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社会学理论全面地梳理了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及武术的发展境遇。文章指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入和迅速传播,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裹挟之下,西方体育严重挤压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空间,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出,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自信和自觉是应对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影响的重要途径;选择“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全面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武术文化的复兴。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着实遇到了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括发展较好的武术遗存已经或正在远离我们的视野。所以,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危机的当代,我们有责任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唤起我们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加快我们的实施行动。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应注意到借助“申遗”东风得到切实发展的多集中在民众基础较好、有一定传承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上,而原本岌岌可危的弱势民族传统体育并没有摆脱濒危的生存困境。文章以河南省弱势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弱势武术文化的当代境遇,对弱势武术文化边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弱势武术文化的价值定位错误;弱势武术文化的生长环境El益恶化;弱势武术“文化空间”日趋萎缩;弱势武术文化群众基础薄弱,缺少传承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进行解析的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走进学校体育的过程进行梳理,认为武术一直以来在用记忆编码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沟通平台。记忆也是唤醒一个民族觉醒的最好方法,更是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最好途径,还强化了武术与学校体育关系之间的融合性。最终时代的进步是文明的体现,是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但现代武术逃不掉传统武术的检视,传统的传承方式离不开现代教育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为出发点,论述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特性对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理念.研究认为:坚持民族传统体育的鲜明民族特性是使其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的根本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可以使中华传统体育重新焕发多样化生机,为世界体育的文化多元化作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不能急于求成地进行功利性推广,而要深刻认清现代化转型的动力与阻力,以免最终导致丧失“民族个性”与“文化自信”的文化模仿现象.  相似文献   

5.
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西方“现代体育”背景当今一提到“体育”,立刻反映于人们头脑中的,便是从西方发展出来的各种现代体育形式。至于民族传统体育,则要在特定的场合,特别地说明,才令人关注到。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而武术却难以进入奥运,不由让人们疑惑:在“现代  相似文献   

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练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传播、宣传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文章是在建设文化与体育强国视野下,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工作重点,分析探讨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思路,探寻如何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回顾我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历史,总结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问题:生源质量不高、培养目标相对模糊、就业率偏低。针对存在问题和专业发展可行对策提出建议,以期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1998版和2012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广州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更名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现本科培养方案滞后于社会发展,课程结构不合理,未能凸显武术的优先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足。建议设置“显”、“隐”并重的课程体系,在显性课程设置时要紧密联系社会;在隐形课程设置时,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武德教育是当代武术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武德教育关系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关系着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建设,对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走向世界,展示民族精神,塑造民族体育形象起着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解析中国儒家圣贤思想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人才武德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期待圣贤思想可以强化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人文素养,可以规范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社会行为,可以成就新一代道德至上的中国武术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以及模式的构建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和实践紧密结合;有关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较缺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悠远漫长,文化灿烂丰富。经历上古、中古、近古冷兵器时代锻造的中华武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从现代的"卫国"之术角度看,似乎已走到了时代乐章的终曲。不仅如此,由于当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主导现时体育的价值取向,使得传统武术确乎处于一种边际化的下势。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民族文化和当代体育文化交融的多角度讲,武术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运动,武术的生命力仍在。中华武术应从强身健体、和谐人生、造福社会来构建顺时代发展的价值文化,以此来促进中华武术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析.民族体育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存在,而武术又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文章选择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较好地阐释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进而分析出武术作为民族体育中的一项,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散打作为脱胎于传统武术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根植于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文章试图从传统文化"道"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散打,为散打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途径来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推广散打运动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圣贤对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和经验总结,是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社会道德之衡量尺码,也是中华武术不可或缺的理论组成部分。文章认为,若将"四书"列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专业的学习课程,意义深远。对于当代的武术专业人才,无论是提升文化素养,还是深化国学文化,或者规范道德行为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议武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力求能较充分地展示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掘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从武术运动发展剖析武术在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育产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已迈开了一大步,中国武术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其发展前景必定是辉煌的。文章以鲜明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论据,阐述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华武术的商业价值,从而为武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项目、竞技体育项目的发达、规范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一些民族、民俗、民间体育项目生存受到挑战。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了让这种冲击得到合理解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比较入手,找寻其和谐发展依据,对未来征途中传统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提出战略举措,为现代社会构建中中华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着真实且彻底的传统中华文化,深受青年朋友和大学生的喜爱。在武术传播的研究文献中,有关于学校武术传播的纵向研究中多次提出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主阵地",特别是高校。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武术教育,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