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沈容  丁宁 《出版参考》2005,(8):33-34
周恩来说,婚嫁大事要办得正规一点 我离开中大时对同学们说,我要随家庭去上海,其实,我改了名字进了《新华日报》,并和李普结了婚。结婚前,李普有一次偶尔和周恩来聊天,告诉他说要结婚了。周恩来问对方是谁,李普说了我的情况和我的家庭。周恩来说,女儿出嫁是件大事,要办得正规一点儿。李普问他怎么个正规法,周恩来说了三点:第一要先通知家庭,家里同意不同意不去管它,但必须先通知。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率先在《新华日报》发表章,系统地阐释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1978年11月14日夜晚,穆青在总编室值班。国内部送来一条消息,是北京分社记发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北京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的情况,2400多字。穆青看到了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北京市委认为1976年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行动是正当的、革命的。穆青眼睛蓦然一亮,心中一阵惊喜和颤动,这不是为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在我国确立了第一传媒的地位,电视纪录片数量日益增多。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相当数量的各类纪录片,如风光文化片——《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等;政治人物传记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有着强烈政论色彩的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祖国不会忘记》.《中华之剑》.《中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家族为什么由绍兴迁居淮安?对此,周恩来本人有两次扼要的说明。1914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写过一篇回忆故乡淮安的作文《射阳忆旧》(刊于《敬业》1914年第1期)。文中写道:“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另据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其中《周恩来小传》写道:“君字翔宇,号飞飞,浙江会稽人。自大父宦于吴,遂徙居焉。”  相似文献   

7.
青年周恩来的报刊实践及其思想●胡正强戎志毅【徐州】周恩来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报刊活动家。他的革命生涯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一样,可以说是从报刊活动开始的,也可说是同报刊活动分不开的。相对而言,从191...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和声誉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一生来看.有几个横断面让人惊羡:其一是1916年.梁23岁.当年9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发现.聘请其到北京大学任教。且当时有传闻.之前梁欲考北大而不得:其二是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10月10日.梁漱溟由南京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相似文献   

9.
王树恩 《档案天地》2011,(1):29-33,48
说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革命"人民艺术家"的.周恩来与老舍从抗战之初结识,之后周恩来亲自将老舍从海外召回,支持他的创作,关心他的生活,这期间他们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而他们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是在当时中...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5):50-50
1919年7月21日在天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对开大张日报,有时发行号外。  相似文献   

12.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美丽、凄婉的梁祝故事,感天动地,流传千古,妇孺皆知。1600多年来,它像历久弥香的百年佳酿,令无数人情牵梦萦,陶醉其中,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化品牌,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06年,国务院颁将梁祝传说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化遗产。今年2月16日,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批,授予浙江上虞为“中国英台之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取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像毛泽东同志等许多革命领袖一样,也是从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十分关心,有其独特视角,他的新闻主张也有其独创性。邓小平编辑《少年》和《赤光》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共旅欧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少年》采用轮流编辑的方法,共出版了13期。  相似文献   

14.
中日建交经过──摘自《新中国外交风云》,作者:陆维钊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于1972年9月25日至30日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在就任总理大臣当天,就表示了要恢复日中邦文的决心。他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通常电视台和观众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天的18:00-22:00这样一个时间段,并称之为黄金时间。由此而来的就是电视台对其余时间段的相对轻视,而午夜是相当受忽视的一个时段。下表是随机抽取的一天(2004年3月8日)中23:00-01:00之间我国内地一些电视台的午夜节目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的“一”字评论196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查一批出国节目。京剧《霸王别姬》是其中一个。审看中,周恩来对每个重要场景都下了“一”字打头的评论:当戏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执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后宫,虞姬规劝再三,不要发兵,以免中刘邦之计,项羽不容分说,回拒道:“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项羽孤军深入,落入了刘邦的伏击圈。周恩来评道:“一意孤行。”项羽被困垓下,周恩来评道:“一筹莫展。”戏演到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恩来评道:“一曲…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可以选择,但无法弃权,譬如爱情,譬如情人节。”这句话用在媒体身上大概同样适用。于是,当日子义无反顾地停留在2月14日这一天的时候,我们看到:情侣们双双对对,商家倾巢出动,红玫瑰涨价,巧克力脱销。此外,各大报纸也不甘落后地推出了情人节报道,而不同的风格与市场定位的报纸为我们打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后.范长江深入西北.通过旅行考察,以《大公报》显著位置一篇“旅行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真相,引起轰动。《救国时报》在转载该文时.为其加上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西安事变时(引题)/红军坚决主张释蒋(主题)/并曾首先履行撤兵计划(副题)——摘录大公报二月十四日长江通讯》。周恩来曾称赞范长江:“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熟悉范长江的人都知道,这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来自于那次长达数干公里的西北行.来自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