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凯敏 《现代语文》2010,(7):132-134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给予指示、批准时所使用的请求性公文,是机关常用的文种之一,在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它虽结构简单、行文短小、文字简洁,但初学者却常常不能得其要害成功成篇。得到上级机关的帮助、明确指示和批准,是请示的最终目标,为什么请示就成了阅读者即上级机关首先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报告是下级机关主动或应上级要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请示是下级机关主动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的请求性公文。报告和请示都是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公文文种。由于“请示”与“报告”在实际应用中极容易混淆,常有“请示报告”之类的文章出现。鉴于此,我设计将“报告”和“请示”同堂进行比较教学,以期让学生能快速学会“报告”与“请示”的有关知识,并掌握各自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报告与请示的概念、特点和区别。(二)能力目标:(1)能分析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格式。(2)能分析出报告与请示的区别。(3)能写作简单的报告和请示。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学会分析报告与请示的格式和区别。(二)难点: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写作操作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列举法;讨论法。课前预习:“报告”与“请示”的概念、格式、内容及二者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问近段时间你们进出校门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进校公路在维修武马公路时被损坏,造成全校师生进出极不方便)。2、现在学校想维修这一段路,假设由你们来代表学校起草一份公文,该用什么文种(报告、请示还是其他文种)...  相似文献   

3.
沈林昌 《文教资料》2008,(15):146-147
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上级机关通常会用批复来进行回复.但在公文写作实践中,还存在用通知、复函等公文形式来答复请示事项的情况,究竞采用哪种公文比较恰当,从而有利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研究表明:一是看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二是看请示事项的重要程度;三是看请示事项涉及的范围.围绕上述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正确选择恰当的公文文种.  相似文献   

4.
《秘书》1993年第10期,梁月宏同志在《浅谈“意见”文种的应用》一文中说“某种公文能否独立地作为一类文种使用”,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必要性”“唯一性”和”“可行性”.梁文在谈必要性时,与请示做了比较.认为请示的内容只涉及本单位的某个问题,而意见则是关系全局性的工作.大家知道,《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并未对”“请示”的内容作什么限制,梁文对请示与意见的区分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写作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普通班的青年学生,还是成人班的在职学员的应用文写作存在一个通病——“请示”、“报告”混用,而以成人学员为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往往是“请示”、“报告”不分。有的将“请示”、“报告”合在一起使用,写成“关于……的请示报告”。有的甚至将二者颠倒使用。要请示一个什么事项,却写了一个“报告”上去了;该是写报告的却又写成了“请示”。这样一来,使得上级机关分不清究竟是“报告”还是“请示”,以至公文难以处理,从而贻误工作。  相似文献   

6.
“请示”与“报告”同属上行文,它们都具有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功用。然而,它们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它们的区别在于:行文目的和要求不同;内容及实用范围不同;内容含量及主送机关不同;发文时限不同;结束用语不同。拟制公文,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将二者认真区分,严格鉴别,做到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两个文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行政公文新增文种“意见”的相关问题,对电大各专业现行《应用文写作》课所采用的新教材(2002年1月版的《应用写作》和2002年7月第3版的《新编财经写作》中的相关阐述提出补充和商榷的看法。主要是:(1)“意见”替代了原先“指示”的功用,同时也替代原先“呈转性报告”的功用,兼有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的性质。(2)原先“报告”“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功用改由“意见”承担,而不是由“请示”承担。(3)“呈转性报告”取消,而“按其行文的直接目的的不同”对“报告”进行分类也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詹燕 《文学教育(上)》2011,(19):135-135
请示和报告是机关单位较常用的,也是大家较熟悉的两种公文。但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标题就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某一市属中学修建篮球场向其上级机关某市教育局行文要资金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为例,分析"请示"与"报告"的标题常见错误并给予改正。  相似文献   

9.
写作思维是适应写作活动所需要的一种表现思维,它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形成,对写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请示”写作的实践对其写作的思维特点进行剖析。“请示”属于上行公文。其行文对象是在工作上与其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其写作目的是能够得到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具  相似文献   

10.
请示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文种,属于说服性传播。文章通过比较请示主体要素与"5W"模式的关联性、请示论证结构与议论文"三要素"的异同,凸显请示写作中"说服"这一特性,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文的13种文种,每一文种都有其本身的使用时机和运用范围.在实际的机关工作中,请示和函常常被人混淆使用,本文从行文双方的隶属关系不同、行文方向不同、收文单位回复的公文文种不同三个方面对其加以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变格前后作文题中都有“说开去”——这是作文的“雷区”。但是,作者规避了“散乱”的风险,各自都有明确的中心。作者处理“说开去”的成功做法是:所议,先聚合;所据,才发散。两文都请“诸葛亮”引出不同话题,其变格的做法是:从“诸葛亮出山”一事的众多属性中选择同话题相符的属性,再联想到同“此属性”类似的事例。如果将变格前后的作文,作为2006年高考湖北卷的应考作文,它们能深刻地把握作文题的命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诊察病句时,有时采用“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就是按照原句的格式另仿造一些句子,排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诊察病句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解1994年高考语文(3 2)试卷第8题——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1)非经过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相似文献   

14.
《晋书·陶潜传》中提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所以解印弃官,归隐田园。此举历来为人所称道。那么陶渊明放弃的“五斗米”是多少呢?《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微薄的官俸”。历来文人骚客也都把“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理解为“不能为这区区一点俸禄而向上级官员叩头礼拜”。清朝的唐  相似文献   

15.
从来的文章家都主张作文要简洁精炼,力避行文的繁冗拖沓。“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意则期多,字惟求少”(李渔《闲情偶寄》)。因而我们汉语中早就有了“一字千金”的成语,炼字、炼句的美谈佳话更是举不胜举。本文所要讲述的是简洁到不能再简洁,精炼得不能再精炼的绝妙好辞——“一字文”。判决书相传古时有一个年青的寡妇欲改嫁,可是在封建社会里改嫁是很困难的,须经衙门批准才行;于是她托人代写了一张诉状,曰:  相似文献   

16.
请求性公文是指一个单位向上级或有关部门请求解决自己的困难或问题的一类公务文书,它主要指请示,也包括部分公函和需要上级批转的报告等文种。 请求性公文是应用文教学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文种。可以说,除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机关之外,任何机关或单位都必须为着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而写请求性公文。所以,请求性公文是各个机关或单位经常写,而且必须写好,力求写出高水平、高质  相似文献   

17.
“而且”“并且”“并”和“且”是常用的表递进关系的标记词语,语义上当基事和递事同为肯定结构时,四个词都可以实现由浅入深的逐层推进,但是当基事为肯定、递事为否定时,“并”则不能实现由肯定到否定的过渡。句法上“并”和“且”在使用上的限制要比“并且”和“而且”多。“并”不能连接句子,在连接短语时只连接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语用上四个词都有简化表达结构、强调突显递事的功能,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语体的指示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到一所办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临走时,校长一定得让我们给提点意见,并且开玩笑说:“凡是到我这里来的,都不能白参观,不给挑点缺点就不让走”。陪同参观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同志告诉我,这个学校把外地人来参观当作互相学习的机会,利用请人挑剔的办法,征求  相似文献   

19.
李明 《成人教育》2012,32(10):116-117
"请示"与"请批函"是组织行政管理中最常用的两种公文,虽然两者都有请求批准和审批的功能,但两个文种在诸多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以便在工作中选准文种,提高行政公文的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留学人员大兴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的“首善之区”———北京市投资创业环境一览●金珊留学人员北京创业专栏神州学人·1999·10/10国务院最近批准北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国务院在对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的批复中,原则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批复说,北京市中关村地区是全国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人才、科技和知识优势,高科技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