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法治中国”已成为当下我国法治建设的宏大目标,然而,法治中国建设却需植根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基础之上,也受制于文化、社会环境等复杂外部因素.而从作用的方式来看,良好的权力结构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作用更为直接.因此,在分析新时期建构法治中国的权力结构理论基础上,通过尝试性地提出了集权结构向权力制衡结构转型的路径,以期通过坚实的权力结构建设,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民主法治思想虽然是历史的、具体的和意识形态的,但是它保障人们权利和规制国家权力的基本价值在社会演进中一直未变,这是它的灵魂和核心.民主法治思想成为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的观念共识是人类政治智慧发展的结晶.民主法治思想也是我国权力合法性的主流观念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传统人治政治向现代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行的必要基础,是一切向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转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选择。法治作为治国之道,早已摒弃人治的诸多弊端,显示出非凡魅力。法治的理想和价值选择,成为各国追求不懈的目标。笔者认为要建构一个法治国家,必须厘清权威、权力、权利三...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代伦理学的价值目标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六大特征完全一致,因而研究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学对策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佘正”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因为“没有公正便没有道德”、“公正即和谐”,这是中外伦理学的古老命题;当代伦理学认为,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前提,因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落实社会公正原则,追求效率与平等的最佳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此,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旗帜,加强“三公教育”即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抓紧制度公正和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大文化观浅探于惠玲随着现代文化向社会生活各领域广泛渗透,传统的“文化”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发展,已由原先含义较窄的“小文化”,向外延广泛的“大文化”拓展。人们对于文化的总的观点或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小文化观转向大文化观。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由于受传统文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治文化仍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法治文化的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构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国民主文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有:由农业型民主文化向混合型民主文化转型;由臣民型公民文化向民主型公民文化转型;由价值侧重型民主文化向价值调适型民主文化转型;由人治型民主文化向德治和法治共治型民主文化转型;由多维非开放型民主文化向开放型民主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它在我国法治建设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此,我们应当客观全面的解读传统法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理性地对待传统法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历史进程,但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中权力——义务本位因素、旧的经济结构、思想意识、制度原因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障碍性的困难,本文就是在分析了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来提出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治的分离"作为我国民主文化建设的瓶颈,同时,在我国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社会公众所扮演的"民主参与角色"起了巨大推动的作用,为此,特将"网络问政"引入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历程,通过网络问政的规范化建设,实现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融合,最终达至宪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探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我国高校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并非没有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界面即已寓示高校法律地位的独特复杂性。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设置"角色串通"的防范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市场经济自主有机整合起来的市场经济力量,既有能力又强烈希望约束国家政治权力的运行,这种力量在最后的意义就是由市场经济整合在一起的公众力量,即民主力量,所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民主力量是各国走向法治的决定力量。而民主力量支承法治的最后确立则是通过市场经济力量的自整合,市场经济力量对传统政治的民主改造,国家政治权力使用权的公众委托和以制衡政治制度为主的各项政治制度的民主安排等政治运作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有了较大进步,但是腐败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根源之一在于社会治理过程中官员利益角色的困境,即公共人与个体人的角色冲突。在无相应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官员极易做出权力寻租的行为。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必须从完善"三公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等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科学的防范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厘清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二者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有助于摆正民主与法治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定位。对于当前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而言,民主与法治缺一不可,应同时推进,而且民主更为根本和迫切。发展民主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落实选举法、落实选举民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民主并不意味着“善”。“无限民主”(即不受法律限制的民主)会导致“恶”的产生;只有接受法律制约的民主即“有限民主”才能为人民带来自由和幸福,民主只能是法律下的民主。哈耶克的这种民主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法治”,不同的解读,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含义。从人类历史上看,存在过两种不同的“法治”:一是以法治国的“法治”,二是依法治国的“法治”。即便是依法治国的“法治”,仍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权力为本位,另一种是以权利为本位。以权利为本位的“依法治国”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农村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法治建设陷人重重困境。从人文素质、经济发展、基层民主、传统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新疆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的各种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特别权力关系是受公法调整的特别法律关系之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发端于19世纪君主立宪时代的德国,在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修正过程。我国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特别权力关系,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和立法规范,游离于法治之外。对此有必要从我国行政法治并不理想的现实出发,引进"修正后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积极、合理因素,顺应我国法治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指导,将特别权力关系纳入法治轨道,使之逐步法治化。具体进路为:优先保护特别权力相对人的基本权利;尽力规制特别权力的配置;对特别权力主体的自治行为进行程序控制;对特别权力关系的司法审查体现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对私法优化论进行追根溯源的探讨,发现它在价值理念,法律内容和法律形式等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缺陷,是受近代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主义观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法治化进程中,私法优位与法治秩序所要求的权力制约,法律权威,司法正义,行政法治和人权保障都格格不入。本在否定私法优位论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社会应当奉行公法优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