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析西方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叶,以美国为代表的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运行的兴起,是以工业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面向大众关注每个人的兴趣、习惯并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思潮为背景的。在就业指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撑以至成为它们交叉和统整性的边缘学科并日臻成熟。因此,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向传统的教育管理学提出严峻的挑战。理论运动提出了管理事实与价值分离、假设—演绎系统、科学理论再造教育管理实践等一系列核心观点。理论运动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该文着重回顾了理论运动的起因、背景,并对其核心思想、缺陷等进行了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4 0年代末兴起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 ,向传统的教育管理学提出严峻的挑战。理论运动提出管理的事实与价值分离、假设 -演绎系统、科学理论再造教育管理实践等一系列核心观点。理论运动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Searle)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的情境教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学、脑科学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了学习的概念,与此相应教学理论也以前所未有速度丰富起来。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情境学习理论引入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了化学实验情境教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下,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回顾西方及我国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趋势,对指导今后的就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一种宏观的视野,立足于日益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就业指导理论,历数其从20世纪初强调人职匹配的"就业安置理念"阶段至强调终身发展的"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阶段的历史沿革与演变。同时关注,身处理论边缘的中国,对融入国外先进就业理念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8.
关心理论是二战后西方新兴的一种德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内尔·诺丁斯.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逐渐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这一理论对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就是目前的传统学科教育)进行了批判,指出教育的智力目的并不是惟一的,也不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冬梅 《文教资料》2008,(34):183-184
关怀理论是二战后西方新兴的一种德育理论流派.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本文对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必要性及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  相似文献   

11.
诺丁斯关心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心理论是二战后西方新兴的一种德育理论流派,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本文对这一理论的人本性、性别差异性、情感性、生活性、时代性和缺陷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德育改革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内尔.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充分认识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及其特征,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与构建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人工作场所学习被西方研究者广泛关注,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比利特、古宁汉姆、约根森和瓦林朗等研究者的成人工作场所学习理论,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和分析,探讨西方成人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是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再度受到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本文从托幼机构教育、教学法研究、文化适宜性等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学前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展、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一、就业指导的内涵就业指导就其概念,人们通常理解为就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对这一解释的理解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是择业期的选择过程;而广义上是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其中,准备过程更为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不断深化,加之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在观点上逐渐认识到,学生选择职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毕业时的临时性选择,就业指导是指导学生生计发展的过程。因此,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在60年代初期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这场改革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背景、内容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在吸收和借鉴此管理理论时有更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重心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至今,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媒体为核心的阶段;2.人与媒体并重的阶段;3.以人为核心的阶段。由重视物到人、物并重,再到重视人,以人为核心,这就是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重心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价值澄清法(ValueClarification)是西方德育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为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所采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思斯等人的发展下,逐步形成一个学派。价值澄清法以其显著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首先在西方被学校和教师广泛接受。近年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大陆和台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地研究和应用价值澄清法,以适应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一、价值澄清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时代背景。价值澄清理论是以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社会状况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后现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社会思潮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西方出现,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其影响已较为广泛,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西方已呈衰落并出现分化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这一社会思潮正以各种不同方式和形态渗透传播到我国高校并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对后现代社会思潮的理论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分析大学生受其影响的思想倾向和消长态势,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整合主义教育管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以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作为其思想基础的一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通过对整合主义主要内容与缺失的探析,试图从总体上对西方整合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把握,以便更好地借鉴和学习西方教育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