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0年福建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2 0 0 0年福建省 19- 2 2岁的 15 5 8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分析 2 0 0 0年城市和农村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 ,以及同 1995年 15 6 0名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类所测均数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 1995年 - 2 0 0 0年大学生体质状况大部分项目属下降水平 ,分析其存在原因 ,并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的新建议和方法 ,为大学生综合健康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统计法、比较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我国19—22岁汉族南北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15年间体质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再加工处理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对我国19—22岁汉族南北方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南方大学生与北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特点,以期为南北方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体育教育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1995 年广西壮族9 ~19 岁女生体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的女生,其群体体质状况优良;少年时期的群体体质却显示出较差的水平,处于升学的年龄阶段的群体体质状况不理想,较此年龄段前后的体质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设"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入手,对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从国家政策与法规中摸索高校层面如何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策略。提出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体育意识培养;重视高校体育资源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大力推进加强高校体育课深化改革;构建高校体质健康管理体系。旨在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游欢 《体育风尚》2020,(1):23-23
目的:通过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探索其发展规律,为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案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考依据,对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个年级段的差异明显;男、女生普遍存在的短板问题也不同。结论: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不理想,可能与大学生"健商"水平、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家庭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仫佬族7~15岁学生体质发育差别及其变化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测检方法,对1419名7~15岁仫佬族学生进行检测,并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学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仫佬族男、女生身高、体重指标低于全国和广西汉族乡村学生平均水平;肺机能状况优于全国汉族和广西壮族乡村学生的平均值;女生柔韧素质较低于全国汉族乡村学生,优于广西汉族和壮族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群体学生平均值。该地区仫佬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汉族乡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建议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常州市6所高中学校15-17岁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数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年常州市部分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常州市高中15岁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BMI具有显著差异;高中15岁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具有显著差异;高中15岁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的1 000m具有极其显著差异;15岁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的握力体重指数具有极其显著差异。并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切实提高高中阶段的身体素质,为大学阶段的身体打下好的基础,减少大学生"体质堕距"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86-991
本研究以经济学和体育学交叉学科的视角,首次采用计量经济学中时间序列分析法对2007~2017年19至22岁大学生身高、体重长期趋势进行分析,并预测2022年的发展趋势,以深入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研究表明:大学生身高呈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间内身高较体重增长幅度大,且存在性别差异;2022年大学生的身高、体重预测趋势不同,预示大学生肥胖率不断增加,控制大学生的体重刻不容缓。建议:应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树立"持久锻炼"的观念,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达到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103-110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教育问责的观点出发,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个体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要认识到体质健康测评的必要性,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团体的利害性上讲,高校要落实"体质健康测评成绩不达标不能毕业"的规定,强制大学生体育锻炼,迫使—自发—自觉,逐步形成"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从社会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可以尝试对国家体质健康测评建立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体质研究会1982年泰安讨论会提出的体质测试和评价指标的规范,我们于1983年5月在广西壮族少儿体质调研中,用上下台阶运动进行哈佛台阶指数及PWC170机能测定,全过程对来宾县12岁、13岁的男女216名壮族少年儿童进行多项指标的测试,初步探讨动态机能指标的测定方法,机能状况分析及心肺功能指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比2005年和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发现广西学生体质水平存在许多问题,从学校方面的因素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改善广西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985年和2000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5年来,城乡男生和城市女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而乡村女生胸围却显著降低,身体形态生长发育不均衡,城市男女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高于乡村男女生。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城乡男女学生均大幅度降低。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发展不平衡,城乡男女生速度、下肢爆发力、腰腹力量等身体素质均明显提高,但耐力素质大幅度降低,上肢力量薄弱现状仍未改变。城乡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5 ~1995 年广西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1) 十年间身体形态,人体充实度增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2) 与全国及外省相比,身体机能状况不乐观,身体素质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85年-2005年间4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对我国汉族7~22岁儿童青少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水平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20年来我国汉族学生机能和素质总体变化特征为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除13~18岁男生外,其它学生的力量耐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耐力素质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不仅表现在学生持续跑动能力上,而且在心肺功能上也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在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除城镇男女学生耐力素质有所下降外,我国学生其它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男女生爆发力和速度素质提高幅度较大,而耐力素质下降最大则是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的学生。(3)在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国学生机能和素质呈全面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耐力素质。城镇学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中学生幅度大于小学生。进一步分析这10年的变化情况发现,在2000-2005年这5年里,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幅度.比1995—2000年的5年里下降的幅度大。(4)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体育锻炼不足有较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参加时间不足和参加程度不够。(5)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泛化”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评估体系尚不能很好的围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5.
苗鹏举 《精武》2013,(17):49-50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教育环节,而足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近年高校扩招引起生源质量下降,导致学生体育能力下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在高校足球课教学中运用"掌握学习"教育理论的指导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陕南地区普通大学生体质的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 1994年和 2 0 0 0年两次对汉中师院共 2 44 0名学生体质现状的实际调查和比较分析 ,结果为 :我省陕南地区普通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较低 ,特别是陕南学生的身高偏低 ;6年来陕南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地下降。这与陕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学校体育条件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福建省19~22岁大学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福建省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并提出干预对策,为提高福建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十年间福建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在速度和耐力方面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力量水平显著下降。据此提出:在努力落实国家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8.
198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5~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壮、汉族学生样本,对7~22岁壮、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广西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除肺活量指标壮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外,其它各类指标汉族学生平均增长值超过壮族学生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0年至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7—18岁瑶族儿童少年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发育状况的两次调查发现:5年间,7—18岁瑶族儿少的心肺功能有一定的提高,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城市男女学生情况较乐观,而乡村男女身体素质降多提少,尤其乡村女生情况令人担忧。提示当地政府、学校要加强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女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措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再论中学体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9级、2000级大学新生的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按照达标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达标,建议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体育运动的重要的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综合能力,使中学体育向大学体育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