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外来务工青年从农村、小城镇来到北京,除了面临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心理健康以及艰难的生存环境外,他们更看重自身医疗保障,普遍希望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和融入城市社会求得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又普遍寄托在提升学历和继续学习上。作为电大人,在帮助外来务工青年提升学历并求得发展方面责无旁贷。因此针对开放教育的发展,分析和把握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解决好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关系,稳定、吸引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保持合理的人口总量,是很多城市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从外来建设者融入城市的界定、融入城市的困境、融入城市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外来建设者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于2004年起实施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社会保险制度,该制度虽以低缴费优势迅速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但存在低待遇、难转移、高成本、复杂化等问题。2011年,成都市开始进行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改革,旨在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城乡同等待遇。成都市综合保险并轨社会保险改革对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积极影响,对其他地区也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费率提高可能导致参保人数下降以及缴费不合理等问题,建议针对原综合保险参保人员,采取降低缴费基数、延长缴费年限的办法,以确保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就业形势需要新生劳动力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笔者通过目前创业培训中呈现的思想意识、资金物质、师资力量、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营造创业文化、培养创业意识;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师资队伍;扩大政策扶持,给予社会支持等三方面建议,实现新生劳动力"想创业"、"能创业"、"敢创业"。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新市民社区认同的研究多集中在个性特征和政策因素的考察,对社会因素关注不够。通过对吉林省X市某新市民社区200份社区认同程度和社会支持现状的问卷调查表明,新市民社区认同程度与社会支持紧密相关。但在这种由"村"转"居"的过程中,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还存在许多障碍,需要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认同方面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存在学习自主性差、专业技能缺乏、过分追求个性等困境,亟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因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求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苏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其年龄、文化层次不合理,专业知识贫乏,指导员级别越高,指导率越低,指导锻炼的环境不理想,但绝大多数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提出了加强高校对青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鼓励义务指导和有偿服务并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传播存在诸多问题。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女性健康敏感话题的"社会称许性"因素的影响,对其研究宜采用参与式定性访谈研究方法,辅以定量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低已经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通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源头"上的障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有序转移,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工的劳动素质决定了自身的可雇佣程度。研究表明农民工可雇佣性可以分为人际交往能力和技能胜任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对农民工的可雇佣性影响更大。农民工可雇佣性在企业是否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性别与受教育程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企业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及提高受教育程度能显著增强农民工可雇佣程度,女性农民工的可雇佣性要低于男性。政府应强化农村基础教育,保障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由于其特殊身份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开发这个群体的体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农民城市化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农民工体育参与现状入手,分析造成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原因,并从差异公民视角提出了发展农民工体育的思路,阐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与实施路径,以改变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希望借此研究,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民工真正的体育需求,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政府决策及有效提供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约束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缩小二元差距的牛鼻子,以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制度改革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社会制度改革的重心。重庆市推进以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试点和示范。但是城乡二元制度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巨复系统,制度之间相互约束;同时制度改革隐含巨大的改革成本。重庆市一方面要循序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在已有土地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教育制度等系列改革基础上,还应推出农村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承包地退休退出制度、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等关键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削弱和消除因制度原因造成的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之一,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裁员、停产、破产现象严重。六盘水市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其文化素质低、技能差、学习能力弱、综合素质差等原因失业较多,被迫返乡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就业再就业不仅成为科学发展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更事关"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对该市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提出战略思考,旨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与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农民工群体医疗保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系统地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农民工群体的医疗保障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单位或公司提供给农民工的公费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比例都比较低,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农民工人数还比较少;同时,农民工群体中,那些技术职称越高或担任管理职务越高的人获得医疗保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而在个体或私有企业务工的农民工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比例显著低于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应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加快完善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特别关注农民工中的弱势群体,并增强医疗保障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问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农民工双重身份、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土地不能大规模集中使用,使劳动力资源与工农业生产专业化相背离,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稳定的、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的产业大军,阻碍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创新土地、社保制度,树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思想,改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使农民工彻底变市民,从而整合劳动力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排斥理论的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是当代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造成的主要根源是农民工在现实城市生活中遭受到的社会排斥。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对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内涵进行解读,从社会的经济、制度、文化、教育、空间等层面来分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问题,并提出反社会排斥与保障农民工体育权益的具体对策,旨在呼吁社会重视农民工体育,丰富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户籍二元体制的原因,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缺失。以云南省为例,分析透视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重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进城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在民生导向视角下将保障和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既作为发展的目的,更要作为发展的动力。要通过加快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机制,建立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代际传递中实现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途径才能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670份有效问卷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20~30岁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满意程度、以后是否打算回来、外出打工年数、从事行业、平均月收入、所换工作数目、工作之余打发时间方式、遇到问题找谁帮忙、是否参加过党团组织、加入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类型、人均承包土地、土地是否流转以及对流转费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影响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以及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