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序《废名小说选集》严家炎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裒少有扑朔迷离的故事。读惯了一般新文学作品的人,可能也读不惯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有时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一目十行的急性子读者,更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必须静下心来仔细...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1897—1962),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喧嚣与骚动》(1929)与《我弥留之际》(1930)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代表他最高创作成就的两部作品,也是福克纳高超意识流技巧的体现。最新出版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三版不惜版面首次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完整地收入集子,足以说明当今评论界对福克纳作品的高度重视与厚爱。 继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喧嚣与骚动》取得巨大成功后不久,福克纳对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情有独衷、欲罢不能。于是,1929年秋,他又奋笔疾书,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第二部意识流小说《我弥留之际》。他曾对人说:“这本小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麻烦,我仅用6周时间便一气呵成,而且一字未改。”在这部小说中,福克  相似文献   

3.
李威 《世界文化》2002,(2):17-17
那天,在快要进入爱坡索市中心区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个老乞丐坐在街道的拐角处,当我从他旁边走过时,他竟突然开口向我发问。他问我是不是偷着从家跑出来的。我想他这么问我一定是看我太年轻,觉得我太嫩的缘故。“才不是呢,先生,”我对他说,“是我爸爸开车把我送到高速公路上的,他还为我祈祷,求神保祜。并鼓励我说:‘孩子,学会追寻你的梦想和憧憬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杨宁 《华夏文化》2016,(4):50-53
一、徐志摩小说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从历史上看,在意识流引入中国的同一时期,徐志摩也开始了自己的小说创作,并且他的小说多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徐志摩小说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李兆忠不无兴奋地拿来他新近发表在《东方化》(2001,5)上的《艺术与科学:一枚硬币的两面?》一,还附带李政道博士主编的《科学与艺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他说章是他向李政道博士“请教”,的,希望我发表一点意见。我说,先拿来看一看,想一想,再说。读过之后,觉得尚有些话可说,便打开电脑敲下所感,所思。  相似文献   

6.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去论山服兵役,还是申请去越南,徐赞总是特立独行。可能因为他是孤儿的缘故吧,可是我心里还是觉得不是滋味。他从来不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商量事情,不对,是根本就不可能商量。他本来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有希望成为一名法官,可他却放弃了去司法研修院进修,非要去当兵。在论山训练所的训练一结束,又马上申请去越南。他还说研修院的研修要两年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8.
怀念杨荣昌     
蔡毅 《大理文化》2021,(8):56-60
好友杨荣昌病故多年,我时常会在心中怀念,却一直没有动笔为他写上一篇文章,心怀歉意,是因为觉得这文章难写. 首先因为他不是什么高官富商、大家名士.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从病重到离世都让家人隐瞒,不让人去看,所以我对他后期的事不甚了了.三是我对自己看重且喜爱的人心怀敬意,怕写不好玷污其形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必须将自己眼里心中的好友用文字呈现记录,因此提笔书写.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报》今年6月24日有一篇题名《想起彭德怀的“害怕”》的文章,上海《报刊文摘》(7月2日)加以摘要介绍。我看的是《报刊文摘》,读了几遍,爱不忍释。文章说,巴金曾经描绘彭德怀给部下讲话,“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彭总看了觉得很不自在,他给巴金写信,建议将这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彭总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文章的作者说:“原来,彭总是害怕颂扬啊!”  相似文献   

10.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11.
治“自大”病之一方有人害了一种病,名"自高自大"病。他不看世界,不看别人的长处,自以为天下第一。他滔滔不绝,所说有不少是别人的成果,但他就是说是"我的发现"。他改头换面地抄了别人的东西,都说是"填补空白",向别人指点这,指点那。无可讳言,文德文风今日...  相似文献   

12.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笔下的诗歌与小说都是动人心弦的历险故事。他的民谣和“威弗利”小说描述了他的故乡苏格兰历史上激动人心的事件;其他小说则描绘了中世纪的英格兰和法兰西。他的作品新颖而通俗易懂。在他笔下的国王、皇后、政客、士兵、农夫、乞丐和歹徒跃然纸上,使人们觉得作者本人就生活在这些人物中间。司各特之所以被誉为历史小说之父,是因为他开创了这一类小说的典范,并被承袭至今。他的历史知识渊博,但如果历史事  相似文献   

13.
拓展人们视野的作家石巍编译拉尔夫·埃利森以其唯一发表过的一部力著向千万人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一个被人们忽视的角落。拉尔夫·埃利森一生只发表了一部小说,但谁也不认为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作家,却公认他是美国文坛的一位奇才。他1952年发表的小说《看不...  相似文献   

14.
上 差点错过萨曼塔·施维伯林.买了她的小说后,随手放在车上,待到想看时,遍寻无着,颇为恼恨,疑与此书无缘.几天后,去银行办事,恍惚想起曾带着书去银行取钱,问了下大堂经理,他笑问,是那本鸟书吧?没错,最初吸引我的正是小说名——《吃鸟的女孩》,那种怪诞而陌生的视觉震撼,很拉美.稍微形而上的理由是,拉美作家对我的诱惑力,犹如塞壬之声.腰封荐语也合我胃口,是大爱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班牙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她会有远大前程,对此我毫不怀疑."嗯,对略萨的话,我亦毫不怀疑.  相似文献   

15.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16.
岳力 《世界文化》2008,(1):39-40
北方深秋的午夜,从友人家里出来.风吹在脸上。女人的腿,晃动在银晃晃的路灯下.她们用手勾住男人.像叼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我内心空落,我丢失了一样东西,那是我自己……我把自己丢了。回到寓所.拧亮了灯,迫不及待地拿出卡尔维诺的书——《寒冬夜行人》,读了几行,我就被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气息征服了。老卡似乎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前面的某个地方.等我已经很久很久了,他的小说,不像小说,更像是一个老朋友的来信。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18.
<正>很早便知道纪德这个人。但却不真的了解。甚至不知道他是法国人。以为他离我们很遥远。于是遥远地崇拜。为此曾买过他的小说集。其中《背德者》和《窄门》的标题深深吸引了我。但很久以来却不曾认真阅读过,所以很久以来一直不认识纪德,不了解他在世界文学历史中的价值。那是我的疏漏。这一次终于得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纪德文集》。其中所收皆为纪德的叙事作品。于是下决心走近纪德,通过他的小说来认识他、了解他,以及他之于文学的意义。才知道其实纪德离我们很近。他的离世距今也才五十年。五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但读了纪德的小说才意识到当初的感觉是对的,纪德的文本还是让我们觉得很遥远,它们甚至让我想到了那位年深日久的歌德,和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因为《背德者》中的米  相似文献   

19.
这个作品与埃德加·爱伦·坡的一部优秀小说同名,小说中描绘了一幅幻想中的风景,而这幅画却并没有直接取材于小说中的风景。有人认为,马格里特之所以选择爱伦·坡小说的名字作为自己画作的名字,肯定是他觉得爱伦·坡有着和自己相似的想象力。换句话说,如果马格里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加以注意,他多次参考爱伦·坡的小说就会让这位美国作家的思想在他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印迹。所以,马格里特并没有描述这部小说中的情景,因为小说中既没有鸟巢,也没有山鹰。他通过想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山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爱伦·坡也通过想象同样描绘出雄伟…  相似文献   

20.
深呼吸     
好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给我打来电话,要我去参加同学聚会。他叫李睿,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我们以前关系很铁,毕业之后,就再没联系过。有时回想起他,觉得应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是没贮完的时候,真要是闲下来了,脑子里装的又不是这事儿。这些年没联系,我还是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