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一个热门的话题。加入WTO会给中国的经济形势带来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会涉及到各个领域。那么,作为投资渠道之一的集邮收藏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呢?新世纪的集邮事业会如何发展呢?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集邮》杂志组织了首届集邮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振声 《集邮博览》2001,(10):29-29
当我们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时,迎来了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的日子,作为一名老会员,我不由得想起市邮协热情为会员服务的感人事迹。是集邮协会帮助了我,使我从一名只知攒邮票的邮盲,逐渐成为热心集邮活动的自觉性较强的会员。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2004年上海集邮节活动,上海宝钢职工集邮爱好者协会主办,《上海集邮》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网络与集邮讨论会将于2004年3月6日在上海宝钢文化中心召开。 作为2004年上海集邮节宝钢分会场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届网络与集邮讨论会将欢迎对网络  相似文献   

4.
正每次收到《集邮博览》我都不隔夜即阅读,收到2014年第6期杂志后,当读到《珍贵的实寄封悲壮的信札》一文时,我的头脑顿发奇思:"珍贵的实寄封"在集邮圈内是一句司空见惯的术语,而"悲壮的信札"一语就大有文章了。当读完"下一封家信竟成永别"时,我潸然泪下……我今年已经88岁了,曾经亲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我的家就在祖国抗美援朝的最前沿。我亲眼所见,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对于烈士孙希祥老父亲孙承大老人的信,作者和《集邮博览》编辑部付出很大的精力,释成现在版面上刊登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而我与她相识仅仅是第5个年头,真是相见恨晚,似乎还感到一些小小的遗憾。 这几年来,每当投递员给我送来《集邮博览》,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还得从5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相似文献   

6.
经过10年动乱,中国集邮活动的复兴和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特别是1982年8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集邮事业的发展,各级集邮组织相继成立,集邮爱好和集邮协会会员迅速扩大。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1983年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中国成为国际集邮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经过20年,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中国集邮的现状呢?  相似文献   

7.
杂志的风骨     
《上海集邮》20岁了。就像一个人,长到20岁,总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我想,《上海集邮》是一本比较有内涵的杂志,也就是说,它注重探索邮票的知识与收藏学的规律,而不太迷惑于事物的表面价值。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它的言论比较真实、自由,当然它也顾全大局,不以不负责任的攻击来扰乱团结。集邮是一项业余的化生活,既要有规范,又不拘一格,既郑重其事,又不宜太一本正经。这要求杂志有一种宽松自如的氛围,《上海集邮》掌握适度,读来不令人厌烦。  相似文献   

8.
齐飞  陈森 《集邮博览》2003,(6):50-51
《集邮》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主办发行的第一份集邮刊物,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集邮刊物。《集邮》杂志于1955年1月创刊,发行周期为月刊。1960年8月第一次停刊,1961年7月复刊;1966年7月第二次停刊,1980年复刊至今。《集邮》  相似文献   

9.
每当看见学生们整理的一本本邮册,每当翻阅学生们汇编的《雏鹰集邮小报》,我就会想起这两三年来自己教学生集邮的事。1998年11月,我们赣州市红旗二校在市邮协支持下,成立了雏鹰集邮协会,60彩会员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我的班级里。为了培养学生对集邮的兴趣与求知欲,我要求学生们加强集邮知识的学习。课外活动时,我带他们列图书馆查资料,到新华书店购买集邮  相似文献   

10.
轻轻一“E”     
3月5日参加上海集邮节开幕式,遇到《上海集邮》编辑罗琳,问我:“5月号的稿件写好了吗?”哦,杂志发稿要提前一个多月,我还没想过呢!身边是热热闹闹的集邮节景象。天公并不作美,细雨濛濛,以致开幕式不能在广场举行。市邮协副秘书长羌陆明一个劲地招呼:“请大家晚点上电梯,会场里挤不下!”  相似文献   

11.
初识便深爱     
《集邮博览》已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可是对我而言,还是初相识,那是在2010年11月的一天,我在邮局正准备预订《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杂志,偶然看到《集邮博览》杂志,当时感觉这名字起得好,内容肯定也丰富,就临时决定预订了《集邮博览》,把《集邮》杂志去掉了,因为在我们这里的书店和书摊都有零售的《集邮》杂志,可以随时买到。  相似文献   

12.
尕丁  王宏伟 《收藏》2006,(2):106-108
2005年12月9日,第四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颁奖大会暨参评国邮票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举行。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的负责人陈昊苏、盛名环、许孔让、成雨林,协办单位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集邮报》《收藏》杂志的代表,参展国驻华使馆代表以及集邮界,文化界、新闻界的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颁奖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杜朝平 《上海集邮》2000,(10):13-13
我喜欢收藏集邮文献,藏有《集邮》杂志1960年第4期的封面漏色版本。因为漏了黑色,封面上的邮票图都缺少了铭记、面值、票名和人物的黑眉、黑发,等等(左图为漏色的封面,右图为正常刷色封面)。  相似文献   

14.
《上海集邮》2003,(10):34-36
集邮家李曙光分别在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开设选修课《实用集邮学》,其考试内容有一道论述题,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我与集邮”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短,题目自似,体裁不限,这里刊载的5篇作即选自这些试卷。高校集邮选修课润育莘莘学子的集邮兴趣,这种兴趣能得保持并发展,则集邮事业幸甚!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的青少年集邮活动是伴随着北京市集邮协会的成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当北京集邮协会走过20年的历程,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参加集邮活动的喜悦表情,总时时浮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陪伴中国集邮的《上海集邮》杂志,居然已经在庆祝她的二十岁生日了!她已从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美少女,住向中国,以至世界的集邮,介绍上海和中国集邮界的盛况,以及上海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上海集邮》真的长大了!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2,(12):7
预订明年杂志的疑问收到第11期《集邮博览》后,仔细品读,首先被2013年的新邮预订宣传画所吸引,虽然从网上已经知道了宣传画的内容,但是没有想到11月1日出版的杂志也能及时刊登。2013年的《集邮博览》当然还是要订的,当看到第91页的征订广告时  相似文献   

18.
邮趣     
一乐 《中国集邮》2001,(12):45-45
收到《中国集邮》2001年第10期的样刊,里面夹了一位编辑写的几行字“本刊明年将改刊,如果要投稿现只有12期可以登。”我的心里不由一阵难过,一家有20年历史的杂志,一份在世界邮展上夺过金质奖章的邮刊,说停就停,从此让天下多少老读每月的期待不再!  相似文献   

19.
田中牛 《上海集邮》2003,(11):31-31
开宗明义地说,本人不才,舍集邮数十年,迄前尚未闻什么"快乐集邮",以及由此相对而言还必有什么"烦恼集邮"(案:此词为本人杜撰,乞勿引发,免致谬种流传);想必是随着中国集邮活动的发展而分野派生的吧?且由它去。但既有"快乐集邮",拍脑门想了一忽,自我归队:我是"快乐集邮"派!  相似文献   

20.
裴雨 《集邮博览》2012,(10):84-85
近日阅读了《集邮博览》2012年第7期88页上的《身边的“珍品”》一文。该文是介绍人民币收藏类的文章。读完该文,笔者认为有三点需要补充,具体如下:一.1990版2元“绿幽灵”的具体字冠号应该为1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