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原始基督教、印度的佛教、中国的禅宗和道家都隐含着一个圆形时间信仰。沈从文受其影响在单篇小说内部也建构了近似圆形的时间结构。从他的整体构思来看,美伦美奂的湘西投射着仙乡神话的影子,是“乐园”图式;城市小说是“失乐园”的书写,失乐园又可找寻到变形神话的踪迹;唯美湘西的回归是永恒的守望,这遵循了螺旋式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佛教"地狱巡游"故事母题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来有“冥界”说,而无“地狱”说。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传统冥界思想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佛教地狱观念中的道德审判、罪恶惩罚的观念。地狱信仰与中国家庭宗教、祖先崇拜相结合,是佛教融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反映地狱观念的“入冥”故事,是在佛教地狱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对最集中地收录“入冥”故事的《冥祥记》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佛教地狱观念为中国冥界思想增添的新内容,以及佛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文科爱好者》2004,(4):68-68
相传佛教公元前6至5世纪为释迦牟尼所创立。它流传于亚洲许多国家。东汉初,佛教传人我国。它对我国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汉语成语中有不少是反映佛教生活的。从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少佛教知识。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自幼混洽世界史上几种文化的色彩”,但主要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其中,佛教对他的影响极大。佛教本是古代印度的文化,传人中国后,从汉到唐,大约经历了八个世纪儒、道、佛诸家思想的多元融汇和多向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在笃信黄老学说的父亲影响下,在少年时代就“对老庄特殊有研究”。佛教和老庄谈“空”说“无”,声气相投。从辩证思维的深度来看,佛教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成语都是我国固有的,哪里来什么进口的成语呢·其实,的确有很多的外来成语。这些外来成语主要有三个来源:佛教、基督教和外国文学作品。来源于佛教的成语有:盲人摸象、现身说法、昙花一现、聚沙成塔、恒河沙  相似文献   

6.
想起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李万武一些把小说写到能够应邀在刊物上发表“创作谈”的小说家,纷纷说:“写小说就是为了逗乐几”,或“写小说就是为了给人解闷儿。”这说法显然是占了几分理儿的。好的小说都亘的能够结人以恼保,读者捧读小说最初始的动因往往也就是追寻偷保...  相似文献   

7.
虽然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正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佛教与中古小说关系的探索却不多。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关系极其复杂、资料的钩沉梳理难度较大及中古小说的不够成熟而造成的。但这个时期的小说“与佛教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研究更能逼近文学生长的“原生态情状”。因此,这项课题研究意义大,学术价值高。最近,学林出版社出版了《佛教与中古小说》一书(2007年12月),是陈洪教授对这一课题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值得重视。该书的学术价值及特色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佛教俗讲、转变伎艺与宋元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俗讲、转变与“说话”的世俗化 佛教俗讲、转变等讲唱伎艺与说话之间到底有何关系?这是小说研究者探讨已久的问题:李褰《唐话本初探》称:“唐代说话是在古代的宫廷优人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路工《唐代的说话与变文》说:“变文的出现,比我国说唱文学出现的时间迟得多,应该说变文是吸取了我国说唱文学的营养发展起来的”;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云:“主要是市民和市民的‘说话’影响了俗讲”~①,凡此云云,其核心观点为:说话伎艺是在中国本土俳优诵说的文化传统中独立成长起来的,而唐代佛教俗讲、转变所呈现出来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的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处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什么书?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里面的故事非常短小,有的稍长一些,有的只有短短的几句话。那么,第二个印象呢?我想就是里面的故事千奇百怪,非常离奇,有很多讲的是鬼神的事。说穿了,《搜神记》就是一部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和今天的小说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是笔记,记下的都是一些怪异的事情。我们知道,从东汉往后,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开始信的人很少,后来就渐渐地多了。这是因为佛教思想很适合中国人。虽然佛经很深奥,但佛教中有很多小故事,用这些故事来说明佛教的道理,容易被普通人接…  相似文献   

11.
佛教经典《金刚经》里面含有“空有不二”的哲学思想。在佛教看来,“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没有,而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金刚经》中所说的有和无,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皆是同样的东西,有无只是空的二面而已。佛教说“空有不二”,意思就是指有和无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不能看到空就否认有,也不要以为有就否认空。  相似文献   

12.
1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头子刘道被贬到贵州龙场,这是他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他那影响深远的“心学”就是前发于此,即所谓“龙场悟道”。因而他在贵州的这段时间便常被人们所提及,成为王学传人和王学研究者们那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话题。提到这段时间,从王阳明在世到我们今天,措辞不一,或说是在贵州,或说是在贵阳,或说是在龙场,或说是“居夷”,指的都是同一内容。凡具明时间的,众口一辞,都说是:“三年”。2然而我们在王阳明的学生们给他编的《年诺什,看到的却只有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两个年份,即:“三年(指正德三年…  相似文献   

13.
移鼠     
要是问中文中的“移鼠”是什么意思,只怕没几个人答得上来。其实“移鼠”就是基督教的“耶稣”,亦即中国人最初用“移鼠”来翻译“耶稣”这个词的。基督教最初在唐代传人中土,在中国被称为“景教”。据说唐太宗曾特准建立景教寺,而且景教曾一度流行于唐朝全境,直至武宗禁教后逐渐衰亡。但唐代景教的流行留下了最早的中文基督教文本,即所谓景教文献。其中最早的“序听迷诗所径”将圣母玛利亚译为“末艳”,将“耶稣”译为“移鼠”,因此就有这样的句子:“末艳怀孕,后产一男,名为移鼠。”将耶稣译为“移鼠”的人是信徒,当然并无恶意,只是纯粹取其译音而已。但近世研究景教的中国学者则颇感不快,觉得把耶酥  相似文献   

14.
成绩 《双语学习》2007,(11M):F0003-F0003
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菩萨信仰是大乘佛教的核心,而观音信仰又是菩萨信仰中最流行的一种信仰形态。观音信仰自从汉魏时代传人中国以后,很快就流行起来。达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信仰盛况。成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思想文化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哈代在小说中流露出强烈的命运观念,具有浓郁的悲观主义的宗教色彩,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这种宗教意识大多源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可至晚年,哈代却开始对东方哲学,尤其是对东方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创作了像《天堂》这类佛教空灵色彩颇浓的诗作,而且在1926年3月致友人卡罗莱斯的信中直接推崇佛学中的轮回转世的思想,认为“人只要修身正己,道德向善,就会得到冥冥之中的神明的拯救,就会有来世”;同时他又提出  相似文献   

16.
平时,要看昙花很不容易,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 说的就是昙花开的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过去了。再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朋友对我说:“小说的语言要求精确,尤其注意少用成语,因为这些熟语已经是僵化的老死的,由于我们应用和阅读的惯性,它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所指。”朋友的话使我在使用语言时警惕起来,记住了“精确”这个词。另一位朋友说:“语言千万不能疲软,一定要立起来,不能漏气。”“语言”和“气”是文章的血液。小说里的“气”,应是一种硬朗的、明朗的、准确的、精力充沛的气质,只有不漏“气”,这只语言的轮胎才会圆润、丰盈、并且弹性十足,因而更富有质感、动感与力量。气,是语言不疲软的主要因素。我认为他说的“气”,就是让语言站起来。我在创作第…  相似文献   

18.
对“根本佛教”或佛教的“根本精神”的追求是日本佛教学术界自近代以来的最显著的思想特征之一。这一思想特征也表现在当代“批判佛教”思想家的佛教论述中。如松本史朗对缘起说的再解释、对原始佛教的再构筑就既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原点,也是其“批判佛教”的理论归结点。松本史朗从时间性的“突变”的角度规定缘起说,是对日本佛教界从空间性的“相依”的立场把握缘起说的传统立场的反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方法论上也有开拓意义。但单纯从“时间性”出发理解缘起说,如同单纯从“空间性”理解缘起说一样都是片面的。松本史朗虽然对基于文献学的客观主义学问观持否定态度,但建立在个体信念基础上的学问具有多大的客观性同样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9.
燕子姐姐: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但爸爸一发现就制止,还没收小说,说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能看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不是说“开卷有益”吗?怎么看小说就不对了呢?丁香花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都知道,“刻”可以表示时间,例如,成语“刻不容缓”和“一刻千金”中的“刻”都是表示时间的。如果有人说现在的时间是6点一刻,同学们也一定清楚现在的时间就是6点15 分。那么,同学们知道一刻等于15分的由来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解释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