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史研讨课,是历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课型。或者说,它是学生自觉、主动地深化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历史思维的教学方式。其基本过程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设置课题,课前个体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课上集体研讨历史问题。这种研讨课的规模可大可小,小到一节课中的某个问题的研讨,大到一个教学单元、历史阶段的系列问题研讨。  相似文献   

2.
201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高三历史组就安排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动,朱老师上了节课题为"中国近代化"的公开课。在课后评课环节,人人高唱赞歌,似乎这节课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笔者认为,朱老师的课固然很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评课的意义在于要给人以启发,大家应该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促进与完善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对朱老师"中国近代化"一课教学进行全面考量,期望抛砖引玉,引起共鸣:评课活动应"少点赞多吐槽"。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1日,在参加浙江省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时,我开了一堂“形成课题方案”的教学研讨课。教学对象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一某班学生,听课的是全省的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这是浙江省第一次省级范围的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上好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11日,在参加浙江省研究性学习课程培训时,我开了一堂"形成课题方案"的教学研讨课.教学对象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一某班学生,听课的是全省的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这是浙江省第一次省级范围的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上好研究性学习课?课后,省教研员伊红老师在博客上倡议,要求大家参与研讨,发表各自的看法.有教师说:"毫无疑问,这是一堂非常高效的课;毫无疑问,这是一堂理论教学的课;毫无疑问,这是一堂让人争议的课."作为研讨课的主讲者,我感受颇深,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张人健 《历史学习》2002,(12):14-15
《历史学习》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杨思冰先生的文章《太平天国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该文写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索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按照该文逻辑,中国人民为了近代化这个主流,就要接受“屈辱”,任人宰割,任凭侵略者掠夺、鲸吞、瓜分……因为这是近代化的必要代价。而抗争则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会阻碍近代化这个主流的进展。所以,作为近代最早掀起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以梁启超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与特点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梁启超追梦历程的学习,对比社会阶段特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活学活用的方法,充分利用已学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和老师经验交流研讨会等对新生研讨课融入地方高校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进行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在“适应性调整”、“教学模式认同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策略”四个主因子上的感知差异均高于未参加课题实践的学生受试,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学科学生在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模式的感知度有所不同,其中理工、文科之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是中职幼师音乐教学的主要技能课之一。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声乐技能、技巧的多层次性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声乐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值得声乐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大、小课结合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合声乐课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开设中国革命史课,培养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觉悟,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在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学中,在揭示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同时,如何着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中国革命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坚持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精神,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线,突出重点,充分运用具体而生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省进行了三年多,但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使课标所规定的学习预期结果在学生身上得以落实,这一问题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仍在探索之中。显然,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己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模式或理念能比较有效地将课标要求落实到课堂中去呢?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逆向教学设计是实现基于课标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