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忘忧石     
我注意到,凯伦把一块石头放在茶几上好几个月了。石头上画着一张笑脸,谁看到它,都会忍不住发笑。我仔细地看着这块石头,发现石头下方写着"不要烦恼"几个字。我好奇地问凯伦:"你是从哪里弄到这块石头的?"凯伦说:"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朋友告诉我,每当看到这块石头,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烦恼。朋友把它叫做忘忧石。这块石头还附有一篇文章呢。"  相似文献   

2.
疯狂DE石头     
《小学科学》2011,(10):8-11
石头似乎是地球上最不起眼的东西,到处都是,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地质学家看来,石头里的学问却十分丰富。还有一些石头非常奇特有趣,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石头如果你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一定会对那块引起了一系列明争暗斗的翡翠印象深刻。那价值连城的翡翠为什么会被称作"石头...  相似文献   

3.
会漂的石头     
王凤娟 《成才之路》2011,(24):6-M0003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相似文献   

4.
相传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次,吕洞宾来到人间,想用自己的"点石成金"之术接济一下贫困人。他首先遇到一个年轻人,就指着一块石头对他说:"我把这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你吧。"那个人听了他的话,摇头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刘新峰 《考试周刊》2011,(11):180-181
中国历史上有"曹冲称象"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借助船舷上刻画的记号,用很多的石头代替大象,产生相同的效果,再一次次地称出石头的重量,求其之和,就间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种"大小转化"的巧妙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很好的"等量替换法"。  相似文献   

6.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笔者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石头天使"意象的分析,揭示《盲刺客》对劳伦斯的小说《石头天使》的仿作。笔者认为,《盲刺客》与《石头天使》的对话进一步凝练了小说的主题,丰富小说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遇见人咬狗;捡起狗,打石头,又被石头咬了手。"这叫"颠倒诗",又叫"反话","倒语",它是旧时说书艺人用来吸引听众的开场白。这样的倒语往往用稀奇古怪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听众的注意,达到让路人驻足倾听的目的。同样,为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课也要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的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可谓是"删繁就简一树花""削繁去冗存真淳"。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我们就要做减法,减去那些附加在语文身上的种种"外加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DC炫特区     
《大学生》2014,(21):6-7
石头站着 在英国北约克郡,沙滩艺术家们不用粘合剂,纯粹利用摩擦力和重力的原理,神奇地把石头垒起来。 人也站着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并让工作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旧金山人Robb Godshaw和Will Doenlen发明了"仓鼠转轮站立办公桌"。他们还制作了指导手册,以便用户打造自己的办公桌。  相似文献   

10.
小猴和小狗总是很顽皮,这不,它们正站在河边,比赛往河里扔石头,看谁扔得最远。小猴举起一块石头,使劲一扔,"咚"的一声,水花溅得好高好高。 "哎呦!"突然,河里传来一声大叫。 小猴和小狗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看清原来是一只小河马被石头砸中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让同学们以《"水滴石穿"的启示》为题作文,有一位同学这样构思:说水滴石穿不可取,为什么呢?水要滴穿石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浪费时间;要滴穿石头不一定要用水,可以用电钻、炸药,可见滴水穿石方式落后;一滴水要穿石头,效率不高。由此可见,滴水穿石不可取。教师听完后,对这位同学新奇的想法大加赞赏,其他同学也顺从了教师的意愿。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2.
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切罗基族爷爷带我去一个钓鱼点钓鱼。 爷爷叫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 "你还看到什么别的了?"爷爷问。 "还有,水面上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纹。"我说。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的一个寺院里,一个师傅教了很多弟子,其中一个弟子认为自己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就提出要下山。师傅问他:"你什么都学会了吗?"弟子很坦诚地答道:"我什么都学会了。"这时,师傅就对他说:"请你把厨房里那个最大的木桶提出来,装满石头。"  相似文献   

14.
篮球、足球、乒乓球、保龄球、弹球……地球!估计你能说出满满一书包的"球"——这些实在是稀松平常,但滴溜圆的巨型石头球可就是个稀罕事儿了。  相似文献   

15.
"治世玄岳"牌坊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其鼎建的原因、宗教价值、审美特征,发现它是一部石头的史书、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塑造     
尚全荣 《小读者》2012,(5):21-21
山上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蹬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佛像笑了笑:"当年,您只挨六刀,  相似文献   

17.
郭星 《考试周刊》2011,(23):30-32
永州石刻文化中的道德内蕴,源于古老的舜文化,多蕴含着"民本"、"利民"和"忠孝廉节"等道德思想,可谓刻在石头上的道德文化。其深刻的道德意蕴包括:"仁义"千古,"孝礼"长存;泣血椎心刺史衙,诗文宁必丧英华;"忠孝廉节"长励志,丹心千古照汗青。探寻这些古石刻文化中的道德内蕴,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继承这些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备课要备学生。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找不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感受等,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常常没有踩着学生原有的基点,甚至会从零开始。这也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如果把学生头脑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原有知识、经验、体会等总和比喻为河里的石头,那么当教师引着孩子们行走在"课堂教学"这条河中,如果能准确地踩在这些石头过河,一定能让学生在课堂的"河流"中行得更稳、更快。笔者就几堂成功的课例来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原有的"储备"为基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外星寻宝     
人类对太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一方面源于人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源于对外星资源的渴望。许多科幻片都曾描述过人类到外星球开矿致富的故事。虽然要实现外星发财的梦想尚需时日,但这样的故事也并非凭空杜撰,因为天文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太空矿藏。去"钻石行星"挑宝石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就是宝石,这就是将来可能发生在"钻石行星"...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简言之,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扫除模式教学造成的沉闷、压抑和一潭死水的局面。要达此目的,关键就要选好能激起学生思维浪花、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