用价值,还能够补充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想内涵和教学价值。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自身课时量较大,并且具有语言文化学科的性质,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改革的宏观导向,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因此,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应当找准课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积极探索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路径,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实现高素质职业人才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